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林生 《求实》2005,(Z1):238-239
如果说智育是整个教育的中心内容,体育是教育的物质基础,那么德育就是教育的方向和保证,其地位应当居"三育"之首.教育价值的定位,应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上、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在素质教育中,思想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教育的灵魂.学生思想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当前乃至一生的发展轨迹,而且也影响其它各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发挥.为此,技工学校应有针对性地、积极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切实做好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呢?  相似文献   

2.
德育管理是学校有效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当前素质教育中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起着巨大作用。德育管理的好坏决定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决定学校办学的性质和方向,还影响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在以往的德育管理中,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领导德育意  相似文献   

3.
一、要抓好班级德育工作,班主任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为了给学生以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崇高道德的人。”教师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学生,班主任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才能抓好班级德育工作。二、要抓好班级德育工作,道德品质教育要经常化班级中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既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又要加强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训练。要经常对学生进剂中学生守则人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要持之以恒,坚…  相似文献   

4.
刘晓东  田超 《世纪桥》2014,(4):37-38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浅析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刍析了在新媒体下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做人以立品为先,读书以潜心为要”一直是我校的办学传统。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根据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和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德育工作,抓住“立品”作文章,重点在德育系列化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取得喜人成绩,多次受到省市县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良好评价。 一、摸准学生思想脉搏,确定德育工作目标 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碰撞和斗争使人们的思想显得日益错综复杂。在新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老师有目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如何搞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服务者。班主任的心理和行为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学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孙广玉 《党史文苑》2004,(4):108-110
德育在高校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大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手段。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 本的教育哲学观,才能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园地,是学生发展的沃土,是学校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尤其在中学班级里,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生着急剧变化,性格逐渐形成,这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管理艺术,努力将优秀的文化和知识化作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步入高等学府或积极适应社会,肩负起推动历史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艺术教育具有德育的多种功能。它可以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促进德育的发展,同时在功能上加强对学生情感上的教化,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德育本身相互交融。新时期要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是前提,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是关键,同时应倡导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这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从观念、方法、内容、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德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论断科学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德育工作。那么,怎样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基本的前提和保证呢?著名教育家彼德洛夫在《论人民教师的威信》中指出:"在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教师是不能没有道德上的教训和说教的,但是只有出自有威信的并为学生所尊敬的教师之口,而且恰如其分,在适当的地方,才会发生教育的效力”,这一精辟论述给予我们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谈谈德育接受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一种主导成分的教育,这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德育。德育是完整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方面。德育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将社会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德意识(志)和外化为自身的品德行为(习惯),实现知行合一的客观结果就是德育接受。德育接受客观上反映了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德育工作的实质内容,因而它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德育接受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德育接受的过程性学生良…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以高校在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其中,以世界观、人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国研究生招生持续增长,2002年达到20万人,2003年更达到27万人,预计到2005年在校研究生人数将突破100万。大幅度的扩招,使得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凸现出来。那么,如何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呢?我们以为,德育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必须大力做好新时期研究生德育工作。一、充分认识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研究生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重视研究生德育工作。研究生德育工作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说营造环境氛围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那么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则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为学科教学始终是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学科德育在中学德育新格局中的应有作用,坚定学生的理想与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6.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抓好高校新生刚入学这一段的教育极其重要。新生心理状况既复杂多变而又有规律可循,把握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给予理解、关心帮助,以增加工作的实效性,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个教师都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一、高校新生的个性特征刚入校的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从年龄上看,集中在17-19岁之间;从经历上看,均由学校到学校,阅历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们的德育状况总是陷入一些困扰之中:一方面,德育工作的队伍日渐壮大,层次不断提高,任务不断加重,另一方面,学生的道德状况却愈发令人担忧,学生中的违纪现象日益增多;学校政治教育愈来愈得到加强,而学生中对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却愈益迷惘……。这种种现象的产生不能不说我们大学的德育工作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一个十分  相似文献   

18.
孟娟 《求贤》2006,(3):38-40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搞好德育工作的立足点。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搞好德育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生命工程,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全民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因此。以坚持“三爱”教育为主,行为规范为辅的教育方针,是一名德育工作者不断研究、探讨和自觉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特别是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充满信心而又深感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思想道德观念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原有的教育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与时俱进,拓展德育工作新思维,提高德育新实效,应该成为当前做好德育工作的共识。一、挫折教育21世纪是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来自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竞争压力,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家庭不断增加,许多学生在家中娇生惯养,缺少劳动锻炼,独立性、自理能力都很差,加之父母对子女升学的期望值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