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书店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方便、快速、多量,并且结合娱乐、休闲的读书文化,已成为书店业的新兴潮流。台湾的书店,正在进行着这种质与量的剧变。 曾几何时,台湾的书店与杂货店没什么两样。经过重新组合,书店不仅以超级市场的经营手法,还以连锁经营来降低成本,于是诞生了大量超市化连锁书店。 “金石堂”是台湾最大的书店连锁店,目前在台湾已有43家。该店创立于1983年,投资者是以制造灯芯绒闻名的“高砂纺织”。当年,“高砂”把厂房改建为大楼时,就预留了一楼及地下楼层,打算自营事业。本想经营餐饮业,但因高砂董事长爱书,喜欢阅读,因而有了经营书店的念头。这一念头奠定了金石堂连锁发展,以至成为台湾最大书店经营商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台声》2013,(4):112-112
【读者来信】 你好!《台声》的老师,我是来自台湾台中的锺恺原,前段时间在台湾的一家书店里看到了《台声》杂志,很高兴能看到一本专门报道两岸新闻的杂志,我想你们的杂志在大陆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3.
踏进女书店,纯属偶然。 在台湾采访的第二天,按照计划,我们将与采访对象在妇女新知基金会见面(注:妇女新知是台湾著名的妇女团体之一)。下午两点钟,我们如约而至。在台湾大学对面众多的巷子中,找到了基金会的所在地——台北市新生南路3段6巷7号2F。通过一段窄小的楼梯,拾级而上,推开玻璃门,听到叮咚一声。门启铃响,表示有客来。抬眼而望,“女书店”三个字映入眼帘。原来,这里还“藏”着一家书店,还是女书店,挺有意思。我开始探究竟。 这个书店不大,总共20平方米左右。它的右手边是妇  相似文献   

4.
邰言 《台声》2008,(1):70-71
台湾的书店业颇为发达,仅台北市就有近300家有规模的书店。如果你是个热爱阅读和收藏书籍的人,到台北大可以尽情享受一下逛书店的乐趣。但台湾书店业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困境,其出路在哪呢?毫无疑问,出路就是与大陆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12)
正5月27日,由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台湾两岸华文出版品与物流协会联合主办,台北出版商业同业公会、台湾电子书协会、台湾独立书店文化协会协办的"阅读经济与两岸实体书店转型发展研讨会"在台北开幕。两岸出版业界相关机构负责人、专家、媒体记者等100余人出席会议开幕式。研讨会围绕两岸实体书店经营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正2月3日,由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单位主办的"台湾书店"项目在福建省莆田湄洲岛启动,湄洲岛"台湾书店"成为福建省首家示范店,未来福建省将在省内台胞生活、工作、创业聚集的其他地区,建设10家"台湾书店"。"台湾书店"坚持"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的经营理念,主要提供畅销推荐、两岸文学名家、两岸民俗、美学设计、亲子天地等5个主题的两岸精品图书,不定期组织文化活动,适  相似文献   

7.
《台声》2020,(1)
正2019年12月,大陆200多家出版机构、近1000个品种的图书在台湾淡江大学、高雄中山大学、高雄师范大学、侨光科技大学等高校及校园书店巡回展出。台湾书店业人士表示,大陆图书很受欢迎,令台湾读者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8.
曾嘉 《两岸关系》2007,(12):49-50
走,到牯岭街逛逛旧书摊有人说,在台湾,尤其是台北逛书店是一大乐事,而说到台湾书店,就不能不提牯岭街。在老台北人的记忆中,牯岭街几乎成为旧书摊的代名词。上个世纪50、60年代,牯岭街上书摊聚集,旧书飘香。而后很多书店搬到光华商场,这里曾一度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9,(9)
<正>台湾个体书店"书房味道"里面卖书、卖杂货、卖茶叶、卖器物,是一个小型社区文化中心。台湾的个体书店很小,营业额也不见多少,但它们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田园村庄中最具创意与人文关怀的书香角落,是城乡的"文化客厅"。它们所完成的不只是买卖,更是一种文化与生活的对话,也彰显了书店的美好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13)
<正>艺术来自于艺术家,而艺术家愈是健康长寿,则愈能永葆其艺术之青春,睡觉之事非小,枕头之事颇大,别小看一个枕头,它关乎你的人生与艺术2014年曾受聘于台湾艺术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依台湾教育部要求我必须住台任教一学年,几经磋商,校方同意我任教一个学期。这半年不到的时间,除了欣赏宝岛台湾的美丽自然风光,更多时间是开启了我的人文之旅:逛书店、古董店,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参加展览,受  相似文献   

11.
台北逛书市     
北京每年春秋两季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都举办大型书市,那是我必去的地方。平时在北京或出差到外地,经意不经意间,我也会到书店逛逛。到了台湾,由于同文同种,处处都能感受到熟悉的中华文化的浓郁氛围和温馨气息。在参观访问之余,我循着往日的心情到台北逛逛书市。  相似文献   

12.
吴亚明 《台声》2013,(2):43-44
2012年,对台湾的诚品书店来说,用逆势上扬来形容再妥帖不过。这一年诚品在台湾新开了3家店,使得它在台湾拥有的书店数达到了41家。这一年诚品还第一次走出台湾,在香港铜锣湾布点。这一年到过诚品的顾客超过1.2亿人次,其中200万是观光客。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业绩整体增长10%,其中单纯书店部分增长60/0。  相似文献   

13.
正初冬的筼筜湖之畔,暖阳和熙,台湾知名作家罗智成携最新作品与百余位文坛好友、阅读爱好者齐聚厦门台湾书店,这场以阅读为主题的文化沙龙,让两岸爱书人共同许下跨越海峡的"书香之约"。台湾书店,一个为在闽台胞而生的实体书店,目前已陆续在福建福州、厦门、漳州、莆田等地生根发芽。今年6月,福建省发布实施《贯彻〈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意见》,为在闽台胞学习、就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1)
<正>台湾天龙文创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荣裕:"我们很看好这两本书在台湾的市场,绝对会热卖!"据台湾《旺报》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著作《摆脱贫困》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本书,自2014年12月14日起在台湾各连锁书店上架。报道称,这两本书以简体字版进入台湾,自有其意义。据悉,第五届台北书展因大陆主办方带来《摆脱贫困》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本书,且预计在台湾各连锁书店上架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夏天,香港迎来了台湾文化地标——诚品书店,这是诚品第一次走出台湾。港人蜂拥而至前往"朝拜",弥漫着物质主义味蕾的铜锣湾为一家书店疯狂,也因此多了几分艺术的雅致。  相似文献   

16.
陈斌华 《两岸关系》2001,(11):59-60
我要投票,我烦政治2001年3月7日,我即将结束驻点、离开台北的前几天,我的朋友、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学生陈慧真和她的同学来与我话别。慧真是我的老朋友,几年前她到大陆来参加全国台联主办的“台胞青年夏令营”,正好我参加了这个活动的采访报道,朝夕相处了10来天,大家很是聊得来,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上海陪她到书店买书。当时还不太看得懂简体字的她,一口气买了好几本大陆的散文集。  相似文献   

17.
台湾逛书店     
吴亚明 《台声》2011,(1):44-44
在台湾,尤其是台北,逛书店是一大赏心乐事,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虽然书价着实贵了点,却鲜少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18.
在八十七岁的我国著名诗人和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家里,我看到了他的两本集子。一本是一九八一年五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他的美学论文选集《美学散步》;另一本是台湾出版,由他在台湾的妹妹辗转寄来的,书名是《美学的散步》。这后一本书是作为台湾洪範书店的文学叢书之一出版的幸馑嫉氖?它的出版年月是一九八一年八月,同大隆出版《美学散步》几乎同时。更有意思的是,两本书所选的文章有一半是相同的。这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不以个人意志  相似文献   

19.
位于台湾各县市街角巷弄间的百余间独立书店,以不同于连锁书店的经营模式默默耕耘着,由热爱阅读的店主按照自己的兴趣与喜好选择特定的主题书籍,以出人意料的方式陈列,并举办各种活动。以专业化、风格化为核心发展理念,甚至加入烘焙以增加营利,复合式的经营让独立书店的样貌有趣又多元,更成为当地爱书人的文化交流场所。  相似文献   

20.
筱陈 《人民政坛》2023,(8):46-47
<正>女儿邀我周末一起去屏南厦地村,说那里有一个网红书店,想去看看。我允了,自驾近两个小时,从福州出发去了厦地村。车在高速公路行驶,心里却在嘀咕:“书店开在乡村,有人光顾吗?”下午四点多,我们到了厦地村,最想造访的当然是书店。在村边的停车场,我问一位游客:书店在哪里?他指了指不远处说:“那就是书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