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活之河总是向前奔流,永不回头;人生之路总是向前延伸,永不重复。尽管如此,远去的生活、以往的人生并不会消失在我们的记忆里,那些独特的生活经历、难忘的人生阅历总会留存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们一生的回忆(不论酸甜)。如果能够把那些美好回忆情深意长地诉诸文字,呈现给人们,让大家细读、品味、分享,那他(她)一定是个幸福的人,是个让人羡慕的人。  相似文献   

2.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14,(21):53-55
有生命就会有回忆,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值得回忆的人和事总是刻骨铭心的难忘。回忆,是为了在过去的美丽中寻找前进的动力,是为了走得更远。 1954年9月15日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距今已60周年了。60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发展历程和共和国一样,在阳光下成长,在风雨中前行。那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时的情况、代表们的精神面貌和心态是个什么样呢?翻书本查资料?还是把那些文字和数字先放一边,让我们去追寻那些亲历者的足迹,打开他们尘封的记忆,倾听历史的回音;分享他们的快乐,展现全国人大初生时的甜美。  相似文献   

3.
虽然,人不能靠美好的回忆来生活。但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留给我和我的家庭的记忆却是长远的。而今,进入不惑之年,作为千千万万个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之一,怀揣着一颗对共产党真诚感恩的心,人生旅途中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却时时勾起我对美好生活的回忆。  相似文献   

4.
叶子 《前沿》2014,(11):125-129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评介记忆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论题。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个体记忆的社会维度体现为群体决定了个体回忆什么及如何回忆。在界定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后,集体记忆的三大特征——多元性、竞争性和变迁性得到了充分地讨论。对于历史与集体记忆这一议题,有的学者试图将两者对立起来,而另一些人则力图模糊两者的边界。总之,记忆社会学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确立其自身在社会学学科领域中的地位。然而,在笔者看来,该领域研究仍存在三方面缺陷:具有社会决定论倾向、缺乏比较视野及资料来源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5.
2006年底某一天,我走在英国中部一个很大的购物中心里面,到处是圣诞商品,琳琅满目。这一年一度的场景对我来说应该非常熟悉,而今年的场景却让我感到陌生,也许是我正在酝酿着回国工作的缘故。走着走着,我发现,我并不属于这个国家,尽管我来到这儿已经14个年头了,我的心仍在中国。后来,我把这个感觉告诉了很多在国外和曾在国外现已回国的朋友,他们深有同感。14年,让我留恋,让我回忆,却不能让我归属,而这种感觉随着在国外的时间越长越强烈,这也是自己为什么有资格却一直没有加入英国国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北伐的启示     
李忠诚 《黄埔》2006,(5):1-1
北伐战争距今已经整整80年了。今天,它已逐渐成为一段久远的历史,成为人们心中一缕遥远的记忆。但历史与生俱来的特点告诉我们,历史越久远,人们对它看得越清楚,认识得越深刻,回味得越悠长。经过80年的漫长岁月,当我们重新回忆和思考北伐时,这场短暂而辉煌的战争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仍然让人震撼和深思。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各路军阀连年混战,烽烟不断,致使经济萧条,民不聊生。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完成国民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全国人民的民心所向。正是在这样…  相似文献   

7.
记忆的拼图     
记忆是琐碎的。特别是经过了岁月的磨砺,记忆会在人的脑海中显得那么的不堪。其实,陈晓军帮助他人寻亲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人回忆的过程。但是,该如何把一个人破碎的记忆拼贴起来,组成一个可供寻找的线索,这需要很强的逻辑性。而做过刑警的陈晓军擅长在审讯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诱导其顺着自己的思路来供述问题,进而找到侦破案件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记忆与回忆为主题的研究风气日渐兴起,发展为欧美学术界跨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流行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种记忆理论,大多以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的经典论述为源泉,并结合各国的学术传统及经验研究而批判性地发展起来。进入新世纪以后,这股“记忆之风”在中国学界和公共空间激起“发掘记忆,重构历史”的学术意识。在中国社会、历史及文化的研究中,值得重视的是三个方面的问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民间传说与历史记忆;社会记忆与乡土重建。记忆的历史研究,不应是“科学史学”的障碍;相反,它不仅拓展了通往“历史真实”的渠道,而且为认识人性之本相提供一种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自1895年台湾被迫割让以后,台湾人民饱受了整整50年的日本殖民残酷统治。然而在奴役和枷锁下的台湾人民,始终没有放弃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的抗争。他们和祖国人民一道,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终于在1945年10月25日,迎来了台湾的光复。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海峡两岸的同胞们都深切地感到,虽然历史的长河已经悄悄地流淌了百年。但记忆和沉沙却越积越厚。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动着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志士仁人及后来人,把这段悲壮的史实,从记忆的深处,从历史档案的柜底,搜寻。翻阅、整理出来,让后辈人清楚地认识、了解、记住这…  相似文献   

10.
沉冰 《观察与思考》2008,(24):58-58
在我的记忆深处一直珍藏着这样一个回忆,一个关于幸福的红皮鸡蛋的回忆。记得小时候,我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经常和邻居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当时玩耍的内容现在看来觉得挺可笑,甚至是很危险的游戏。用现在的话来讲,这根本就称不上游戏。甚至有几项绝对够得上“少儿不宜,切勿模仿。”  相似文献   

11.
1.兴趣哪里有兴趣,哪里就容易记住。对我们有兴趣的事物,记忆力就能很好地激发出来。2.动机有了动机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强烈的动机可以促进记忆。3.自信不要怀疑自己,要对自己的记忆力充满信。乙,这样能大大增强记忆力。4.愉快当记忆和愉快的事情相联系时,你会觉得记忆变得容易了。5.静气当身心处于安静状态时,从外部传来的信息就容易记住。6放松疲劳会降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让大脑有一定的休息、放松,对记忆将会事半功倍。7.方式从种种因人而异的方式中找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8观察你对一事物观察得越细越…  相似文献   

12.
孙金平 《传承》2008,(3):38-39
偶然从电视上,又聆听到我儿时尤其喜欢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这一代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如今已经步入不惑之年,即将迈入"知天命"的年龄,许多记忆已随着年龄慢慢变老。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再次唤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相似文献   

13.
又到中秋时节。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为一个来自大西北的新上海人,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怀念,始终是我挥之不去的情愫。让我感到庆幸的是,到上海生活工作12年来,虽然远离亲人,身处大都市的水泥森林之中,但我并不感到孤独和落寞。从热情友善的同事和邻居那里,我时常感受到穿透钢筋丛林的温情和暖意,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相似文献   

14.
目击人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陈述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在犯罪情形中,由于目击人受外界环境、主观心理方面的影响,形成记忆缺陷,难以给出准确的证据。影响目击人辨认的因素在记忆的识忆、保持和回忆等三个阶段都有存在。  相似文献   

15.
周广艺  ;彭金定 《求索》2014,(6):90-93
如阿减少语言遗忘,提高语言记忆效率一直以来是认知心理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顺摄抑制和剧摄抑制是造成类似语言信息遗忘的主要啄图。顺摄抑制比剧摄抑制对语言遗忘的影响更大,顺摄抑制和剧摄抑制对不同类型相似语言信息的干扰程度不同,与学习者对语言的加工和理解程度、接触量及记忆强度有关,从而造成遗忘程度不同。学习者对语言知识加工越深入,理解越深刻,接触量及记忆强度越大,越难以遗忘该语言点。深入研究顺摄抑制和剧摄抑制导致认知心理学语言遗忘的机制,有助于缓解语言遗忘,增强语言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建构,如以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可通过物化表现、身体实践、政府力量三个维度对其进行特性解析。文化遗产本质上属于一种文化记忆,文字、图像、建筑等媒介,体现了文化记忆的成型性,具有存储、唤醒、回忆的功能;技艺、仪式、组织活动等身体实践体现了文化记忆的能动性,具有沟通、重构、认同的功能;体制机制、政策规划、鼓励培育等体现了文化记忆的约束性,具有规范、引导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重复,在记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重复是记忆之母;任何一种记忆都离不开重复,没有重复就难以形成记忆。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就是说时常复习、不断重复可以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重复作为一种高效记忆方法,其理论依据有两点:(一)重是获得知识的次数越多,则记忆越深越准确。(二)不同方式的重复形成的记忆会更深。第一点是常识,第二点则是重复记忆法的精髓,也是我们理解、掌握、运用该法的关键。认知心理学实验表明: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一个新概念,把它记往之后,又在另一篇文章里再次读到这…  相似文献   

18.
在我所保存的相片中,有一些年代久远、纸质已泛黄的照片,它们伴我度过了半个世纪。不论在蕉风椰雨的印尼,还是在北国历经的种种变迁,甚至在严查海外关系的“文化大革命”年代,我始终珍藏着这些照片,因为它们保存着我少年的记忆,保存着我对母校——振强学校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9.
高歌铸岁月     
《福建通讯》2002,(7):46-46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许多即使很美好的事物,随着时光的流逝,经过岁月的洗礼,在我们记忆的色板上也会逐渐褪色乃至完全消失,而在雷闪电鸣中诞生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饱蕴革命激情、荟萃大众心声的战歌,屡唱不衰、越唱越响!它那淳厚雄浑、  相似文献   

20.
毕军梅 《前沿》2014,(3):131-132
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一些留有记忆的老城区被拆除,在崭新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如何寻找一座城市留给百姓的记忆,和这座城市带来的文化内涵呢?这就需要城市档案发挥作用,在城市档案中,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被记载,也被传承,只有发挥城市档案的作用才能让城市记忆更加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