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从事的最伟大的事业之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也是千百年来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推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锲而不舍的重要历史使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弘扬与培育。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分析和探讨了它同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进程紧密、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延安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这一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同构性在特定历史阶段中的具体反映.二者的互动关系表现为:一方面,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推进了延安精神的培育和弘扬.这一进程包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升华构成了延安精神的内涵,毛泽东思想奠定了延安精神生成的基础,并为其培育和弘扬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另一方面,延安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提供精神动力,优化文化土壤,提升了大众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的科学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的科学解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这对中国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都具有深刻的创新启迪。  相似文献   

4.
王悦平 《传承》2009,(12):40-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解放思想就是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而使这一理论体系成为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孕育催生和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解放思想就是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而使这一理论体系成为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孕育催生和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在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上,学界已有诸多角度的研究.我们主张从“思想自我”的角度,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民族自我、时代自我的思想特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体现为中华民族重构“思想自我”的努力.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理论选择、实践精神以及价值诉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这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  相似文献   

7.
李珍 《传承》2014,(5):32-33
周恩来作为第一代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处理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追求"事实上的真正的平等"。这使得民族平等的原则在实践中得到更加彻底、更加有效的实施,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民族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娜尔  张银花 《前沿》2009,(4):84-86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伟大进程,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创新过程。民族和谐发展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研究这一成果,深刻理解民族和谐发展的含义,分析其基本内容和基本要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歆立 《前沿》2013,(11):61-63
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创者,毛泽东以躬行实践的革命精神和与众不同的理论敏锐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道路,赋予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人民性与真理性等鲜明特色。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通过知行结合的实践化、古为今用的本土化、人民至上的大众化和实际运用的应用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深深地植根于革命传统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中,成为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大众哲学,并在同各种错误思想斗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的战略部署,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共同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下,立足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通过对千百年来伟大民族精神的再现与重构而形成的一种精神品格。它是民族精神的时代熔铸,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验凝练,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精神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赋予了这一精神鲜明的时代特质:自我革命的决心意志;关注人类的宽广胸怀;信仰信念的灵魂支柱;放眼古今的宏大视野。新的特质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形成,必将使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精神焕发、斗志昂扬,以迎接新的挑战、取得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与价值支撑。它发源于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成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与建设进程、勃兴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理清中国精神的时代意涵与弘扬路径,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它具体包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诚信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革新精神,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进取精神以及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无畏精神。这一精神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之间的有机结合,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过程性与阶段性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要求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有价值、理论、实践等各方面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为价值目标,将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际经验提升为理论,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转化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物质力量.此三方面的基本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陶良虎  张翼 《理论月刊》2007,1(11):42-44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主流形态,指导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当前,在我们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淡化和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鲜活性。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在于他对实践的指导性和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性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必须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受全球化语境下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今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政治理论教学中把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解析西方社会思潮,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建设,是培育与弘扬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维喆  王红梅 《传承》2011,(21):34-35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属于世界历史理论,是人类具体实践的世界历史性的理论建构。这一理论因其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而具有普遍真理性。这一真理性内容的现实化过程就是和各民族国家的具体特点、实际国情相结合的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这一科学理论的世界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利于发展着的中国与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更好结合,更好地指导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弘扬中华文化相辅相成和互动互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人民群众的观点,与中华文化求真务实及经世致用、变法应时及与时俱化、重民贵民及以民为本等思想传统相融共通.这些共通性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丰厚土壤和内在动力,也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源头活水和实践基础.深入探究二者的共通性、实现路径和相互作用,对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宝贵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玲 《前沿》2012,(11):4-6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有背景视野的宽广性、理论基础的科学性、领导核心的先进性、参与主体的人民性、理论内涵的创新性等。以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适应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民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出了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