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梅生 《传承》2010,(28):48-50
在1955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开国将军中,只有一个是独脚将军。这位将军,不仅历经战争洗礼,九死一生,而且著作等身,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闻名军内外的将军作家。他叫谢良,1915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1930年15岁的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历经土地革命战争、长征、解放战争,并历任要职。1955年被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李默庵将军诞辰一百周年,回想我家几代人曾与他交往的历史,使我深切缅怀这位老前辈。李默庵将军是湖南人,毕业于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3.
萧克 《黄埔》2009,(1):26-27
2008年10月24日,黄埔四期同学、102岁的共和国开国将军萧克逝世。为了悼念这位功勋卓越、德高望众的黄埔将星,我刊特以“回忆我与黄埔的历史情缘”为题发表萧克将军于2004年为黄埔军校同学会鳊撰的《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所撰写的序言,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4.
王亮  车晴 《两岸关系》2011,(8):20-22
张自忠将军是两岸同胞共同崇敬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与尽忠报国的事迹镌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名垂千古。今年8月11日是张将军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适逢8月15日抗战胜利66周年纪念。本刊专访了张自忠将军之女、原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已有88岁高龄的张廉云,让这位和蔼矍铄的老人为我们讲述将军那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并期待两岸携手将张自忠将军精神发扬光大,共图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雕刻时光     
回想起来,我在2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零距离接触将军最多的一次,是衔命陪同10余位将军参观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大观同——厦门同博苑。那天,将军们身着便装,安步当车,游园林,赏花卉,观鱼跃,听鸟鸣,兴致勃发。进入江南园时,将军们的目光被一幅大型砖雕作品《清明上河图》吸引住了,近前细细端详,久久注目,合影留念,不愿离去。其中一位我熟悉的凌将军走近来问我:“这是哪位大师的作品?”我说:“作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俞有桂先生。”凌将军又问:“你认识他吗?”我说:“他是我朋友。”这话勾起了将军们的好奇心,纷纷向我打听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情况。幸好我对俞有桂先生的情况还比较了解,不然就要在将军们面前出洋相了。  相似文献   

6.
明天是戴安澜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这位著名的国民革命军抗日将领,也是我们尊敬的黄埔学长,今天,民革中央和黄埔军校同学会联合举行座谈会,共同追忆戴安澜将军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以及他为国家、为民族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我受李运昌会长的委托,代表黄埔军校同学会,在这里讲几句话。戴安澜将军是安徽无为人,少年在私塾读书时就以勤奋而著称。1922年,他考入安徽公学学习。此时,他志存高远,决心投身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他提出:“为政不在多言,要使幼有所教,壮有所归,老有所养。”1924年3月,他与一批热血青年奔赴广州,参加了国民…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李默庵将军诞辰100周年,回想我家几代人曾与他交往的经历,我更加缅怀这位老前辈。李默庵将军是湖南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血战沙场几十年,战功卓著,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过重要贡献,是位著名的爱国人士。由于我的叔祖父段霖茂(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在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所辖的第九十八军任军长,我的二姨父杜心如(黄埔一期毕业)亦是湖南人,因此,我的父亲段德峻(后更名德怀,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毕业)在抗日战争期间便与李默庵将军相识,称他为叔叔。后来,我父亲回安徽地方工作,从此,我致)在我的求…  相似文献   

8.
王兰萍 《黄埔》2010,(5):24-25
2010年6月25日,105岁高龄的陈锐霆将军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隆重举行。告别大厅布置得庄严肃穆,一副内嵌陈老将军名字的挽联深深地吸引了我:“开国将军光辉百年堪称世间奇锐,华东炮神戎马一生威比天上雷霆”,这副挽联高度概括了陈老传奇的一生和他对我军炮兵事业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开国上将吕正操10月13日逝世于北京,享年106岁。 "我一辈子,就是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三件事。"回顾百年的传奇人生,将军生前只用了这样轻描淡写的几个字。其实,这位老人的生活中蕴藏着无数传奇。  相似文献   

10.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两位科技少将,杜之明是其中之一。这位看上去平常又普通的知识分子,已经在西北工作了30多个年头,而且始终没有离开戈壁滩,在我军数据评定、战标评定、精度分析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身上几乎没有将军们戎马一生的威严,如果不是将军的肩牌标示着他的身份,人们很难把他与将军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春秋》1996,(4)
在中国军界,有这样一位将军,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在鲁西北抗战受到严重挫折的时候,他只身来到鲁西北,创建了八路军一二九师抗日先遣纵队,重新打开了这一地区的抗日局面。这位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建国后曾先后担任过国家石油工业部第一任部长、总后勤部政委、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和中央军委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李聚奎将军。李将军是湖南省安化(今涟源)县人。早年参加过北伐战争,  相似文献   

12.
我的祖父郑金声生前同冯玉祥将军相处达20余年之久,是冯将军的老部下,又是盟兄弟,后来他还当过冯玉祥的中将总参谋长,两人亲密无间,情同手足。正因为如此,1937年抗日战争一开始,冯将军就带我父亲郑继栋到了南京,并送他去广西桂林读书。1941  相似文献   

13.
张白鹭 《黄埔》2009,(1):43-43
2008年11月1日,纪念洪水(阮山)将军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洪水于1908年10月1日出生在河内,曾用名武之博、阮山。他在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指引下,16岁来到中国广州寻求真理,走上了革命道路。他是黄埔军校四期学生。在洪水将军48年短暂人生中,他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战斗了27个春秋,为中国革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才华,中国人民给予了他崇高的荣誉,授予他共和国开国将军军衔和3枚一级勋章。  相似文献   

14.
常青 《中国妇运》2014,(6):11-12
<正>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叫常青,是来自河南的全国"最美家庭"方秀云家庭的代表。90岁的方秀云是我的姥姥,她是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儿媳,我是杨靖宇将军的曾外孙女。我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但"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是我们家世代相传的家风。1964年,杨靖宇将军唯一的儿子、我年仅37岁的姥爷因公牺牲。从那时起,我的姥姥不仅含辛茹苦地独自抚养子女,更以严明的家风家教,教育培养孩子,使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诚实敬业,报效国家。听姥姥说,姥爷去世时,他最小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小舅舅在姥姥腹中只有三个月。姥  相似文献   

15.
冯玉祥将军1942年出版了回忆录《我的生活》。在书中,冯将军曾提到受过他一次“极错误对待”的邓小平。事情发生在1927年“四·一二”后,邓演达到冯部驻地与冯谈“要事”,冯举行活动欢迎邓演达之际。冯在《我的生活》中是这样写的:“此时我们总司令部中人员都在庙中另一边聚会。有位青年在那里演讲,对我刚才野外讲话的意思大发议论,有几句话刺进我的耳朵,他说:‘我们是一致要求倒蒋。可是有一个人现在庇护他。在今天,庇护他的就是军阀,就是反动……’,我慢慢走到那边去,看见那位青年朋友大约十八九岁,也是政治部中职员。他还继续讲他的………  相似文献   

16.
申万胜 《黄埔》2009,(1):60-61
我是在国防大学上学时认识黄彬将军的。那时他是教研室主任,常给学员讲课。但知道他的书法也好,则是最近几年。与黄彬将军接触以后,才发现他对书法非常执着,而且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7.
访曹诚将军     
访曹诚将军□牛守贤我是在拜访一位功绩卓著的81岁高龄的名将。他那缓慢稳重的谈吐、清晰准确的记忆、谦虚和蔼的神态、浓重深沉的乡情,更加增强了我对他的崇敬之情。1997年10月6日下午4时许,在北京西郊曹诚同志家里的会客室。访问一开始,我先送给他几本反映...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韩多峰先生任山东省政协常委,因为他青年时代是冯玉祥将军“十三太保”之一,所以我曾几次访问他,请他谈冯玉祥的事。他对我谈及许多冯将军的轶闻,今特追忆如后。冯玉祥和东洋人这是1918年冯玉祥将军任湖南常德镇守使时发生的事。常德地处湖南西部,是湖南东西南北交通的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当时常德经济比较发达,日本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菲律宾独立战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华侨将军,叫何塞·伊格纳西奥·宝华。尽管在中国和菲律宾都有一些关于他的传记材料,有关这位华侨名将的生平事迹,至今还是鲜为世人所知;而所见资料也说法不一。我们在撰写此文的时侯,及时收到了菲律宾马尼拉提奥多罗·马·卡劳国立图书馆塞拉芬·基纳森馆长和菲律宾大学历史系主任萨穆艾尔·陈博士寄来的菲律宾出版的有关这位将军的传记资料数份,从而使我们对他的认识更为详实。在此衷心感谢菲律宾朋友。  相似文献   

20.
5月12日,他完成了原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交待的一项特殊使命:争做全军第一个百岁将军 与此同时,这位刚强如铁的百岁名将也与他相濡以沫的爱妻走过了65载的钻石情感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