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当年的“红卫兵”温庆福,曾投书本报向“文革”期间被他带人抄过家的长沙一中张琼英老师致歉。不久,温的道歉信得到了张琼英老师及其子女的回应,“温老师,您可放下这份愧疚了”。这一事件经本报报道和其他媒体跟踪报道后,多家门户网站转载,引起了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2.
石磊 《人民司法》2020,(12):55-56
“其实特别不愿意回忆这件事,太痛苦了。6年来,四任法官,数十次开庭谈话,来一次法院,心里的伤疤就撕开一次,血流不止。”韩某说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外人看来,韩某斯文帅气,顶尖大学硕士毕业,有着很好的工作,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着实令人羡慕,但谁又知道他的内心深处埋藏着一个如此令人心痛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周建华 《当代法学》2016,(2):126-134
和解是目的和结果,调解是过程和方法;两者是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关系.和解应当成为纠纷协商解决的模板,贯穿于民事实体法和民事程序法.一方面,民法典将和解作为一种典型合同确立在债权分则中,此为“民法上和解”.另一方面,民事诉讼法应重塑前者在诉讼程序中的延伸和强化——“诉讼和解”,采取小改动的方针,保留和改革原有调解的规定,增设条文规定诉讼和解的构成要件、程序、效力和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对行政诉讼和解涉及理论基础及现实情况进行解析阐释,初步探索如何结合司法现状构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5.
王璇 《法制与社会》2014,(15):44-46
新《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入法,是建立在长期的政策铺垫和实践探索之上的,但由于很多方面未完全达成共识,故仅以三个条文进行了规定。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刑事和解与相关制度进行辨析。第二部分着重对三个法条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针对每个具体条文完善的建议。第三部分从刑事和解程序和配套制度两个方面提出了规划框架,以期进一步完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现代法学》2016,(5):67-78
私人协商已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之一。但现行法中的规范缺失以及和解合同自身的复杂性,使得法律适用变得困难,导致民众对其失去信心。与此同时,诉讼法的指导案例和司法解释也在逐渐形塑和扭曲和解合同的效力,引发了实体法和诉讼法的冲突。要解决当前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历史和逻辑的考察,厘清和解合同的概念、性质、错误和解除方面的基础理论,重新塑造它的实体法基础,以此为法律适用和法典建构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7.
郑伟 《法制与社会》2013,(15):27-28
行政诉讼和解制度作为一种能迅速有效解决当事人纠纷的诉讼制度,在国外已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然而在我国,不但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未曾建立,法律还规定行政诉讼案件不适用调解.这给我国行政诉讼纠纷的解决造成了极大的困境.本文拟对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做一些有益的探讨,分析我国建立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构建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裁量权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刑事和解是刑事裁量权的产物.各个国家的刑事和解尝试都是在法律尚未规定的时候,在实践中慢慢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产生的权力基础在于刑事司法领域中的裁量权,如果没有一定的裁量权,刑事和解制度不可能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大张旗鼓地产生.由于刑事和解本身属于裁量性制度,尤其在中国的现阶段,是否运用刑事和解、达到什么程度才适用和解等各种情况都由办案机关或具体办案人员来把握,因此,其制度本身,更加贯穿着裁量权,所以涉及刑事和解的裁量权可以简称为"刑事和解裁量权".也可以说,刑事和解裁量权是刑事裁量权在刑事和解中的具体体现和延伸.  相似文献   

9.
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下,我们应该在理清诉讼和解制度的本质内涵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建立我国的诉讼和解制度,实现和谐诉讼。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刑事和解分为两部分,一是达成和解协议,二是和解协议的效力问题;所有的案件都可以达成和解协议,只不过根据犯罪的性质和解协议的效力不同。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案件可以通过刑事和解达到意思自治,使犯罪人免受刑事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1.
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下,我们应该在理清诉讼和解制度的本质内涵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建立我国的诉讼和解制度,实现和谐诉讼.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多种监督职能。在刑事和解制度已经获得立法认可的情况下,检察环节民事和解制度的运用已没有理论和实践的障碍。检察环节民事和解应当借鉴刑事和解的成功经验,总结自身的成绩与不足,扩充适用阶段和范围、强化协议效力,遵循程序自洽性。司法实践呼唤法律就检察环节民事和解制度作出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13.
谷强 《法制与社会》2013,(1):109-110
执行和解作为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有效地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本文通过分析执行和解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诉讼和解在我国尚未形成为一项诉讼制度, 这一立法缺陷使处分原则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实, 在法院调解日益面临使用上的困惑之际, 健全诉讼和解的理论, 完善诉讼和解的立法极为必要。诉讼和解集有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并存的双重法律性质, 基于此, 立法不仅应当赋予诉讼和解具有直接结束诉讼程序的效力, 还应当赋予其具有与生效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同时, 民事诉讼法必须对诉讼和解的程序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明确公诉案件和解的基本原则,防止制度走偏虽然从刑诉法的规定可以推导出公诉案件和解必须坚持的双方自愿、合法的原则,但是对于该制度实施必须坚持的一些关键性原则,如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原则,不得以和解不成,作出对加害人不利处理的原则等均未作出具体规定,容易在实践中出现问题和偏差,甚至导致和解制度的滥用。对于一项新确立的法律制度,为防止制度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偏差和问题,有必要确立统领制度运行的基本原则,以有效引导、指导司法实践。笔者认为,公诉案件和解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双方自愿原则;合法原则;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原则;国家专门机关中立原则;公开透明原则。二、明确公诉案件和解特别程序与其他诉讼程序之间的关系,确保诉讼程序之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6.
以和解债权与执行债权的关系模式为基准,不存在效力瑕疵执行和解协议可以类型化为一般和解协议与特殊和解协议。具有新债清偿性质的一般和解协议,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债务法院得依当事人申请实现执行债权。特殊和解协议之特殊性,在于当事人对和解债权与执行债权的关系存在着明确约定,约定以和解债权替代执行债权的替代型和解协议,具有债务更新的实体法性质;约定由债权人选择以和解债权替代执行债权或者选择恢复原生效文书执行的选择型和解协议,得解释为附停止条件的选择之债。瑕疵执行和解协议的现有规定不仅未能涵盖所有类型瑕疵,而且片面参照适用一般执行和解协议规则,亟需通过司法解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刑事和解能缓和社会冲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刑事和解也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具有其自身内在的缺陷,故应寻求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来解决其弊端,提出在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刑事和解制度经过试点探索,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通认可,但是,还没有得到立法确认,给运用和解方式处理刑事案件,特别是轻微刑事案件带来诸多障碍。笔者认为,对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9.
涂怀艳 《法商研究》2008,25(2):68-74
行政执法和解是区别于行政复议和解、行政诉讼和解、行政调解、具体行政行为和"行政议价"的一种行政活动。从国内外实践来看,行政执法和解已经应用于反垄断法、证券法、环境法、税法和专利法等领域。行政执法和解以拟作出的行政决定所依据的事实或者法律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和解当事人的互相让步以及应当具备的合法性为适用条件。行政执法和解的制度建构则包括程序设计、和解协议的效力与和解的救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刑事和解的争论与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和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借鉴国外及我国自诉案件的立法,可将刑事和解量刑情节法定化,但不宜作为一项与刑事自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相并列的诉讼制度。在刑事和解的效力上,一般情况下应当对行为人从轻处罚,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对行为人予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