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2):12-13
朝鲜是个神秘的国度,之所以神秘,源于它的对外封锁,以及极为出色的情报间谍工作。 朝鲜的间谍机构被称为东亚的“克格勃”,它培训的间谍水平一流,他们曾刺杀过韩国总统,追杀过叛逃韩国的劳动党总书记,制造过百余人死亡的特大空难,它的美女间谍能让众多韩国官员死心塌地……朝鲜间谍的无孔不入,  相似文献   

2.
据英国媒体报道,二战期间,英德之间曾展开激烈的间谍大战。但鲜为人知的是,当时英国情报部门中竞还有一名“公主间谍”。然而,由于她生性“不是当间谍的料”,工作中屡屡大摆乌龙,最后惨遭纳粹杀害,终年30岁。  相似文献   

3.
新书     
《法律与生活》2011,(13):3-3
内容简介:瓦莱丽·威尔逊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资深间谍,刚为伊拉克战事,她成了被白宫高层出卖的特工。回望个人亲身经历,她讲述情报工作与间谍世界的精彩故事,展现真相与谎言交织的战争迷雾。  相似文献   

4.
新刑法第311条规定:“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统一罪名的司法解释,该条的罪名被确定为“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 一、“间谍犯罪行为”的含义 对刑法第311条中规定的“间谍犯罪行为”的理解,与“反革命罪”类罪的修改紧密相关。在1979年刑法中,第97条规定:“进行下列间谍或者资敌行为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一)为敌人窃取、刺探、提供情报…  相似文献   

5.
诚挚 《江淮法治》2013,(14):16-17
2012年.国家安全部门成功破获一起出卖我战机机密的间谍案,被M国收买潜伏多年的间谍露出原形。国家利益不容出卖,今年年初,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间谍王卫斌入监狱服刑,笔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6.
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的设置适应了新形势下侦破间谍犯罪的需要。"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国家安全机关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是本罪能否成立的关键。为了在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该罪,对其构成要件、诉讼程序等问题便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间谍战”是一个带有浓厚冷战色彩的词汇,然而在冷战结束20年后的今天,这个已经被人们逐渐淡忘的词却又再次引起了各国媒体的关注——自美国和俄罗斯于2010年7月达成“冷战式”间谍交换协议以来,从中嗅到久违的冷战味道的人们已逐渐发现,原来表面上笑脸相迎的美俄两国之间仍在继续着钳制与反钳制的暗斗,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职业间谍”的身份败露,足见新一轮的间谍战早就悄无声息地重新开始了。  相似文献   

8.
新书     
《法律与生活》2011,(12):3-3
《公平游戏》 内容简介:瓦莱丽·威尔逊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资深间谍,因为伊拉克战事,她成了被白宫高层出卖的特工。回望个人亲身经历,她讲述情报工作与间谍世界的精彩故事,展现真相与谎言交织的战争迷雾。  相似文献   

9.
李磊 《政府法制》2008,(1):62-63
矫健的身手、冷酷的表情、说变就变的容颜、使用各种匪夷所思的武器,这就是我们心目中间谍的形象。但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网络间谍不再需要化装,不再需要格斗训练,不再需要复杂的装备,不再需要承受昼伏夜出、上树攀房的风险。一台电脑和一条电话线,再加上他们魔鬼般的大脑,吞云吐雾间就可以将世界搅和得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10.
1944年夏,组织上要我去宁波,化名徐国芬,加入已打人日寇宪兵队的“400反间谍小组”。  相似文献   

11.
[基本案情】 戴某,男,1975年4月24日,汉族,浙江省奉化市人,中专文化。1995年12月入伍,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一分队排长,中尉军衔。2006年4月,戴某通过互联网与台湾间谍组织取得联系.随后按该组织代理人林桌的要求.于同年11月25日晚在江苏省无锡市一家网吧.通过互联网将116份军事秘密电子文档提供给林某,其中有9份属于绝密级、35份属于机密级、55份属于秘密级.台湾间谍组织为此先后支付82160元给戴某作为酬金。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经济间谍法》对商业秘密的超强度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间谍又称工业间谍、商业间谍、经济“鼹鼠”。他们受国家专门机构的指派 ,或受公司以及金钱的驱使 ,使用各种非常手段搜集有关经济情报 ,以此争夺商机和技术 ,击败竞争对手 ,从而获取一定时期的商业优势。美国是世界上经济间谍最多的国家 ,由于其经济、科技的发达 ,也受到其他国家间谍的威胁。美国为了有效地保护商业秘密 ,于 1 996年 1 0月通过了《经济间谍法》。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规定窃取经济秘密法律责任的联邦法律。在此之前 ,美国保护商业秘密主要通过判例法来实现 ,在 1 979年《统一商法典》颁布后 ,此任务便由《统一商法…  相似文献   

13.
文摘     
也许你不相信,当今美国成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竟是经济情报行业。 新出版的《间谍对抗战》一书强调,“白”间谍和“黑”间谍不再为东方或西方政府服务,而是为环球经济中相互角逐的大公司服务。电脑网络成了他们较量的主要战场。各公司竟相利用新的方法挖掘具有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表示,奥巴马总统向德国总理默克尔保证,美国现在没有监听默克尔的电话,以后也不会。 在被 问及美国间谍机构以前是否无意间窃听过默克尔的通信时,卡尼没有否认。  相似文献   

15.
周玉华 《法学评论》2022,(6):120-130
间谍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的重要罪名。我国《刑法》第110条主要列举了两类传统间谍行为,一是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二是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这一规定严重不适应反间谍司法实践需要。本文在比较各国间谍罪立法基础上,提出修改间谍罪的相关规定:一是在刑法分则第一章增加经济间谍罪的规定,同时,删除刑法分则第三章“第219条之一”规定;二是强化对间谍预备犯的打击力度,对进入“禁止区域”行为作为间谍罪(既遂)提前严厉打击;三是强调不仅要打击间谍组织、间谍组织代理人,更要将一切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或非法提供国家机密、情报”的行为作为间谍罪定罪量刑;四是将“针对第三国间谍活动”犯罪化;五是优化间谍罪的刑罚体系,包括犯间谍罪,又犯其他罪的要数罪并罚、犯间谍罪而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16.
《江淮法治》2011,(6):39-39
六十多年前,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初期。在法国耗费大量财力物力构筑的马其诺防线的南端,有一个叫吉永的镇子,法军的哨兵抓到了一名闯入防区的男子,他立即被当作德国间谍,送到军事法庭受审。  相似文献   

17.
间谍作为国际法问题起源于战争。因为没有关于敌人的武装力量、意图及军事行动的各种情报,战争是无法进行的。战争产生了间谍,间谍也就成了战争的重要手段。因此海牙章程第三十四条承认了这样的习惯规则:使用为获取关于敌人和敌方的情报所必要的方法被认为是许可的。也就是说,国际法给予各史战国以使用间渫的权利。为了获取必要的情报,使用间谍,不论是采取行贿的方法,或是他们自愿无偿地提供情报,一向都被认为是合法的。如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于战线外进行的间谍活动始终相当活跃。但另一方面,当这种行为是敌国士兵或敌国私人在交战国战线后方所做的时候,国际法又给予交战国权利把它们当作不合法作战行为,可以加以惩处。较早的《英国法律汇编》中把间谍行为称为“奸细”,已明确规定予以严惩。各国或以刑法、保密法,或以国家安  相似文献   

18.
孟红 《政府法制》2011,(2):28-28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败退在台湾的国民党认为反攻大陆的时机到来,便乘机向大陆派遣了大批间谍特务。他们开出的价码是“杀死一名部长,奖励十条黄金”。被谋杀的重点对象之一就是时任广州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叶剑英。  相似文献   

19.
高慧开 《犯罪研究》2011,(1):44-47,55
从古到今,各国之间的谍报战层出不穷。在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国际谍报战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趋向和革命性的变化,各谍报机关和组织之间正在进行中的"间谍文化革命",一方面是间谍手法的高科技化使间谍活动的外表越来越趋于公开化,另一方面是对人权和隐私权的严重侵犯。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9日,在维也纳一个机场跑道上,美国和俄罗斯完成了间谍的交接手续后,俄罗斯租了一架42D型飞机,于当天早晨紧急将10名被美国驱逐出境的俄罗斯间谍接到莫斯科机场。这10个人下飞机后,被疾速送上停在机场的轿车——驶往一处不明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