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坚守龙形山     
魏杰  咎鸿祥 《黄埔》2010,(2):36-36
1914年出生的魏杰先生,是参加上高会战主力部队营职以上军官、目前唯一尚健在的人员。他23岁于黄埔军校第十二期步科毕业,后又参加了南京举办的战法研究班学习,参加了抗日战争时期德安万家岭歼灭战、上高会战和第二次长沙会战,曾在第十九集团军任少校参谋。上高会战时,他任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三营副营长。以下是他的口述。抗日战争时,我参加了上高会战。上高会战的规模虽然没有台儿庄会战、淞沪会战大,但影响不小。上高会战是一次我国军队打胜的会战,它的战果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2.
王维本 《黄埔》2009,(2):37-37
1941年我在第十军预十师二十九团担任中尉代理团副,后协助团副工作兼侦察排长,曾经参加过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会战。这里只谈第三次长沙会战的亲身经历。日寇不甘于两次侵犯长沙的失败,复于1941年12月由江西通城鄂南抽调兵力,集结于岳阳、临湘共约6万余人,企图一举占据长沙。  相似文献   

3.
文广婉 《黄埔》2008,(1):34-35
抗战初期,我的先夫徐志鳌在小学任教,当他看到国家被侵略,人民遭灾殃,心中无比激愤,于是投笔从戎,考进了中央军校三分校十六期,后又转入南岳干训班受训。抗战期间,他所在部队一直在第九战区(湘赣地区)和第六战区(湖北长江两岸)正面战场与日军作战,他先后参加过赣东会战、四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鄂西会战、衡阳保卫战和桂林会战等较大规模的战役。  相似文献   

4.
朱清如 《黄埔》2013,(6):6-8
60多年前,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中国战场,中国广大军民在凡是有日军践踏的国土上与之浴血奋战,举世闻名的常德会战就曾给当时在中国大陆机动作战能力最强的日军华中派遣军第十一集团军以很大的杀伤消耗。这次会战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中后期正面战场的几次重大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枣宜会战、鄂西会战等)以及敌后战场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先后使近百万日军精锐深陷中国战场。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5,(4):28-30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先后调集70余个师抗击日军,10月26日晚,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  相似文献   

6.
<正>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大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日军纠集100余万兵力,从海、陆、空各方位立体进攻武汉。负责指挥江南地区作战的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兼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黄埔1期教官),负责指挥江北地区作战的是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5战区和第9战区共动用了130个师和海、空军各一部,共约100万人沿长江两岸及大别山麓布兵防御,开始了抗战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日军损失最为惨重的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  相似文献   

7.
武汉会战之后,中国正面战场曾经一度沉寂了下来。但是战争双方都很清楚,这只不过是下一场大战之前的序幕。果不其然,保卫南昌的枪声很快打破了这沉寂的局面。几乎在南昌保卫战进行之时,一场粉碎日军企图打击中国第五战区主力图谋的会战,就在大别山脚下的随县—枣阳地区铺展开来。这次的会战虽然没有武汉会战的规模,但是,对于中国正面战场而言,尽管这场前后持续时间不足3周的会战让中国方面第五战区的主力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然而却也使日军死伤达1.3万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后人称之为“随枣会战”的战役是一场让日军得不偿失的会战,也是…  相似文献   

8.
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展开了一次规模更大的会战——武汉会战。时间是1938年6月至10月,历时4个半月;战场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广大地区;双方共出动兵力130余万,大小战斗数百次。蒋介石驻节武汉亲自指挥,会战由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联合实施。因此,武汉会战投入兵力之多、规模之大、牺牲之惨烈以及持续时间之长在八年抗战中都是空前绝后的,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扼中原九省水路要冲,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南京被围时,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军事委员会迁至武…  相似文献   

9.
鄂西会战     
《黄埔》2016,(1)
正鄂西会战是1943年夏季日本第11军为打击中国第六战区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的进攻,并取得重大胜利。1943年4月,与欧洲战场盟军对德意法西斯军队的反攻相呼应,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向日军发动了反攻。日本为摆脱困境,意欲从陷于泥沼中的中国大陆战场抽出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对付盟军,于是便加紧对我军的攻势。初夏,侵华华中日军第11军纠集第3、第  相似文献   

10.
忻口会战     
《黄埔》2015,(2):10-17
忻口会战是平津失陷和淞沪会战开始之后中国军队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18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为副司令)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  相似文献   

11.
李忠诚  刘苑生  曹燕 《黄埔》2014,(5):4-25
正武汉会战←徐焕升1938年5月19日,由军委会政治部三厅与航空委员会筹备的反战宣传品,由中国空军从汉口远征日本成功散发。图为胜利归来的第十四中队中队长徐焕升(黄埔六期生)。→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与部属研究作战计划1938年6月至10月,在皖、豫、赣、鄂四省数千里战线上爆发了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中日双方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图为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在与部属研究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7,(3)
正高吉人,陕籍著名抗日将领。黄埔4期毕业。1933年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手持大刀、身先士卒,荣获"云麾勋章"。全面抗战爆发后,接连参加淞沪、徐州、武汉、随枣、第一次长沙会战,屡立战功。1939年12月桂南会战,率部在"炮火交炽于山林,血肉横飞于山麓"的昆仑关重创日军,荣获"宝鼎勋章"。不久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200师少将副师长。1942年入缅作战,与戴安澜师  相似文献   

13.
陈存银 《黄埔》2009,(6):25-27
陈子平,又名陈达,1917年生于甘肃武都两水镇土门垭村。1932年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师胡宗南部当兵,1935年被选入胡宗南师部警卫队,曾担任胡的随从副官、准尉特务长。1937年9月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5月参加开封会战;1947年入黄埔军校西安分校军官训练班学列;1948年被委任胡宗南第三军军部少校副官;1949年5月于西安起义投诚。  相似文献   

14.
蒲元  薛刚 《黄埔》2023,(5):67-73
<正>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的战幕在上海八字桥揭开。会战爆发后,中国军队英勇奋战,给日军沉重打击,但因装备落后等原因,战况并不顺利。10月26日,大场镇被日军攻占。大场失守使我中央作战军侧背受到严重威胁,第三战区不得已命令部队向沪西苏州河南岸撤退。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09,(5):21-23
曾启球,1919年生,湖南双峰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六期。抗战期间在湘北第三、四次会战中流过血,负过伤,在鄂西会战中立过功。抗战胜利后,又奉派至中央训练团学习,教育班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党陆军第九十九军九十二师二七五团中校副团长;起义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湘中第三支队第四团副团长。新中国成立后,在“镇反”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来平反昭雪。上世纪80年代从新疆建设兵团离休返回原籍,曾任双峰县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6.
李海流 《春秋》2015,(2):15-19
李宗仁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后在徐州城内巡视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台儿庄战役的主要指挥者。1938年2月至5月,他指挥了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徐州会战.其中台儿庄大捷是他一生辉煌的顶点。台儿庄会战作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首次大捷,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对团结全民族抗战具有强烈的振奋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38年春,为打通津浦线,歼灭陇海路中国守军,华北日军沿津浦路南下;华东日军在攻占南京后,渡江北上,企图沟通南北战场,占领战略要地徐州,并最终会师武汉。国民政府鉴于战场安危,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全力防守徐州,把日军主力钳制在津浦线北段,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津浦路沿线作战。1938年1月到5月,中日双方先后集结百万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广阔地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会战,史称“徐州会战”。整个会战历时五个多月。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为部署下一阶段武汉会战赢得了充分时间。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击败日军两个精锐师团,…  相似文献   

18.
“百城会战”行动开展以来,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从机构人员、运行机制、打击机制等方面着手,与证监、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联合攻坚大要案,创新实践“线索移送、同步上案、联合研判、共同办理”刑行合作机制,对财税、洗钱领域线索开展集中研判,全力推进“百城会战”行动,成功破获“百城会战”第十一号战役义乌“7·20”骗税案,该案打响“百城会战”行动的浙江省第一枪。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7,(2)
正梁汉周,1915年8月生于广东云浮新兴县太平镇江上村三多坊,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军官训练班学员。与绝大多数黄埔学生毕业后奔赴战场不同,作为学员的梁汉周是历经战火洗礼后才被上级送入军校受训而成为“黄埔系”的。衡阳会战中弹负伤1944年1月,从罗云师管区上等学兵队毕业的梁汉周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62军151师453团2营6连任排长。4月,随第62军乘火车前往湖南,参加了史上著名的衡阳会战。第一次上战场,  相似文献   

20.
张鹏翥 《黄埔》2011,(5):40-41
我于1940年夏考入黄埔军校十七期炮科,次年秋毕业分配在国军九十二军军炮营第一连观测班,担任军士。部队驻扎衡山县南岳山麓,待令随时准备参加长沙第三次会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