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1996年11月下旬,我有幸作为“‘京沪台籍大学生访问团”的一名成员,到宝岛台湾访问、交流、观光。在短短的十天访问行程中,我们受到了台湾乡亲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并参观了台湾的几所大学,领略了台湾岛的秀美风光。所见所闻,使我们备感亲切。随着九七的临近,香港似乎已和大陆连在了一起。而台湾在感觉上仍然有距离,有隔阂,这是我离开大陆前的印象。但是到了香港我却发现,尽管他名义上已与大陆结为一体,但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已使她脱离F东方文化的氛围。直耸入云的高楼大厦中间是狭窄的街道,使人感到窒息压抑;时常映入你眼…  相似文献   

2.
刘永好走向“新希望”○柳南他干的每件事,当时看来都“傻”得不可思议。正是这一连串不可思议,使他从一名普通知青到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从1000元起家到大陆私营企业之最。一、1000元“非转农”1982年,有四位青年辞去省城令人艳羡的公职,冲...  相似文献   

3.
粮店的变迁     
粮店的变迁侯瑞丽沿北京东西主轴线──长安街一直往西,到玉泉路十字路口,有一条向南延伸的小巷,巷宽不过三四米,却是一条“繁华”的“经济,,带,而小巷的“繁华”主要是由巷中心一个粮店辐射带来的。走进玉泉路粮店,首先看到的是卖米面的柜台,拐进里间,只见可由...  相似文献   

4.
邬珉玮 《台声》2005,(3):38-40
近日《台声》杂志社浙江记者站,请平湖 市台办领导相约,采访平湖台商联谊会会长、伊 诺华橡胶(平湖)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长发先生。 可能是早已把大陆当作家的缘故,黄会长欣然答 应,和娇小的妻子一起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非 常直爽,没有一点架子,我们就像一家人闲谈一 样打开了话题,黄先生向我们讲述了其在大陆游 资经商的历程。 早在1989年,黄先生就一路南下,到大陆 考察投资项目。1991年6月,他驻点深圳,1994 年和别人在广东合作经营"伊诺华"橡胶公司, 形成了自己的生意圈子。1995年在广东办厂,  相似文献   

5.
朱余生 《两岸关系》2008,(10):40-41
王国达1959年出生在台湾,1989年开始到大陆寻找商机。1992年底他在上海七宝镇开创力国针织有限公司,从事袜子生产,至今已15个年头。“我的祖先从大陆移居到台湾已经是第8代了。1992年我从台湾移居到七宝镇,从我算起我是第一代……”回忆这段经历,王国达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6.
严森海 《今日浙江》2009,(17):58-58
2008年8月6日,陈伟强作为浙江唯一获北京奥组委邀请的残疾人.随带自创的130幅精品书画到京展出并观摩奥运会和残奥会……当美国泳坛名将菲尔普斯创下获得7块金牌的神话后,来到奥运会书画场馆,他走到陈伟强的专栏前,好奇地打量了一下这位两袖空空的残疾人。“OK!OK!”对一幅幅精妙的作品,菲尔普斯跷起大拇指一个劲地夸奖。他向陈伟强求赠一幅书法,陈伟强满口应允,当即咬笔泼墨,为他写下“神游”两字。菲尔普斯如获至宝,激动地说:“我又获得了一块金牌!”  相似文献   

7.
曹立田 《春秋》2013,(5):34-34
1993年秋,我冒昧寄往北京中国文联副主席尹瘦石先生的两幅自己的墨鲤画作,请他指教,没想到两个星期后,竞收到尹老的回信,信纸是“仰雪词馆”专用信笺写的(以后得知“仰雪词馆”是尹老敬仰毛主席诗词“沁囝春·雪”而将他的书房取名“仰雪词馆”的)。信中首先夸我画得很好,传神生动,很有动感,又指出鱼鳞不要刻画的太细,意到就行。并鼓励我多观察多写生……并在我另一幅鱼画上题写了近150字的庄子《秋水》一节,望着这满怀深隋的书信和题字,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8.
一  不久前,宓风光接到农工党中央的通知,他设计的“农工党成立70周年纪念章设计方案”已被采用。这件事,促成了我对宓风光的一次计划已久的采访。  一个夏日的午后,在嵊州的一条僻静的小巷里,宓风光在他创办的“浙江‘泥人宓’研究所”迎接我。他找出纪念章设计方案的底稿解释自己的创作构思:五角星和两叶船帆(数字70的变体)象征农工党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亲密关系;下面三条横线,既是破浪前行的船体又似一本翻开的书籍,寓意以医卫、科技、文教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农工党追求进步、不断前进的光荣历史;两叶船帆颇似两…  相似文献   

9.
年到75岁,1999年春能率大陆作家代表团到台湾去作文化交流,这曾使我有一种似在梦中的感觉。到台湾后,50年前去台湾的一些熟识的前辈、同学、亲戚,大多数已不在人世,有幸见到的也已白发苍苍,自然免不了有一些感慨。老同学宗之珍女士,是已故的北大名教授宗白华先生的妹妹,赠我一件“礼物”,是1948年3月间我写的刊登在台湾《新生报》上的《访问胡适博士》一文。这篇旧作我早已轶失,看了自然又引起了我那段珍贵的记忆。胡适博士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客观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的学者不会不研究他的。我觉得哪怕文中只写了他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春节,当在武汉投资创业的众多台港澳同胞纷纷赶回家与亲人团聚之时,台商黄国珍先生却在江城与太太,还有两岁的女儿,第一次在外地吃年饭.黄先生谈起在武汉过年的感受时说:“我在武汉已经生活习惯啦,年前我特地把太太和女儿从台湾接过来,我们很快就会在武汉安上一个新家.” 从黄先生满足的笑脸上,不难看出他已经深爱上了这片土地.黄国珍先生是五年前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武汉的.如今他已经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台资项目——汉口新火车站“财神广场” 的老总.1989年7月,在经过对大陆26个省市的全面考察后,黄先生决定选择长江流域某个大城市作为投资基地.这一天,他去北京车站买往南京的车票,不料票已售完;但往武汉的票还有,于是他登上了开往江城的列车.也许就是一张车票这个小小的偶然,注定了黄先生后半生与武汉不可分的命运.谈起这件事,黄总笑着说,这可能就是缘份吧.除了这份“缘”,还有一  相似文献   

11.
许大律师     
刘聪玲 《台声》2011,(9):55-55
“聪玲,我来北京啦。”接到台湾许文彬大律师的电话,一点都不奇怪,他来大陆的次数实在太多了。 “我们在说,遍插茱萸少一人。你什么时候来台北啊?”这时候,他一定是跟大陆记者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汪舟 《台声》2002,(11)
我早有采访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王津平的意思,因为他是新闻人物,是一位反“独”促统的勇士。今年5月11日,岛内“台独”组织“台联党”发起所谓“台湾正名”游行,王津平等统派人士前往现场邀请“独”派人士辩论,结果遭到对方的暴力攻击,酿成流血事件。消息传开,海内外同胞深为关注,纷纷谴责“台独”分子的暴行,声援王津平等人的正义之举。金秋十月,王津平应邀前来北京参加国庆观光活动;我到他下榻的饭店看望他,并对他做了专访。大声向“台独”说不我与王津平是相识多年的朋友了。1992年9月,我作为首批大陆记者团的成员…  相似文献   

13.
1997年5月初,江南鱼跃荷开,绿竹舒展的季节,曾经担任漳州市政府台办主任、市政府秘书长的陈易洲走马上任担任东山县委书记。一年多来,他心系台企,情系台商,足迹遍及东山岛上的台资企业,每到一家台资企业,他出点子、当参谋,实事求是、灵活得体处理问题,成为台商最可信赖的朋友,给台商留下了真诚待人、处事认真、作风严谨、脑子灵活,办事干练的印象。他为台商出了30多个点子,个个中肯,个个管用,岛上的东兴、荣进、富源、宏洋等台资企业的老板们无不亲切地称他为:“点子书记”。“点子”使沙荒地花果飘香7月的一天,热浪蒸人。…  相似文献   

14.
炎夏,人们向往一个清凉世界。在竞争激烈的制冷机械市场上,石家庄“国祥制冷”正以其优质的产品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日渐引起国人的注目。而这个公司的总经理就是台湾同胞、现年47岁的李进先生。我已经成了石家庄人一个烈日当空酷热难耐的下午,笔者到石家庄车辆厂与台湾国祥制冷有限公司合办的石家庄国祥制冷有限公司访问了李进先生。他面色白净,满头乌发,外在形象却远小于他的实际年龄O一件蓝色的工作服上衣束在裤子里,透着年轻精悍。一幅白框眼镜,更显示出一派文雅。说起在石家庄的俄受,李进先生笑着说:“说实在的,从台湾来到大陆…  相似文献   

15.
笨贼趣闻录     
盗窃本是一种丑恶的违法行为,盗窃达到一定的数额,甚至还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然而,笔者在司法审判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笨偷笨盗行为,听起来虽非天方夜谭,却也令人捧腹不已。芝麻作向导,盗贼落法网王某系西峡县回车乡某村农民,平时不务正业,却整日梦想着“天上掉馅饼”的美事。1995年9月的一天,游手好闲的王某从村北边的粮店经过时,忽然看到粮店门口写着收购当年新芝麻2.5元/斤的收购启事,王某眼前霍然一亮:何不盗得粮店的芝麻卖给粮店?那样岂不可大发一笔?当夜,王某撬开该粮店的仓库偏门,盗得芝麻5包。得…  相似文献   

16.
金秋的十月,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到大陆参观访问。辜振甫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当年,众所瞩目的“汪辜会谈”开启了两岸交流的大门,如今,辜振甫先生参观访问大陆,更使他成为海峡两岸关注的新闻人物。这位台湾经济界知名领导人、工商协进会名誉理事长、...  相似文献   

17.
柳琪 《文明大观》2001,(5):40-41
居家杭州,面对西湖,你可尽情享受山水秀色风光美景,也算是一种幸运。然而,对我来说,西湖之美,不只在山水的晴好雨奇,更在于不少光彩照人的历史人物,编织出一幅幅如诗似画的精妙景观。其中岳飞和于谦的碧血丹青,更是“千载湖山留正气,不须涕泪洒松筠”。座落在三台山麓的于谦墓和西霞岭下的岳庙、岳坟总让你哀思萦绕,“两朝冤少保,千古痛钱塘”.在这冤和痛之余,依然有一种民族英雄的民族气节震撼心灵。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2023,(7):56-57
<正>在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台胞(台企)服务专窗,时常可以看到一位穿着笔挺西装、说着流利闽南语的年轻人,热情地为前来咨询的台胞解答疑惑、办理业务。他叫李京机,是一位“90后”台青。自2016年被台湾母公司外派到福州工作,李京机从此开启了“登陆缘”。“外派两年时间,我结识到很多位大陆的朋友和在福州工作的台湾小伙伴,我发现自己很想继续留在这里生活。”  相似文献   

19.
马壮  陈文韬 《台声》2023,(2):84-85
<正>“我们看到的是它(脱贫攻坚)一步一步完成。”“过去我只有看,这两年确实我们可以参与到(大陆的)高速发展。”“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国际大都市的感觉,是非常有人情味的。”“若来大陆发展,应该把在台湾的一些想法放下来,然后很好地用心去感受要来发展的地方。”“要扎根大陆,最重要的就是不忘初心。”  相似文献   

20.
林长华 《两岸关系》2005,(10):62-63
假日闲暇,沐浴着清新的海风,我来到与台湾隔海相望、风光旖旎的福建东山岛旅游。东山岛(古称铜山)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是著名的“闽台古陆桥”起点。距今数百万年前,台湾海峡岩浆活动剧烈,地质变迁频繁,“闽台古陆桥”历经沧海桑田,升降浮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东山岛千姿百态的奇石怪礁,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和千变万化的纹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