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款名叫“开心农场”的游戏,很流行,很风靡。我种地,我快乐;在偷与被偷中,痛并快乐着。 生活很忙碌,城市很拥挤。在热闹的生活中,去寻找这样一种可以安静地种种菜、养几只鸡、养一条看门狗的田园,然后没事了就到邻家串个门,方便了就顺几棵菜回来,这很像小时候我们玩的过家家。  相似文献   

2.
紫藤 《党建文汇》2006,(4):49-49
初露锋芒。发现商机。32岁的杨开华能当点菜大师,还得从2003年她到广州的一家酒店当服务员说起。那天,她照例招呼几位客人入座。递上菜单,请客的人让客人点菜,客人却一个劲地推辞,“东家”捧着菜谱翻来翻去,很是为难:贵了承受不住,便宜了又过意不去。他借故把杨开华拉到一边,悄悄说:“我给你10元钱,你帮我点一下菜。我今天请客人有两点原则:一是六个人中有一位不能吃辣;二是价格控制在500元以内。既要好吃又不丢面子。”多年的“贪吃”经历,早让杨开华对菜有了一番领悟。她对客人说:“听口音你们是东北人,我按东北菜系给你们配菜:笋干拌鸡、黄金烧猪手、剁椒蒸鲩鱼,素菜来个蟹黄豆花……”  相似文献   

3.
1、我自小酷爱读书。大约从12岁起,我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架;到15岁参加工作时,已有了满满一架书。可惜的是,这批书都失散了。只有一本例外,即张默生着,丰子恺绘的《武训传》(东方书社,“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再版),随我由北京,至新疆、至山东、来太原,展转三十余年,至今仍在我的身边。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本“藏书”。我保存至今的第二本“藏书”,是1970年冬,在塔里木河边放羊时手抄的《唐宋词一百首》(底本为中华书局1961年版)。因当时此书尚属应付之一炬的“四旧”,放向书主借到已属不易;顶着寒风过放羊边抄书,其不易更难…  相似文献   

4.
方志敏作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不仅以不屈不挠、英勇牺牲的豪迈气慨永垂千古,而且以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清贫、廉洁的崇高风范光照史册。“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方志敏于1899年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就养成了爱劳动、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习惯。他7岁开始放牛,边放牛边割草拾柴。8岁在本村的一所私塾启蒙,课后仍然和小伙伴们一道去放牛割草掏猪菜;农忙放假时,他也到田地劳作:栽禾、耘禾、割禾、拾谷穗、拎稻草。自小参加劳动的他,深切192…  相似文献   

5.
笑笑     
退休后,我没事常到市内商业街逛逛。一天中午,我从一家酒店门前经过,突然从对面走过来一个40岁左右的人,看样子像个推销员。他过来拉住我的手说,“啊呀!老厂长,好久不见了。”我一看,这个人根本不认识啊!没等我反应过来,那人就连拉带拽地说:“走,我请你喝酒去!”  相似文献   

6.
一“叮铃铃……”去年12月25日清晨7点,潞城市崇道乡郭村的焦双柱老汉家,骤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只听一个陌生的男性口音:“你孙子焦路路在我手上,你准备四五十万块钱,我不会动他一根毫毛,中午再联系。”说完电话挂断了。焦双柱的孙子叫焦晋路,乳名路路,现年只有12岁,在长治市郊区一所中学读初二。事不宜迟,焦双柱放下电话首先找到儿子焦军,父子俩将恐吓电话合计一番后,直奔20多里外路路所在的学校,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学校后,路路的同班同学说:“昨天下午5点多钟,路路就被一个30多岁的男人从学校叫走,…  相似文献   

7.
赖书记不赖     
赖书记不赖廖志斌下乡从不打招呼的江西省寻乌县委书记赖义金,每到一地吃饭,事先总要嘱咐炊事员搞得节省些。吃饭时就一小碗菜,一钵子饭,和乡镇干部或农村老表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谈。一次,有个炊事员耍了点“小聪明”,做菜时瞒着书记搞了点“小动作”。上桌的菜仍是...  相似文献   

8.
柳玉鹏 《党建文汇》2006,(10):49-49
今年26岁的姚靖娴是广东肇庆人。她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广州环市东路一家公司做文员。环市东路是广州的商务旺地,因此买一份普通的快餐也要10元以上!天天上班吃快餐,不但口味差,而且没有营养。有一天中午,姚靖娴和阿群等4个同事去附近一家饭店点了几个菜,总共花了60多元,平均一个人只花了10多元。见“拼餐”味道好,而且有营养,花费也只多几元钱,此后姚靖娴就经常跟阿群出去“拼餐”。  相似文献   

9.
1962年,我响应党的号召,带着建设新农村的伟大理想,从城市来到当时的南郊区小站公社东西庄房大队插队落户,那时我20岁。由于我吃苦耐劳。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一年后我被选为大队团支部书记,1964年又担任了民办教师。“文革”期间,由于受舅舅在台湾这一社会关系问题的影响,我被视为“有特务嫌疑”,成了“不可重用”的人.1968年5月被免去民办教师费格,勒令我回村劳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19日,站在菜袁公路上远眺,重庆新华化工厂高耸的烟囱十分打眼。 然而,从这天上午11点开始,这两座高高耸立的烟囱将不再冒出白烟——“5、4、3、2、1,起爆!”11点整,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按下起爆按钮,在长江边耸立多年的烟囱轰然倒下。  相似文献   

11.
县委副书记“罢宴”《支部建设》编辑同志:近日,我到本县南燕竹镇党校讲课,遇上这样一件事,很振奋.忍不住想向你们反映一下:中午吃饭,镇政府专门为县里来的领导摆了一桌酒席。而参加党校培训的300多名乡村党员干部却在院里排队吃馒头烩菜。来参加培训会的县委副...  相似文献   

12.
9月,道真自治县平模村的村民格外忙碌,地里种的辣椒成熟了,村民们起早贪黑忙着采摘辣椒. “一亩地能收获3000多斤鲜椒,每斤1.2元,我自己种了2亩,光靠种辣椒一年也能有8000多元的收入.”52岁的村民冯光秋边摘辣椒边说. “上半年,地里种的是花椰菜,花椰菜每亩也有3000多斤的产量,1亩花椰菜能卖2500元.花椰菜收了就种辣椒,家里这几亩地,靠种蔬菜,一年能有过万的收入.”冯光秋说,“以前种玉米,种水稻,一年到头都在忙,年底一算账,根本就不赚钱.”  相似文献   

13.
2014年3月7日清晨,巴南区鱼洞街道农胜村。清晨7点,“叮铃铃”闹铃响起,一户农舍的灯亮了。上三年级的肖文娇揉揉眼,坐起来,凑近窗一看,噘起了嘴。此时,农胜村在雨雾笼罩下一片昏黑,雨滴砸在树叶上“噼啪”作响。“从家里到云篆山小学耍一个多小时,想起坐车都头痛。”肖文娇边吃饭边叹气。7点20分,公交车来了。车门打开,肖文娇的心却紧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王锋霞 《先锋队》2014,(11):54-54
今年9月的一天中午,临近下班,一名中年男子神情焦急地来到信访室。他一进门就嚷:“我是举报罗某某、李某某的,你们纪委管不管?”“只要是党员干部违规违纪的情况,我们纪委肯定管。”我边说边请他坐下,倒了一杯水递给他,并让他告诉我具体情况。可是,他在讲述中口齿不清、语无伦次,说了几遍都没有表达清楚,急得额头上直冒汗。我看了一下表,下班已经很久了,可看着举报人着急的模样,我便静下心来,又给他倒了一杯水,心平气和地说:“不要着急,慢慢讲。”  相似文献   

15.
早晨七点,一座不大的四合院里,68岁的张恩泽大爷边给心爱的画眉鸟添水边说道:“早晨太挤,咱们也别挤那高峰喽!”天蒙蒙亮时,坐两站公交车到青年湖公园遛鸟,是张大爷坚持了近10年的老习惯。而现在,张大爷这一生活规律的改变,还要从安定门街道工委开展的“群言堂”活动说起。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春的一天,我到四平市纪委看望分别多年的老师。一见面我就情不自禁地讲述回到四平看见的新变化:道里的新华大街、北立交桥、仁兴市场、百货二商店……时值下班时间,办公室里只有我们师生俩在交谈。这时走廊里传来“到我家去吃点饭”、“到饭时了,不吃饭怎么行呢”的声音,我顿时心一沉,刚才的兴奋劲儿都跑光了,我对老师说:“是不是来办事的请吃饭呢?”老师说;“不会的。请也不会去吃。不信你去看看。”我顺着声音来到信访办门外,从开着的门往里一看,原来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在修车,边  相似文献   

17.
1950年11月28日,新架的“义东线”(朝鲜义州至中国安东东坎子)送电第二天我带几名青工去巡查线路。大约中午十一点左右,我们巡查到九连城东虎山下一面艾河的一座桥附近休息。只见从公路上开来十二台  相似文献   

18.
许世友将军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独特魁力的我军高级将领。他出身贫苦,在几十年革命熔炉里进一步炼就了心中时时装着普通战士的优秀品德。时时处处他那朴实憨直的本色都表现得淋离尽致。1959年春节,许世友将军特意吩咐厨师老王多准备几个菜,说是请客。将军派人用自己的小汽车去接客人们。他和夫人在家里田甫忙里忙外,一会儿帮老王摘菜,一会到院门口等候。不一会儿,客人们到了,他们是军区“临汾旅”6连的高连长和几名班排长;还有军区保卫部的赵一德部长和宣传部的邓守智同志。将军夫妇热情地把大家让到客厅里就坐。许世友笑着对大家道:“你们是我今天请的客人,大家先喝茶,吃点  相似文献   

19.
1973年秋季的一天上午,我到富强胡同看望住在那里的耀邦同志。当时耀邦同志还没有出来工作,主要是在家里看书学习。这天就耀邦同志一个人在家,我去了他很热情,从四合院里摘了几串葡萄放在茶盘里招待我。耀邦同志第一句话就问:“中宣部撤销后,你分配到哪个单位工作?”我说:“分配到卫生部下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然后我向耀邦同志汇报,说到了张际春遭受的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20.
<正>壬寅年冬,我们都有共同的记忆:不用天天做核酸,心理上特别放松。可是微信上关于“阳”的信息铺天盖地发来,又觉得处处有风险,有着小小的焦虑,于是干脆选择足不出户,宅在家里。2022年12月14日中午,几个老乡约我小酌,我怕被感染,先是婉拒,但终是禁不住诱惑,半推半就地聚在了一起。临别,我们彼此祈愿别“阳”了,注意防护。次日早晨5点醒来,我赶写一篇文章,感觉浑身发冷,倒无大碍。思路很清晰,我一直写到中午11点,四千字的初稿写完,这时与一位朋友通话,突然感觉嗓子不得劲儿,放下电话,嗓子还是火辣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