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小礼撰文认为,“科教兴国”中的“科”,不仅是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还包括社会科学。 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8月的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5月26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所作《关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讲话中也说:“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 在西方SCIENCE一字是指有系统的知识,含意是很广的。在我国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等辞书中,对科学都有明确的解释: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运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要成为文化的强国,其中的一项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就是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水准、引领世界、与人类共同命运合拍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人类最初需要对自然界进行认识、征服、改造,于是产生和发展起了以揭示自然界因果规律为特征的自然科学。但是,认识、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分工、协作中进行,于是人们建立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3.
苏联康斯坦丁诺夫主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给生产力下的定义是:“社会用以影响自然界和改变自然界的那种力量。”北京市高等学校编的《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认为,人们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论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很多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和说明世界,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改造世界的任务,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提出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甚至还有人讲: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只是在认识世界中打圈圈,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有改造世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赵曜 《求是》2004,(19)
我们党一向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都有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今年 1月,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重中之重,单列一项,使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受鼓舞和鞭策。 《意见》的贯彻和实施必将带来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的两大类。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主要研究对象,是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以…  相似文献   

6.
自从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提出生产力是“人们同自然界作斗争以及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之后,我们对生产力的表述均由此而来。如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跟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相结合而构成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等等。 事实上,我们给生产力所下的定义,不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而且与马克思主义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恩格斯在谈到由于人们的生产行为引起的自然后果时说,“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  相似文献   

7.
首先,二者是有区别的。物质文明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其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它本身并不带有阶级性。但是,对它的使用却带有阶级性。我们说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仅仅是从物质文明的成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人民所享有、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意义上说的,并非说物质文明本身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分。精神文明是指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等主  相似文献   

8.
历史巨人毛泽东一生,不仅对马列理论等社会科学知识的钻研孜孜矻矻、勤学不辍,而且对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同样苦心孤诣、广泛涉猎,提出了不少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与观点。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日益成为人们之共识的今天,深入探究毛泽东赋予我们的这一宝贵遗产,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都是显见的。“多向自然科学学习”毛泽东的自然科学素养不能说是相当高的。然综其一生而言,  相似文献   

9.
简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范畴是概括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各种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列宁说:“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概念、规律、范畴等等。”1各门具体科学都有自己特有的范畴。哲学中的范畴,如物质和意识、时间和空间、现象和本质、具体和抽象等,则是对客观世界最普遍的本质联系的反映,它适用于一切科学领域。范畴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完善起来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的概括,是认识不断发展、深化的成果,又是指导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工具。列宁说:“在人…  相似文献   

10.
知识是什么?     
报载,陕西省合阳县和家庄乡南渠西村发生了一件事:作风正派,为人公道,勤勤恳恳连任了十年村支书的马斌寿,在民主选举村支委的党员大会上落选。事后,老马感叹:“我以前以为只要不贪不占就是好干部,现在我想通了,‘守摊子’守不住威信,群众需要的是知识型的敢闯会干的干部。” 什么是知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②指有关学术、文化方面的。从最新的科学信息学的观点来看,知识是人们理解了的留存在记忆中  相似文献   

11.
梁坚 《求实》1981,(12)
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坚持辩证法,做经济工作也不能例外。那么,什么是辩证法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辩证法就是分析法,就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内在矛盾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列宁说:“统一物之分为两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11页)他又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同上书,第6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世界是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发展中遭遇严重困惑的时代。现代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深化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理论疑问。在人类提高开发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资源问题以及一系列伦理困惑。以经济全球化为动力的真正“世界历史进程”,使“人类共命运”的问题以空前尖锐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加深对自然界和自身的认识,并取得了极其重大的成果。然而,相对于无限发展的世界来说,这些成果又是极其微不足道的。同人对自然界的认识相比,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应该说仍然是十分肤浅和贫乏的。  相似文献   

14.
世界观的定义打开任何一本哲学教科书,几乎第一句就读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请看下列几本有较大影响的著作和教材给世界观所下的定义。苏联出版的《哲学百科全书》说:“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的一般观点的体系。”1963年苏联出版的哲学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说:“哲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从产生之日起就是或多或少完整的世界观,也就是世界即自然界、社会和人的一般观点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刊精粹     
《求是》2020·01重温《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首先回答了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问题。刘少奇说:"共产党是代表着现今人类社会中最光明的最进步的方面",共产党员的基本责任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员既然"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更须注意党性锻炼和修养。一方面,“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共产党员是在不断同反革命的斗争中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学问,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江泽民指出:“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自然科学,而且要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并用这些方面的知识来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水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生态度和工作质量,影响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进程。从根本上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而哲学社会科学则是这个发展进程中的不朽支柱。  相似文献   

17.
自然科学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要受到社会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 一、生产实践是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它是人们生产斗争知识的结晶。没有人类的生产实践,也就不会有自然科学的知识。恩格斯在分析自然科学的历史时指出:“科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文明礼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表示平等、友好和尊敬而形成的良好风尚,是人们进行接触、交往、相处的纽带,是人们达到了解、沟通心灵的桥梁,是人们思想、品德和情操修养水准的无形名片,是社会关系的黏合剂。罗斯金在《野橄榄花冠》中说:“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德国学者诺贝特·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一书中说:“与文明一词相同,‘有教养’首先是指人的行为和举止,指人的社会状况,他们的起居、交际、语言、衣着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把文明礼仪看得像阳光一样重要,他说“礼仪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文明礼仪可以…  相似文献   

19.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说过这样的话:“化学正在取得异常迅速的成就,而希望赶上它的化学家们则处于不断脱毛的状态。不适于飞翔的旧羽毛从翅膀上脱落下来,而代之以新生的羽毛,这样飞起来就更有力更轻快。”恩格斯在1885年为《反杜林论》第二版写的序言中,引用了李比希关于“脱毛”的说法,谈到他曾用了8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钻研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使自己在知识更新上来了一个彻底的“脱毛”。正是凭着这种脱毛换羽的求知精神,恩格斯写出了《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不朽巨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说:“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因此,透过其微妙玄虚的帷幕,揭示其内在思维的逻辑,就成了客观认识老子哲学的必要前提。纵观《老子》全书,不难看出:老子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全部发展进程的出发点和根本尺度,是三大自然法则。由此构成了老子哲学思维的内在逻辑。那末,这三大自然法则是什么呢?一、对立相生法则。老子认为,无论自然的、历史的还是精神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相生的。自然界的“有无”、“阴阳”、“天地”;历史的“治乱”、“兴衰”;精神的“智伪”、“昏昭”等等,统统都是彼此相生相成,即庄子所谓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并生)之说也”(《庄子·各物论》)。具体来说,这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