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完善了刑事诉讼制度,促进了刑事诉讼制度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发展。再修改的重要内容就是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规定,不仅原文纳入,还贯彻到具体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条文中。从人权保障的标准看,这种变化对公安刑事执法活动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孙平华 《人权》2012,(5):42-45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概括性条款写入宪法,此举被称为“人权入宪”。我国宪法首次对人权的明确宣示,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所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政理念的法典化。从此,人权成为重要的宪法原则,上升为中国人民和国家的意志。“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既规定了实体内容,也对国家提出了义务要求,从而,“人权入宪”成为我国人权制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确立,对我国的人权立法和完善司法过程中的人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落实好宪法所确立的人权原则,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侯瑞雪 《理论月刊》2014,(5):106-109
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人权保障"作为立法的基本原则,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基本理念。新刑诉法从程序等几个层面加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力度,然而新刑诉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却仍然存在一些困境。新刑诉法仍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二者并重并将其作为刑诉法的直接目的,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会走入误区;被害人权利保障成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软肋;秘密侦查合法化带来人权保障的隐忧。因此,要走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误区,必须明晰刑事诉讼不同层次的目的,完善被害人的相关权利并规制公权力的运作。  相似文献   

4.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一直以来,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具有控制侦查、加强人权保障的重要价值内涵.随着司法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侦查监督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价值内涵得以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5.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并重的刑诉法宗旨和任务全面完整地体现了人权保障思想;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则是人权保障准则的具体运用;健全的辩护制度,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的人权有了制度性保障;完善的强制措施,确保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抗辩式的庭审模式,为实现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最高目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刑事诉讼法》不仅承担着打击犯罪的重任,还要保护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因此素有"人权法"和"小宪法"之称。2012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了重大修正,不仅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条文,还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等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有力措施,因而被看作是继2004年"人权"入宪、2007年物权法出台之后,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第三次飞跃。在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将满一年之际,为了解本市公检法司部门贯彻法律要求的情况,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在常委会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监督调研。为确保调研效果,内司委组织了强大的调研力量,邀请常委会人事代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法》修改在秉持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坚持维护司法公正与追求诉讼高效相平衡原则下,根据现代司法的潮流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证据制度、辩护制度、法律援助,强制措施、侦查程序、审判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完善。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充分地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大大地缩短了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中有关人权保障标准的差距,对于有力地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肯定取得的诸多成绩和亮点的同时,其缺憾和隐忧也是客观存在的,还需要进一步地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诱惑侦查是实践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侦查方式,由于诱惑侦查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伴随着侵犯人权的风险,导致诱惑侦查的争议不断。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基本原则出现,在诱惑侦查的使用过程中如何平衡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关系成为一大难题。因此,只有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来研究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才能致使诱惑侦查有效打击犯罪的同时又不致侵犯人权。  相似文献   

9.
要加强对刑讯逼供和其他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要健全有效防范、及时纠正冤假错案的机制;要实行庭审实质化改革,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缺席制度;要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法律援助范围;要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人权和民主法治密不可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治建设逐步推进,人权保障日益加强。2004年修改的《宪法》第33条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均提出"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这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落实宪法人权保  相似文献   

10.
谢维雁 《人权》2007,(3):18-20
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4条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标志着人权保障原则从此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宪法修正案第22条还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  相似文献   

11.
郭斌 《人民政坛》2014,(11):13-13
<正>我国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之前,彰显我国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从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来看,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一)基本权利的规定较为全面我国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此项规定表达了人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立场。具体而言,宪法第二章规定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权、"隐私  相似文献   

12.
张伟 《人权》2013,(4):44-45
在过去几届北京人权论坛上,笔者注意到了一些中外专家和学者提出的"中国式人权发展"这一命题,甚至有些国外的学者建议应将中国的经验推及世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扫除人权发展中的障碍。这些经验包括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以宪法为核心的人权保障法律制度;以国际人权条约为标准,不断完善中国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体制和机制;以国家规划的形式明确促进和保护人权的  相似文献   

13.
史果  徐云 《浙江人大》2012,(4):60-61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了总则。这是宪法有规定以来,我国部门法第一次有了人权规定。与修改前相比,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条款从225条增加到290条,分为"总则"、"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审判"、"执行"、"特别程序"以及"附则"。这部被法律界称为"小宪法"的刑诉法在"大修"后,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这表明了中国对人权问题的极端重视,也意味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将得到更多的保障。而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目的所在。所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依照宪法的规定,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实现。贯彻落实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至少应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宪法至上至重原则。“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列宁语)。人权作为宪法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在一切法律法规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和最…  相似文献   

15.
人权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正慢慢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保障人权已是大势所趋。我国也在为保护和发展人权做出各种努力:刑事诉讼法把人权保障作为直接目的之一,加强了对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然而,同其他国家的做法及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规定相比,我国对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的保障仍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李莉 《人民论坛》2013,(8):128-129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结合了我国的实际状况,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修改内容涉及公民人权的保障、强制措施的完善、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刑事辩护和代理制度的发展、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等,在惩罚犯罪的同时更加侧重保障人权,是国家人权事业在刑事司法中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但由于尚没有一部具体的专门的人权保障法律,致使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缺乏法律的规范。针对这一问题,借助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推出的《警察人权标准与实践·警察使用的人权袖珍手册增订本(2003年)》,通过基本法律精神和基本警学学理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为我国警察制度建设及公安人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游伟 《楚天主人》2012,(4):30-30
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新法不仅以法律明文的形式重申了宪法确立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而且在提升当事人诉讼地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还需要一段时间,司法机关目前亟须做的,就  相似文献   

19.
建民 《人权》2005,(1):57-57
2004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法学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会议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实施"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积极推动人权法制保障不断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副主任钱小芊,中国人权研究会名誉会长朱穆之、会长周觉,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刘飏,以及来自全国的50余位人权、法学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作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宣示.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推进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进行交流和合作.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今后的地方立法工作中,应注重落实宪法精神,进一步突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题,将宪法规定的各项公民基本权利具体化到地方性法规中去,促进我国人权法律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