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毛胜 《党的文献》2011,(4):119-121
梁启超,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和康有为等倡导的"戊戌变法"曾经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然而,"戊戌变法"失败后,历史在大踏步前进,他却仍站在原地呐喊,主张君主立宪制,沦为历史进步的绊脚石。历史属于他的时间很短,但他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却不可小视。毛泽东对梁启超其人、其文、其事的阅读和评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思想演进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胡适作为近代以来在文化领域最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中,他表现最为活跃,也正是他的积极才给后人留下了批判的口实,但是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胡适有全盘西化之名,却没有全盘西化之实。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2、30年代,一批具有革新意识的历史学家开始了我国历史计量研究的最初尝试.梁启超是拓荒者.20年代初,他与著名的地质学家丁文江合作,用计量方法研究汉、唐、宋、明各代历史人物的分布及流动趋势,得出结论:我国历史上"中心"地区与"边  相似文献   

4.
黄建太 《党史博采》2009,(11):18-19
胡适作为近代以来在文化领域最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中,他表现最为活跃,也正是他的积极才给后人留下了批判的口实,但是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胡适有全盘西化之名,却没有全盘西化之实。  相似文献   

5.
胡适是"五四"前后重要的近代人物,他是一个激进的西化人士,开一代学术风气。在西化派的眼里,他是一位不彻底的西化分子,尽管西化这个概念由他首创;在他自己看来,在思想方面西化,却在道德层面传统;连他的学生都认为他"三分洋货,七分传统"。那么,在西  相似文献   

6.
热衷给旧人分派的背景乃是今人乐于派分.史家对近代人物的研究,动辄以"某某派"冠之.诸如驰禁派、严禁派、主战派、主和派、顽固派、洋务派、立宪派、革命派等.似乎整个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仅用这几顶帽子便皆对号入座;各个阶段历史也就是两个派别斗争.这种治史程式多少还带有"以阶级斗争为纲"痕迹,重评价轻研  相似文献   

7.
宋子文是旧中国政治舞台上一位风云人物,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整个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宋氏家族的主持人,其与蒋介石的关系发展演变更耐人寻味.探寻宋子文与蒋介石关系发展演变的背景及其原因,对我们今天加深对宋子文的研究及认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无疑是一个开拓风气的重要人物:维新变法中,他与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辅佐光绪皇帝,施行改革,人称此次变法为"康梁变法";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先是撰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力倡共和民主,痛斥君主专制,接着远走广西,与其学生蔡锷将军一  相似文献   

9.
说董健吾红色,因为他是1928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说董健吾是牧师,因为他入党前的职业是牧师,入党后仍然以牧师的职业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题解 (一)董健吾是上海青浦县人,世家大族子弟,全家信仰基督教。他自己在就读教会中学时,就已加入了基督教会。1914年,他考入美国基督教会圣公会在上海创办的上海圣约翰大学神学系,和后来成为国民党达官贵人的宋子文、顾维钧是同班同学。董健吾是个复杂的人物。他受家庭的影响和教会的教育甚深,以博爱爱人、洁身自好为为人的信  相似文献   

10.
正论相貌,王国维实在算不上是个好的。语言大师王力说他是"典型的冬烘先生的模样",鲁迅则说他"老实得像火腿一样"。就这样一个"冬烘""火腿"般的人物,论学术成就,却让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他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梁启超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9,(11):54-54
石剑峰在9月2日的《东方早报》上撰文指出:长期以来,因为史料限制,对宋子文在西安事变中所起的作用,只能从周恩来的电报等点滴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随着保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宋子文有关西安事变日记手稿的公开,他在其中起的作用开始展示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2.
刘春华 《理论学刊》2008,(2):99-102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中国学术思想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我们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来评价康有为.他确实有许多重大的开创和贡献,尤其是其新学思想与学风,既讲"通经致用",又强调"附会立说".离开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前进潮流来评价康有为,很难得出平实公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初阳 《党史博采》2008,(4):39-42
<正>今年77岁的秘鲁人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阿尔赛先生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40多年前,他初来北京访问时就和毛泽东面对面交谈;"文革"期间,由于周恩来的亲自过问,挽救了他小女儿的生命;70年代初,他担任了中国秘鲁建交的秘密信  相似文献   

14.
正吴汉全教授的新作《中国现代人物专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立足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历程,在古今中外、学科交融的视域中探微求圆、探寻新知,对于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著名人物展开专题研究,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及中共党史研究添列了新的成果。中外史学研究的人物研究历来是重点,但现有的人物传记大多是记述历史人物的生平、行事,重在"求全",对于历史人物的思想与学术的分析尚显不够,存在着平铺直叙、问题意识不强的毛病。  相似文献   

15.
梁怡 《北京党史》2014,(5):16-17
正在海外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中,对邓小平的研究占有重要的比重和意义。中共党史人物是外国人研究中共党史成果中比例较大的一部分。对20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的邓小平研究,属于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组成部分,侧重邓小平个人生涯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旅法勤工俭学的青年邓小平、淮海战役的指挥者邓小平和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三个大的历史阶段。进入后毛泽东时代,邓小平走到中国乃至世界政治的前台,他带领中国  相似文献   

16.
青文 《党风建设》2002,(11):27-27
《亚洲华尔街日报》选出1000年来世界最富的50人。在人选的50人中,有6个是中国人: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太监刘瑾、清代商人伍秉鉴和20世纪40年代的宋子文。  相似文献   

17.
<正>福泽谕吉(1834—1901)是近代日本的著名人物,被誉为日本的"启蒙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他游历欧美,主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日本的民智,但同时他又鼓吹"脱亚入欧",污蔑邻国,不遗余力地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造势,提出"国权扩张论"和"武力侵华论"等理论,为日本逐渐成为蔑视邻国、企图武力称霸世界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奠定了思想基础。他集路线设计、理论舆论呼应和教育植入于一身的文人侵华模式,大大强化了日本侵华的内在理念和外在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5月16日,全国著名党史专家、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应邀到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作了"关于新时期党史人物的研究与宣传"专题报告。李忠杰回顾了近年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与宣传工作的特点,对进一步做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与宣传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和建议。他围绕党史人物研究、纪念和宣传工作,阐述了党史人物的口述史、回忆录、年谱、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档案和其他各种史料的大量公布和挖掘,党史人物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对党史人物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朱德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者认为,朱德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非常重视军事  相似文献   

20.
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与日本近代的学术有着不解之缘,而日本近代的学术被中国学界称之为"东学"。梁启超在很多场合以"东学"特指"日本学术"。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正值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展旺盛的时期,而梁启超对于当时日本的政治文化思想和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而"东学"给了梁启超很大影响。梁启超汲取了"日本学术"的精华,并成为最早倡导中国近代"国学"的人物之一。"东学"对梁启超"国学"思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学"地位之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对"国学"研究路径的阐释。此外,"东学"中的民族主义对梁启超思想的熏染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