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具有审美特质。在社会思想史上,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都充满了和谐美的审美价值。马克思所提出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重要思想为和谐社会奠定了审美基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审美理想。这一审美理想同时也是对资本主义异化社会与传统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审美批判。  相似文献   

2.
西装成规     
谈到西装,它通常是现代公司企业从业人员、政府机关从业人员,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男士着装的首选。西装,严格地来讲是来自西方国家的一种制式服装。西装的穿着,有其自身的一定之规。  相似文献   

3.
西装成规     
谈到西装,它通常是现代公司企业从业人员、政府机关从业人员,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男士着装的首选。西装,严格地来讲是来自西方国家的一种制式服装。西装的穿着,有其自身的一定之规。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是对公共生活领域的治理描述。人类社会的治理结构,其理论发展与实践运用均呈现以理性嬗变为突出特征的治理与改革实践流变。展开对社会治理理性的当代审视与历史反思,既是对既往治理事实的客观描述与尊重,又是对未来治理模式的畅想与借鉴。审视社会治理模式的演变历程,提炼治理理性的思维谱系对治理理性及其对应建构模式展开扬弃性评测,结合改革的时代背景,深化社会治理的理论视角,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提供理性化的理论声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当然是科学学说,但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者和一切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成为一种信仰。这里所说的信仰,就是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学说。事实、规律、实践,是任何一门科学的本质要素。不以事实为依据、不研究规律、不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所谓“学说”,不能称为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依据的就是事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依据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党制度的类型归属与理论概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不属于“多党制”,而归属于“一党制”或“一党制·第二模式”。说我国政党制度有特色,并无必要否认他也归属于“一党制·第二模式”这一事实;同样,说我国政党制度归属于“一党制·第二模式”,也并非要否认他所具有的特色。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论概括中不宜包括“政治协商制度”,宜概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互相监督制度”。在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论概括中直接凸现“互相监督”,有利于参政党从维护人民利益和与执政党合作共事的高度,增强“监督执政党”的意识与责任,发挥好自己的政党功能。  相似文献   

7.
从学理层面探讨当代审美文化建设与传统审美文化资源的内在联系,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当代审美文化因其具有"审美与生活相同一"的特异品格,并同经典美学"审美超功利、无目的"话语模式迥然异趣,而被人们命名为"后现代"或"现代"的文化,但其与"前现代"即古代审美文化资源的联系却被大大忽略.其次,当代审美文化的崛起与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直接相关,也因此显示了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之间难分难解的历史联系.再次,当代审美文化中"传统"审美文化资源以"道不远人"的哲学-美学精神,同当代语境中的"现代"、特别是"后现代"审美文化因素呈现出互补与融合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以来的事实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社会的建立则离不开每个域在法律分清权界基础上的自觉建构和相互合作,这种相互赋权和合作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必将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发展模式注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化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审美文化也随之呈现新的特点,传统的审美文化建设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文章认为以审美文化环境建设、课堂审美文化教育、网络审美文化教育和大学生第二课堂等多维途径采共同促进高校校园审美文化建设,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的文本叙述当中渗透着共生的认识逻辑。马克思从共生逻辑来理解事物,理解人的本质,并用共生方法分析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认识人与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人与他者的共生离不开审美,审美作为自然界发展到人这个阶段所出现的人的主体结构,其本质与人的本质是紧密联系的,人在审美基础上实现自我同一和与他者的统一。人与他者的共生通过实践这个具体的途径来实现,马克思用共生的方法来分析实践,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生成的过程,作为生产劳动的实践既蕴含着人的自我同一和与他者统一的应然价值,也存在着多样化互动共生实践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事实。马克思用共生的逻辑抽象出"类"的概念,"类"本位具体化的社会类型就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挖掘马克思主义共生理论对反思现代性、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傅洁琳 《理论学刊》2008,(2):119-123
社会生活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和历史背景,而且文学艺术也参与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构成,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以及审美之间并非是完全不同、截然区分的两回事.艺术和审美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维度,艺术和审美对现实生活无疑具有渗透、凝聚和构塑作用.一方面,审美存在、审美活动在本质上无法离开社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物质的社会因素若转变为审美内容,也必然会使审美的内容隐含着现代时空的社会效用、经济利益以及诸种社会因素的隐形谈判和潜在交易等,所以,文学和艺术的审美活动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多向流通的、多层面的、多声部的复调之关系.此可谓新历史主义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市民论坛":离协商民主到底有多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莹 《求实》2008,10(3):68-72
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当代民主的转向:从"以投票为中心的民主"转向"以对话为中心的民主".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它能够有效回应文化间对话和多元文化社会认知的某些核心问题.而市民论坛活动则是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举措.我国已有一些城市开展了"公民论坛"活动,其中南京市的"市民论坛"活动为其他城市树立了榜样.然而诸如"市民论坛"之类的民主政治改革能否肩负推动中国协商民主的重任?这是一个需要正视的现实.笔者在南京市进行深入的调研,以了解真实世界中的市民论坛活动开展的现状,剖析影响和制约南京市"市民论坛"活动深入开展的深层原因及其背后的逻辑,期望可以为我国其他城市开展公民论坛活动以及协商民主的成长提供数据支持和可资借鉴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发展催生了群众的审美需求,人民向善向美需求是文化产品内容先进性建设雄厚而深远的基础。通过在文化产业界进行以社会美好事物为主要内容的审美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科技人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归属感,使社会美好事物的价值导向在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得到模仿、凝练和升华。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无论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公开场合的讲话,还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全年决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是关键词之一。政府如此鼓励私人创业,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创业正在成为一种"酷"和时髦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意味着中国人世界观的深层"解禁"。在新一代草根创业者的真实世界里,他们或许不再需要像他们的前辈一样谨慎试探和拓展政策边界,但他们面临的是更激烈的竞争和  相似文献   

15.
刘宁 《理论学刊》2003,(3):123-125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兴起的大众文化在主流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及中国传统的社会心理、审美习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与以往的文化艺术不同的审美形态和审美特征.与古典艺术的和谐美、近现代艺术的以对立为特征的崇高美不同的是,大众文化以极端化的形态表现着内在的融合趋势,从而成为走向辩证和谐美的过渡环节.  相似文献   

16.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顺应现代化趋势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傅守祥  应小敏 《探索》2006,(4):131-135
从唯审美的精英文化启蒙到泛审美的大众文化狂欢,当代美学逐渐走出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范式,进入到新型的社会行为学范式.大众文化的审美实质是一种以"欢乐"为核心理念、以新型技术拓展想象时空的自由体验,在价值上它走出了两千多年来的形而上学迷雾,给感性的艺术化生活以较高的地位,完成了文化与审美从单一纯粹的、神性体验的精神圣祭到多元共生的、世俗生活的日常消费的巨大转换,形成了艺术(审美)与生活(现实)的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08,(10)
中国模式是从真实世界中发展而来的,不是华盛顿某智库的一帮人坐在大楼内凭空杜撰出来的所谓中国模式应该不是一个模式,而是一种发展的方式。当前看来,这一方式非常成功。当然,并不是说这种方式就没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详细展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感受网络的魔力、享受网络的便利的同时,也时常遭遇网络谣言的侵扰甚至伤害。尤其是围绕特殊人群、利益分配等热点议题发生的恶意谣言、政治谣言,成为传播、宣泄社会非理性情绪的重要载体。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和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美国同样也深受网络谣言侵扰之苦。1996年,美国出台了《电信法》,明确将互联网定性为"与真实世界一样需要进行管控"的领域,构建起以"法制保障、政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遵循实践和规律的尺度,主张审美教育与真、善的统一,通过发现美、欣赏美、提升美来促进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主张审美教育要同社会的主流需求相契合,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以辩证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审美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