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啸的成因主要是地震,80%以上的海啸是由海底大地震造成的,其他成因有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和海岸滑坡;此外,海中核爆炸、外来星体溅落也会引发海啸。海底大地震等巨大变异会产生数百海里波长和超大周期的波动,移至近海浅水区时波幅可迅速增至数十米,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海啸  相似文献   

2.
地震海啸的发生在地震的诸多次生灾害中海啸的致灾能力、成灾范围、灾害程度有时都比地震本身大得多因此地震次生海啸灾害应当特别加倍防范。地震次生海啸通常简称为地震海啸或简称海啸。发生在海底或海岸附近的地震造成海底大幅度隆起或大幅度下沉或海岸大规模山崩坠入海中都能产生海啸(火山喷发、台风、核爆炸等也可产生海啸〉。不是所有的海底地震和海岸地震都可以引发海啸只有震级较大的地震才有可能引发海啸。据日本的资料统计6级以上地震引发的海啸才可致灾。地震是否引发海啸还取决于发震断层的类型平移走滑断层不会发生海啸倾滑断层…  相似文献   

3.
李平 《中国减灾》2005,(3):57-57
海啸常由地震引起,但往往比地震造成的损失更惨重。在过去的200多年间造成人员损失最惨重的八起海啸为:  相似文献   

4.
3月11日,日本经历了百年观测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里氏9.0级。相信大家和笔者一样,从电视上看到了酷似电影《2012》一般的惊人画面:奔涌而来的巨浪迅速地冲过防波堤,淹没农田、乡镇甚至城市,裹挟着船只、车辆和房屋一路横冲直撞……那种足以荡平一切的能量让人触目惊心。一名日本海啸专家将之称为“日本有史以来浪头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海啸”。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东南亚许多国家。这次印度洋地震海啸死亡人数目前已经超过16.5万人,财产损失也十分惨重。虽然海啸不是由海平面升高引起的,但是,发生海啸时海浪以震荡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到达岸边造成的破坏程度却与海平面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我国应对类似的公共安全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根据国内外最新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以下主要结论:现有研究表明,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温度将增加0.2~3.7℃,到2100年将增加到1.3~8.9℃。气候变暖直接导致海平面的进一步升高。现有观测数…  相似文献   

6.
多言 《中国减灾》2005,(1):28-29
印度洋大海啸造成了无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建立海啸预警机制,是导致这次灾难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有着漫长海岸线和众多岛屿的中国会不会发生海啸?万一发生海啸,中国有相关的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吗?中国会不会发生海啸中国会不会发生海啸?对这个问题,许多专家有不同的看法。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司长黄建发和国家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与印度洋沿岸的地理特点不同,受海啸威胁的可能性也很不相同。中国海岸线绵长曲折,海区海水一般较浅,渤海平均深度18米,黄海平均深度44米,一般不…  相似文献   

7.
徐娜 《中国减灾》2005,(2):27-27
1月25日,在印度洋地震海啸发生整整一个月后,中国-东盟地震海啸预警研讨会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国和东盟十国、东盟秘书处与联合国相关机构的专家和官员,以及印度、斯里兰卡、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观察员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中国政  相似文献   

8.
地震与海啸     
《时事资料手册》2005,(1):47-47
美国地质调查局已将2004年12月26日上午发生在印度洋的强烈地震列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五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就这次地震为何导致如此剧烈的海啸作如下解读:  相似文献   

9.
子荷 《中国减灾》2005,(2):28-30
2004年岁末发生的历史罕见的大海啸,给印度洋地区带来了空前的大劫难.由于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等原因,这场灾害给有关国家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截至1月25日,印尼官方宣布:印度洋海啸中总遇难者和失踪者人数可能已超过28万人.印尼卫生部于当日同时宣称:印尼在印度洋海啸中遇难和失踪者人数已达228249人,其中96232人在海啸中死亡并已被掩埋,另有132197人失踪.  相似文献   

10.
子荷 《中国减灾》2005,(1):22-25
阳光第一次照耀2005年的时候,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新的。但是。很多本该来到2005年的人,却被这场地震引发的海啸永远地留在了2004年。新年伊始,我们从追忆生命、反思责任开始,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大志 《中国减灾》2005,(2):54-54
发生在2004年12月的印度洋大海啸已经吞噬了23万多人的生命,让人类再次感到海啸的恐怖。其实,只要掌握必要的逃生知识,在海啸灾难中还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相似文献   

12.
肖禾 《半月谈》2005,(1):87-87
平静的印度洋突然间变得疯狂。几层楼高的巨浪。一波又一波地向岸边袭来.吞噬它所遇到的一切:游人、树木、房屋、汽车、渔夫……都在瞬间被卷入汪洋。2004年岁末。一场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的里氏9级地震引发的海啸.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5,(1):48-48
斯里兰卡亚拉国家野生动物公园是这次遭受印度洋海啸打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海啸发生时,很多岛上游客不幸遇难.但令动物保护专家惊奇的是,他们没有发现一具动物尸体。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一场由次贷危机掀起的“金融海啸”突如其来,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究竟什么是次贷危机?这场震惊华尔街并同时撼动全球金融市场的“金融海啸”是否会登陆中国?中国应该如何未雨绸缪,理智地应对这场“金融海啸”?  相似文献   

15.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被很多人形容为一场“金融海啸”,但是,“海啸”就像四川地震一样,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灾害。所以我认为,这场令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令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甚至陷入衰退的灾难,是一场由金融企业过分追求利润所引发的“人祸”。  相似文献   

16.
路雅  陈威华 《今日广西》2008,(20):68-69
美国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如同海啸一般,迅速波及五湖四海。不管是同属发达国家的英国、日本,还是经济尚未开放的非洲,或者新兴崛起的“金砖国家”,都感受到金融海啸的震撼。  相似文献   

17.
子荷 《中国减灾》2005,(1):24-25
阳光第一次照耀2005年的时候,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新的。但是,很多本该来到2005年的人,却被这场地震引发的海啸永远地留在了2004年。新年伊始,我们从追忆生命、反思责任开始,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灾难。受灾国人民的痛苦和面临的困难,深深牵挂着中国人民的心,中国政府和民间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社会各界自发地向灾区踊跃捐款,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扶危济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在组织开展对印度洋海啸灾区民间捐赠活动中,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此次民间对印度洋海啸的捐款统一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各地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及各地慈善会负责接受,民政部负责民间捐赠的组织协调、宣传报道、数据汇总、信…  相似文献   

19.
今天来这里开会,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印度洋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在短短几小时内就夺去了十几万人的宝贵生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不仅是有关国家的灾难,也是全人类的灾难。  相似文献   

20.
印度洋海域地震海啸造成的巨大损失引起全球震惊。我国以最快的速度,向受灾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在发扬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一些深入思考。地震海啸造成的自然灾害,也是人类面临的一种环境问题。所谓环境问题,指的就是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环境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生环境问题,就是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引起的环境问题;另一类是次生环境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