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行政裁判文书,最高法院除制订了从1993年起实施的试行样式外,一直没有制订统一的样式。开展行政审判10多年来,对行政裁判文书的改革尝试从没有停止过。在此期间,虽然摸索出一些经验,也有一些好的做法,但总的来说还是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没有在根本上从行政诉讼的特点出发,制订出一套符合行政案件要求的裁判文书样式。笔者认为,应该转变观念,摆脱旧模式下的定势思维,根据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和被告负举证责任的特殊要求,制订出一套符合行政案件要求的裁判文书样式。本文由于篇幅有限,只对行政案件一审判决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期货交易纠纷诉讼是为解决因违反期货交易合约和交易规则所引起的期货交易纠纷而进行的诉讼。具体而言,它是指期货参与人(期货客户、期货经纪公司、期货经纪人、期货交易所)在进行期货合约买卖过程中因违反期货交易合约和期货交易规则,造成期货参与人一方财产上的损害时,受害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索赔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损害一方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诉讼形式。在我国,期货交易纠纷诉讼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专业性诉讼,从性质上讲,它属于民事诉讼,但与普通民事诉讼相比又有自身的特点,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裁判文书作为司法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其中尤以判决理由备受关注。应当承认,重视判决理由的论证,强化法官的法理分析能力,在实现法律适用的公开方面有着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但值得指出的是,过去改革中部分法官存在一种看法,似乎认为裁判文书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谷川 《证据科学》2023,(1):52-65
受到预算约束和证明成本的影响,一些刑事案件在证明终结后,出现事实认定上的争议、不确定性,真伪不明或是虚假、错误等信息亦有可能夹带其中,这不仅增加了法官在认定事实与适用法律上的难度,也会导致案件错判风险上升。为了有效预防和降低刑事裁判的错案成本,经济学上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由错判概率、实际错判成本等因素结合而成的预期错判成本,是法官考量与权衡案件错判后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裁判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事实,通过已有证据材料把握该事实存在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评估不同裁判方案可能产生的预期错判成本,进而选择成本较小的方案,以致达到减少社会损失,增进刑事司法裁判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民事再审案件证据的来源与认定,以及证据在裁判文书中的表述,分析了民事再审案件的裁判文书与原审裁判文书在表述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7.
笔者手头有这样一份判决书:某市政府征用了郊区某村的土地,该村村民某甲诉其儿子某乙,要求乙归还代甲领取的各项土地征用补偿费6000多元,法院以“被告某乙作为原告某甲的儿子替原告保管财产未偿不可”为理由作出两项内容的判决,第一项是“原告不得与被告分家单过”,第二项是“被告有权为原告保管6000多元的土地征用补偿费”。这份判决书看似解决了诉争,平息了家庭矛盾,但痛作分析便会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判决书没有详细论述当事人的主张及争议,没有论及当事人所提供证据的可采性,法官在认定事实时不受当事人主张及…  相似文献   

8.
李祖军 《现代法学》2001,23(3):105-110
民事裁判中事实认定对象的准确确定 ,是作为裁判基础的事实得以正确、及时认定的前提。但由于受事实与评价、案件性质等因素之影响 ,使得事实认定对象的准确确定十分复杂。本文在深入地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了以当事人就事实问题存在的实质性争议焦点为事实认定对象的观点 ,并尝试性地探讨及时、准确地认定对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耿宝建 《河北法学》2008,26(1):136-142
理论界和实务界通常认为司法裁判的过程是"先查清事实、后适用法律。"对此论断进行反思,指出两者的统一性,并从多个层面、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法律与事实的不可分离性。从法理的视角对案件的事实认定过程进行分析,并开创性地提出案件事实具体应当划分为案件的证据事实和案件的法律事实,与之相对应案件的事实认定过程实际分为证据事实认定阶段和法律事实认定阶段,此两阶段分别受程序法、证据法和实体法所规范。  相似文献   

10.
被告人:秦某、王某、李某均系某职业中学校学生;被害人:杨某、牟某、雷某均系某校高中部学生。2001年4月某周日下午,三被告人共同预谋向某中学住读部返校的中学生抢钱,遂在AB公路段守候,4时许拦住杨某以语言相威胁,抢走其现金人民币80余元;稍时,三被告人在该路段逗留时遇被害人牟某,遂拦住并以语言威胁,搜身的方式抢走其现金人民币80元及IC卡一张;不多时。又拦住经过的学生雷某,以殴打相威胁,抢走其现金40元及英语书一本等。三被告人将所得现金分赃后挥霍耗用。秦某在被抓获当日有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同案犯的立功表现。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中的事实审与法律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诉讼中的事实,审查与法律审查的范围和力度等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笔者认为,症结在于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矛盾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寻求两者之间科学合理的划分标准,发现其中的模糊区域,发挥司法能动性,以及建构司法审查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行政事实行为概念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事实行为是与行政法律行为相对而言的一类行政行为,对外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可能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和义务造成实际的影响.从外延来看,包括行政机关的日常建设和维持行为、执行性行为、咨询和通告行为、非正式行政行为和违法的暴力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中国传统德治主义的价值和缺陷,提出了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础的法律导控论。  相似文献   

14.
张淑芳 《中国法学》2005,4(6):33-49
行政法的援用既是一个行政法的法律产出技术问题,又是一个行政法的法律适用问题,其在行政法治体系和行政法学体系中本应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令人不解的是该问题在目前行政法学中还是一个理论空白,理论上的不成熟严重制约了其在行政法治实践中的良性化格局。为了使该问题引起学界的关注并对行政法治进程有所助益,本文对行政法援用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困惑作了初步厘清,并构设了行政法不宜隔位援用、行政法规范规制同一事项不宜多次援用、正式法律渊源不宜用非正式的行为规则、实体规范不宜再作实体性援用、程序性规范不宜再作程序性援用等规范化援用的要件,指出了行政法援用走上规范化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15.
论维护行政法制统一与行政诉讼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制统一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而行政法制统一则是实现法制统一的重点,也是中国建立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基本要求。维护行政法制统一是一项全方位的工程,其中行政诉讼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维护行政法制统一也是行政诉讼制度运行的客观规律。从两大法系的经验来看,行政诉讼制度对维护行政法制统一发挥了重要功能,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也应当通过制度创新来充分发挥这一功能。我国行政诉讼法应当明确赋予人民法院维护行政法制统一的司法审查权,并规定相应的受案范围制度、管辖制度、当事人制度、裁判制度和确立破坏行政法制统一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制度。  相似文献   

16.
行政事实行为救济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事实行为是公权力行使的一种方式,有关行政事实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较少,其规制和救济的渠道更是严重匮乏,在界定行政事实行为和考察域外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行政事实行为救济制度的建议: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明确审查内容和要件、确立判决形式、建立合意解决纠纷机制.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职责是加强对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实现权力制衡和权利保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法律监督体系、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规划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规划的法律性质对于确定行政规划的救济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行政规划的性质取决于"确定规划"的性质,作为行政规划的完成阶段,"确定规划"通常以规划确定裁决的形式出现。确定规划裁决所具有的权利形成效果决定了行政规划应当是具体行政行为。但在我国,由于确定规划裁决的"权利形成效果"缺乏法律规定,因而行政规划尚不能被认定为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规划变更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中国的行政规划似乎是在一个法治的“真空”内运行,规划的变更表现得尤为明显,完全不顾及行政行为的信赖保护,也不对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利益相关人予以补偿。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背离了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也极大地损害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尊重。因此,有必要对行政规划变更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在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对行政规划的变更予以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0.
马波  陈泉生 《时代法学》2009,7(5):36-41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代际性、多元性以及环境行政决策所具有的科技关联性和利益冲突性等特点,印证了对于政府及其部门的环境行政决策行为法律规制的必要性。然而此种法律规制不是消极的控权,而是在环境行政决策中增加对公众环境权益的考量以及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后所谓的综合决策机制,同时考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