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曼德勒为缅甸第二大城市,也是上下缅甸交汇之处,人口、物资、信息的频繁流动与多元的族群文化共同构成了曼德勒复杂多样的城市风景。随着缅甸的社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曼德勒的人口构成、社会阶层与城市空间也随之发生转变。华人移民的迁入与增长,引起了曼德勒城市华人化的论争。事实上,曼德勒城市景观的变化,并非华人单一促就,而是现代化、城市化等内外动因共同作用下的社会后果,因此,需综合曼德勒华人移民、经济行为与族群互动,以及三者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曼德勒的城市化,以避免族群民族主义所带来的成见。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纵横》2000,(11):12-12
在拥有两亿人口的印尼,生活着700万华人华侨.几十年来,这些华人华侨把自己的命运和印尼的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他们为了缩小民族矛盾做了大量工作.如华人华侨捐款成立各种基金会,帮助兴建医院、养老院、孤儿院,为印尼残疾人兴建学校等,为发展印尼的社会福利事业尽心尽力.由于印尼人中90%为穆斯林,为了使华人融入印尼社会,不少华人知识分子动员华人加入穆斯林行列.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已有20万华人成为穆斯林.  相似文献   

3.
"华人穆斯林"形成于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东亚大陆进行文明对话的历史社会实践中,是一个兼具华人背景、伊斯兰信仰和本土化特征的多样性跨国族群。在前现代时期,"华人穆斯林"通过在东亚大陆的迁徙、流动和繁衍把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连结起来,形成了以中国为枢纽、联通海陆的"一带一路"网络。"华人穆斯林"华化、离散和治理的历史是"一带一路"上最重要的前现代历史叙事之一,他们既是"一带一路"早期的开拓者,也是"一带一路"遗产的天然传承者。从前现代的历史路径来阐释"华人穆斯林"与"一带一路"的关联性,对于挖掘"一带一路"历史遗产,建构一个多元现代文明国家有重要意义。全球化时代的"华人穆斯林"网络不仅是一种经济资源,也是一种跨国治理的方式。把"华人穆斯林"作为一种理解"一带一路"的视角和方法,有利于中华文明和中国经验在"一带一路"上的社会化,在源于欧洲的"民族国家"体系之外,挖掘独特的东亚历史经验,建构一种包容性的区域或跨区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南洋和南洋以外各地,华人各个时期曾受到各种各样的迫害。1740年巴达维亚和1969年吉隆坡的反华暴乱,只不过是第一次和最近一次当地人残暴袭击华人的较大的例子。更常见的是,这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通过实行各种职业的“国有化”,对华人采取法律的限制。一些国家还要求华人澄清他们的公民身份,在中国国籍和当地国籍之间进行选择,某些国家甚至强迫他们成为所在国的公民,如同1978年越南当局所做的那样。  相似文献   

5.
1858年4月弗雷塞河金矿的发现招来了许多加利福尼亚勘探者,其中有一些是华人。这些最早移居加拿大的华人移民在1849年淘金热时期曾是加利福尼亚的劳工与矿工。第一批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是在1858年6月有组织地乘船来的,一年以后,中国移民就直接从中国来了。到金矿里劳动的华人称为yap Kuang,意即“进入矿山者”。他们每淘一盘金可赚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云南马帮就是我国与东南亚及南亚诸国进行陆上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近代,随着云南及内地民族工商业的复兴,云南马帮也得到空前发展。作为一支民间商贸之旅、和平之旅和文化之旅,云南马帮不仅进一步拓展和繁荣了我国通向东南亚及南亚诸国的商贸古道,而且还增近了中外民族间的理解、信任和友谊,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与华人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8年4月弗雷塞河金矿的发现招来了许多加利福尼亚勘探者,其中有一些是华人。这些最早移居加拿大的华人移民在1849年淘金热时期曾是加利福尼亚的劳工与矿工。第一批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是在1858年6月有组织地乘船来的,一年以后,中国移民就直接从中国来了。到金矿里劳动的华人称为yap Kuang,意即“进入矿山者”。他们每淘一盘金可赚1—4美分。这些华人不仅在弗雷塞河一带寻找黄金,而且还寻找玉石,在这里他们几乎没受到其他矿工的竞争。因为大多数淘金者都从加利福尼亚进一步向北移至不列颠哥伦比  相似文献   

8.
就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力图从“民族问题”的角度开展“华人问题”的研究,并为贯彻此一意图而成立“海外华人研究中心”的1999年,[1]在我国华侨华人研究力量颇为雄厚的厦门大学历史系已有多年积累的曾少聪博士,成为了该所的第一位博士后,师从我国民族问题研究的著名学者郝时远研究员,从事民族学专业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的研究。在师徒二人的大力倡导和积极努力下,3年后,原隶属该所的“海外华人研究中心”升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成为整合国内华侨华人研究力量的又一基地。此期间,正值国内开始酝酿探讨“…  相似文献   

9.
许清章 《东南亚》2004,(2):62-64
曼德勒是缅甸第二大城市 ,又是缅甸末代封建王朝的都城 ,它与另一古城———阿瓦 (又译“茵瓦”)相距很近 ,因而 ,旅缅华侨又称曼德勒为“瓦城”。曼德勒是 1 853年登基的敏同王宣布决定由阿摩罗补罗迁都于此而兴建起来的。 1 857年 ,敏同王动员了阿摩罗补罗的 1 5万群众随同而来并定居在曼德勒附近一带。宫殿于 1 859年全部建成。贡榜王朝 (又称雍籍牙王朝 )始建于 1 753年 ,雍籍牙登居后 ,建都在瑞冒 ,他用 3年时间 ,采取种种兴邦治国措施 ,发展生产 ,国力日盛 ,重新统一了缅甸。自此以后 ,又有9名皇帝先后登居为王。在贡榜王朝经历过的 1…  相似文献   

10.
背景:促进在中国的投资在上世纪90年代初,“网络”对华人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期间,学术研究开始极力认为,华人移民正在通过种族关系网进行联络,从而将大量资金投向中国。它们创造出了诸如“华人社会”(Chinese commonwealth)①和“全球性族群”(global tribe)②等术语来形容具有“共同文化”③的各个企业之间的这种所谓的“商业关系网”④。这种关于广泛的华人商业网络的观点,还可以归因于某些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广为宣扬的言论。出于他们各自的原因,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新加坡的李光耀和马来西亚的马哈蒂尔…  相似文献   

11.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由湄公河流域的6个国家参加,旨在改善该区域的基础设施,扩大贸易与投资。本文以中国云南省与该次区域的其他国家的贸易活动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云南省参与GMS合作的贸易状况,提出云南参与和推动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路,以推动云南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云南面向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前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作为中国与东盟10国联系与交往的重要前沿,作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合作”面向东盟的“前沿窗口”和“桥头堡”,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研究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校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推动云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和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为边疆少数民族多重欠发达地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考古遗址的不断发掘,在越南发现越来越多的云南古代瓷器。与此同时,经过对越南瓷器和云南瓷器的比对,发现越南瓷器深受云南瓷器的影响。本文从考古学入手,介绍和分析了云南瓷器在越南北部地区的传播过程及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4.
华侨在缅甸的商业经营已久,到19世纪下半叶,以闽籍、粤籍和滇籍为主的华商已经在伊洛瓦底江沿江建立了一个水运繁忙、港口密布、从业人员众多、分工有序和贸易量大的相当发达的商业网,并延伸到两岸的腹地和山区。这个商业网与中国云南一侧相通,形成了一个“伊洛瓦底沿江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乡土旋毛虫(T.nativa,T2)、布氏旋毛虫(T.britovi,T3)、伪旋毛虫(T.pseudospiralis,T4)、纳氏旋毛虫(T.nelsoni,T7)的国际参考株作为对照,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我国7个旋毛虫地理株(河南、湖北、云南、陕西西安、天津、黑龙江同江及哈尔滨株)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的电泳条带进行MEGA分析,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T1与我国7个旋毛虫地理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0.365 9,其中哈尔滨株与云南株、河南株与西安株的遗传距离小于0.166 7,其遗传相似性分别为83.33%与86.35%;天津株与哈尔滨株及云南株的遗传距离小于0.250 0;同江株与其他6个地理株的遗传距离均大于0.284 1,与T1的遗传距离小于0.263 3;湖北株与其他6个地理株及T1的遗传距离大于0.301 3.T2、T3、T4、T7与我国7个地理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均大于0.589 8.我国7个旋毛虫地理株均为T1,其中哈尔滨株、云南株及天津株归为一类,河南株与西安株归为一类,同江株与湖北株各单独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流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现代高科技的综合体。云南省地处亚洲的中心位置,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核心。从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经云南从陆上到达南亚国家,比经沿海港口绕道马六甲海峡要缩短运距3000公里以上,运输时间可节约1/3,运输费用可节约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与东盟各国货物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与东盟的贸易发展迅速,但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分析发现: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量与彼此的距离大体上成反比关系。云南与东盟的贸易主要集中在与云南接壤的缅甸、越南和老挝三国,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相对较少,贸易辐射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18.
杨珂  丁跃 《东南亚纵横》2012,(12):21-24
昆河经济走廊将成为中国云南省与越南加快经济、贸易、技术合作,深化经济贸易关系的重要纽带。本文分析昆河经济走廊的建设给滇越贸易带来的新发展,以及目前立体交通网、物流体系、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现状,提出加快经济走廊建设、促进滇越贸易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敏 《东南亚》2011,(2):55-60
云南和广西的对外开放格局各具特色。近年来,云南与广西在对外开放领域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大。与云南相比,广西在利用政策优势,对外贸易方式和贸易市场的多元化,以及在对外经贸合作平台的搭建等方面成效显著。云南应该从强调向南亚开放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贸易方式的多样化、提升"昆交会"的级别、突出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前沿性等方面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