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数据对文化传播、文化管理、文化发展、文化安全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成都市应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不断完善文化治理体系,增强文化治理能力,使成都真正成为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对此,文章提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文化治理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前线》2008,(7):59-59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新的思想宣传和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胡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网络设备、技术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多,尤其是大学和中小学学生触网人数的直线上升,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不断增大.一方面,网络文化以其知识的丰富性、传播的迅捷性、参与的直接性成为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渠道;另一方面,信息、观念及其传播的杂乱性、虚拟性和多元性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7,(3):9-9
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相似文献   

5.
《党建》2007,(3)
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相似文献   

6.
王靖天  刘艳佳 《新长征》2013,(11):53-53
<正>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迅速  相似文献   

7.
正独山县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逐步打响"悠悠独山·醉爽天堂"旅游品牌,使旅游产业逐步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悠悠独山,风景如画。这里文化深厚,历史上曾涌现出独山籍东汉时期传播中原文化的著名学者尹珍,清嘉庆时期朴学大师、"影山文化"创始人莫与俦,"西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迅速传播,并生根、开花、结果,与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追求上有相通之处不无联系.正是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这些相通之处为中国人传播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淀了文化心理、准备了文化素质,才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创新,引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走向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主流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流意识形态在政治领域的集中体现,对整合社会思潮、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主流政治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建立在其有效传播基础上引导能力的不断加强,但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极大改变了传统媒体建构的文化传播生态,使我国主流政治文化传播面临全新的挑战,亟需新的思路和举措来提升网上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先进文化是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而当前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在先进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互联网本身固有的特征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出发,从互联网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播阵地、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新领域、新形式以及为文化创新提供新的平台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礼平 《唯实》2010,(12):38-42
网络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了新的传播方式,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从传统文化数字化资源转化做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传统文化有序、有效地传播。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中华民族正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民族的复兴不只是经济的腾飞,更应当是文化的复兴。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积累的伟大智慧,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华文化必将重新焕发活力与生机,以新的姿态和新的形式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在人类文明体系中的影响和地位。一、儒家学说是注重流动和传播的文化儒家文化自诞生后,能够传播到华夏各地,最  相似文献   

13.
正营销文化是关于营销的文化理念、模式和系统。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企业特色的营销文化,使营销文化既成为文化营销的有力手段,又发挥传播优秀文化载体的作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一、当前营销团队建设的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格局深刻变动的历史节点,国家"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并且日益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力量"不等于"实力"、"文化"不等于"价值"和"文化"不等于"制度"三个角度对"软实力"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建议以需求为导向耐心开展文化传播,进一步提炼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打造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平台与载体,使企业成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成为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建设学习型机关已经成为机关建设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机关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产品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于在机关内部传递社会主流思想、宣传社会价值观念、教育机关成员、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提升机关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建设学习型机关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普及带来了一系列新兴传播媒介和传播工具的迅速发展,使网络媒介成为当今理论信仰、思想观念、文化意识、价值理念、社会思潮传播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充分利用网络传媒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服务、为“大众化”服务,使理论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接受、深刻理解,并在实践层面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和精神动力,对于提高理论宣传、普及和教育成效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消费将成为整个社会消费的主流。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加速文化市场建设,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的必然选择。认清制约四川省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理清思路,寻求对策,加速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是当务之急。一、制约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空间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宣传的"主阵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加强革命文化的网络传播。加强革命文化网络传播有利于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蚀、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然而,囿于革命文化和文化网络传播的特质,革命文化在网络传播过程中面临着革命文化网络传播主体权威被削弱、革命文化网络传播范式受挑战、革命文化网络传播受众个性化凸显和革命文化网络传播遭遇商业化侵蚀四个方面的困境。通过进一步加强革命文化网络传播队伍建设、创新革命文化网络传播范式、推动革命文化网络"分众化"传播、完善革命文化网络传播制度,能不断提升革命文化网络传播效果,彰显革命文化网络传播的时代价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多元竞流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崭新局面,我们要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价值。不仅要在多元文化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地位和核心引领,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思潮发展的旗帜和方向,真正植根于社会生活,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活动;更要在传播创新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世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创造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0.
从传播社会学视角审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播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当前要为红色文化传播创造良好的"拟态环境",为红色文化传播的受众"塑型",从而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传播氛围。通过开辟红色文化的自媒体传播路径,发挥流行歌曲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使红色文化传播适应社会需求,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