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波 《学习论坛》2013,(1):74-78
财政立宪主义是一国宪法发展的必然趋向,社会保障则是与之相连的一项成果。我国现行财政立宪的水准有待提高,而财政立宪中定位的社会保障外延狭隘,价值模糊,对应的责任机制不健全,而相关的监督检查也相对乏力。因此,务求从这些方面改善财政立宪的模式,实现财政立宪与社会保障的价值和制度联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审判方式的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司法不公正现象仍然存在,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使得要求司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司法体制的改革,不只是改变一种模式就能实现的。由于我们对一些基础问题认识不清,一些好的改革方案、措施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对司法权的认识是最基本的,本文就司法权的独立与公开,结合司法现状作一阐述。一、司法权司法权是相对于立法权和行政权的第三种国家权力。它渊于资本主义宪政体制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理论。在追求“形式公正”①的发达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3.
司法权是一种系统独立的国家权力 ,具有别于其他国家权力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终结性、独立性、中立性、消极性、交涉性、个别性和专属性等。在当代中国 ,司法权的本来内涵一定程度上遭遇扭曲 ,其某些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趋于灭失。因此 ,我国目前的司法权 ,是一种异化了的司法权。而在中国 ,要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 ,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克服这种异化。  相似文献   

4.
司法腐败的存在,引发了实务界与理论界对"司法独立"合理与否的争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司法独立的简单存废,而在于我们的司法制度一方面妨碍了司法权的独立,另一方面却放纵了司法权的专横。因此,从制度层面上构建人大与法院的和谐关系,保证独立司法裁判的公平、正义,这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  相似文献   

5.
"节俭"一词,中国人太熟悉了。几千年来,它不仅是大力崇尚的传统美德,而且是身体力行的持家之道。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先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话语都一针见血地点透了"节俭"与修身、齐家、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邓乐 《党史文苑》2009,(9):59-60,80
司法腐败的存在,引发了实务界与理论界对"司法独立"合理与否的争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司法独立的简单存废,而在于我们的司法制度一方面妨碍了司法权的独立,另一方面却放纵了司法权的专横.因此,从制度层面上构建人大与法院的和谐关系,保证独立司法裁判的公平、正义,这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节俭"一词,中国人太熟悉了。几千年来,它不仅是大力崇尚的传统美德,而且是身体力行的持家之道。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先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话语都一针见血地点透了"节俭"与修身、齐家、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颂华 《唯实》2014,(12):83-85
在中国历史上,官,是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官"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土词。官,上面是一个"宀"(mian),会意指的是一间屋子,屋子里面挂着一把"弓",表示权威之所在。《辞源》解释:"官,职也,谓各守其职为国治事者也。"因此,中国古代各个重要思想学派都十分重视对"官"的要求,尤其是对官德的要求。"治国之要在治吏","治吏之要在治德"。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司法权在理论上是一种中央权力。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都是国家设在地方的法院,应当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适用统一的法律规范,平等地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利益。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活动中存在着严重的司法权地方化倾向。设在地方的国家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受到地方党政权力机关的不当影响、干预乃至控制,不能独立、公正地行使其权力,司法公正难以实现,国家的法制统一不能得到保证。在一些情况严重的地方,设在地方的国家法院甚至已沦为代表地方特殊利益的地方法院。  相似文献   

10.
丁艳凤 《唯实》2014,(12):88-90
ISIS组织的由来及现状 ISIS全称"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也称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其前身是"伊拉克伊斯兰国"(ISI),原是"基地"组织的一个分支。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伊拉克伊斯兰国"组织武装分子开始进入叙利亚与叙政府军作战。在战争锻炼下,特别是在2013年4月9日宣布与叙反对派武装组织"胜利阵线"合并后,该组织势力急剧膨胀,成为当前中东地区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军事力量。2014年1月以来,ISIS势力快速扩张。1月4日,该组织武装分子从叙利亚攻入伊拉克,占领伊拉克安巴尔省省会拉马迪及该省重镇费卢杰。  相似文献   

11.
"一国胜利论"继承了"同时胜利论"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共同胜利的观点,发展了"同时胜利论"中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共同胜利的途径和方式,即无产阶级可以通过政权革命完成这个阶段性任务。"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继承了"一国胜利论"关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革命的理论,发展了"一国胜利论",从"城市中心论"发展为"农村中心论",丰富了"一国胜利论"取得的条件,不仅指出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还论证了国内无产阶级主客观力量的成熟,也是获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宪法的制定离不开立宪理念的指导。党的立宪理念科学与否,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立宪、行宪都至关重要。党在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各种立宪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在借鉴国外立宪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科学立宪理念,成功地指导了1954年宪法的创制,使中国的立宪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在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的过程中继承和更新着这一理念,十七大又为这一理念注入了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3.
岳鹏 《唯实》2018,(6):93-96
2017年对中东地区来说是缓和与紧张并存的一年。缓和的是"伊斯兰国"这个最大的极端主义势力在2017年彻底灭亡,紧张的则在于中东国家在剿灭"伊斯兰国"之后所进行的一连串博弈。而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变化则是美国对中东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邵建东 《唯实》2004,(1):53-54
20世纪初 ,当大清国的大厦行将倾覆之际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立宪运动拉开了帷幕 ,中国自此走上了宪政的漫漫长路。 190 4年春 ,驻法使节孙宝琦奏请“立宪” ;190 5年底 ,清廷派遣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 ,回国后历陈立宪之利及不立宪之弊 ,恳请清廷实行立宪。190 8年 ,经过不同政治势力长期、激烈、反复的较量与斗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产生了。虽然这部“宪法大纲”依然抓住大清皇帝的君权不放 ,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给予了臣民一些自由和权利。换句话说 ,虽然这部“宪法大纲”离现代意义上的宪政的要求还…  相似文献   

15.
"清廉乃为官之本,节俭乃做人之基。我坚守清苦的日子,并不是想追求名声,而是立志自修"。裴侠,字嵩和,南北朝时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临猗一带)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独具风采的清官廉吏。他一生公正刚直,清廉俭朴,一心为公,深得百姓爱戴,享有"独立使君"之美誉,北周文帝对他赞赏有加。  相似文献   

16.
马俊 《理论建设》2006,(1):65-68
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司法独立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监督制约的独立,司法权的行使也应当受到监督,否则就会产生司法权滥用和司法腐败现象。在对司法活动的多种监督中,传媒监督是一支正日益受到重视的、强有力的监督力量。司法独立与传媒监督二者之间有着矛盾冲突,司法独立对传媒监督具有排斥性,而传媒监督对司法独立具有天然的侵犯性。当前,在价值取向上我们应当侧重于对传媒监督的保护。同时,传媒对司法进行监督也必须遵守客观公正、尊重司法特性、报道与评论分开、自律等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7.
被中国人誉为国家根本大法和总章程的宪法,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产物,也是政治民主与政治文明发展的标志。世界各国宪法一般都以民主为前提或基础,或者包含着民主这一重要内容。其本质特征都表现在控制国权和保障民权上;否则,还要宪法与宪政干什么?还有什么民主与法治可言?民主与专制的界线到哪里去寻找?因此,人民“自制法律而自守之”的原则,国、民两权如何规范,就成了立宪修宪的核心问题和宪法权威的关键所在。1982年制定的中国现行宪法,自1988年以来,经过了四次修正,最近一次  相似文献   

18.
桂顺吉 《奋斗》2002,(10):36-36
党的领导与独立司法权都是宪法赋予的,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偏颇与非议,特别是把司法独立变成司法对立,因此,必须解决思想定位、认识到位问题,并在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袁立 《唯实》2011,(12):70-76
作为基本权利的劳动权侵害,在自由法治国时期局限于具有直接性、目的性、法效性、命令与强制性的国家行为。而在社会法治国时期,劳动权侵害概念拓展至国家的事实行为、危害行为、国家未履行给付义务或给付不足等行为,因此,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公共权力性行为都可能造成对劳动权的侵害。判别公共性权力行为是否构成对劳动权的侵害,应以劳动权的实质性法益为基础,以"阻却违宪事由"为总策略,并在具体个案中辅之以"期待可能性"基准。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既是监察主体结构体系的改革,也是以立法权为核心的国家权力的重新配置。监察权配置应当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监察权与司法权协调衔接机制的重点目标是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职责职能协调衔接,监察权与司法权协调衔接,监察程序与司法程序协调衔接。监察权与司法权协调衔接机制的基本架构应以监察体制为导向建立和形成监察权与司法权的微观协调衔接机制,以法治的价值目标为导向建立和形成监察权与司法权的宏观协调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