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洁不洁,看过节。"能否保持清白人生,每个节点都是关键。"五一"节前夕,中央纪委要求各地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狠抓"五一"等重要节点。这既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要求,也是对领导干部免受"四风"侵染的再次提醒。为强化重要节点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顶风违纪问题,  相似文献   

2.
节风连着作风,节点突显重点。每到重要节日,是不正之风的爆发期,也是反对“四风”的一个切入点。春节即将来临,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抓住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发力,出禁令、早提醒、勇亮剑,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让“廉洁过节”成为一种新常态。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视察,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第一粒扣子"就好比是"第一次",为官从政路上如果有了"第一次出轨",往往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最终身陷囹圄。因此,廉洁从政必须主动守住"第一次",为走好从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常铸思想之魂,始终坚守纯正的价值追求。马克思曾说过,人是靠思想站立的,也因思想而强大。  相似文献   

4.
从政者,民称之为官,做人要有人品,为官要有官德。所谓"为官之德",是指从政为官者在一定岗位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方面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公民道德规范在各级领导干部岗位实践中的具体化,同时也是社会对领导干部职务的具体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5.
邱海军  蒋林  许洁冰 《唯实》2014,(10):22-24
惯性思维是一种遵守某种规则的思维定式,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的行为起决定性作用。惯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天敌",也是"四风"的顽症,更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可以说,反"四风"的最大难点在于打破传统禁锢,克服惯性思维。因此,从破除惯性思维入手,是根治"四风"的有效途径。惯性思维是反"四风"的思想枷锁一个习惯做法形成后,在实际运行中将会不断地自我强化,形成一种深入人们精神世界并令人难以抗拒的惯性力。  相似文献   

6.
沈小平 《党课》2014,(20):8-15
早在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就曾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时隔一年半,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再次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一论断,既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聚焦“四风”问题加强作风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进一步落实从严治党管党任务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官德,是为官者的品行和德性修养以及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对政治的核心要求是“政者,正也”,官吏的理想形象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古人就说,“德者政之始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  相似文献   

8.
蔡建军 《学习月刊》2014,(11):34-34
如何使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成效"变"长效",防止"一阵风",保持好作风?要创新制度机制,强化刚性约束,确保善终善成。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处于"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改进作风、整改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好人。良好开端化为常态,就要着眼建立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毋庸置疑,扫除不良作风不能靠刮"台风",假如"四风"问题只是时段性的收敛,“台风”过后就会反弹回潮。  相似文献   

9.
周娟 《学习月刊》2012,(12):1-1
去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全省党政主职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培训班上提出"三短一简",即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简办事。为贯彻落实"三短一简"要求,新年伊始,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规定,要求厉行"三短一简",切实改进会风、文风、话风、事风,并且提倡领导同志自己起草文件和讲话稿,提倡即席讲话,深受群众欢迎和媒体关注。应该说,改进会风、文风、话风、  相似文献   

10.
小平 《先锋队》2014,(11):34-36
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一论断,既是对聚焦“四风”问题、加强作风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进一步落实从严治党管党任务的新要求。只有永不停顿地抓好作风建设,让党内生活严起来,着力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党员干部走为民务实清廉的正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执政骨干。  相似文献   

11.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任务聚焦于作风建设,致力于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作风问题特别是"四风"问题都是积弊顽症,抓一抓就好些,松一松就反弹,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经常抓、长期抓。转作风既是一场"攻坚战",  相似文献   

12.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2,(6)
从政者须端正“官念”近年来,各地公开选拔干部引人注目,报名者甚众,可见人们对从政的兴趣。但不容忽视的是,一部分从政者没有摆正心态,不能端正“官念”,一旦上去就不想下来。其实,“上”与“下”,既是事业需要,也是客观规律。“上”固然可喜,“下”更显难能可贵,它需要对事业的一片赤诚,需要无私无畏的奉献和牺牲精神,需要有一颗“上下”不惊的平常心。(陈伟民)“无会日”本身是形式某报称:某市府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各行政机关和职能部门把每周三作为“无会日”。猛一看,这项通知似乎能起到一种创建性的作用,但仔…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古强调修德是做官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文人墨客在史学和文学作品中,对忠言直谏、奉法守理、廉洁清正、不徇私情的从政者大加褒奖,对阿谀奉迎、任人唯亲、贪赃枉法、穷奢极欲的当权者给予无情的贬斥。人民群众以此把为官者划分为“清官”和“贪官”,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评价,也是一种道德上的褒贬。海南籍明代清官海瑞已故六百多年,至今仍为人们所敬仰,这就是为政清廉道德高尚的影响力所致。  相似文献   

14.
政绩者,官员从政之业绩也。政绩不仅是考核为官者是否称职和能否提升的基本标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任期上,扎扎实实地干几件令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的政绩工作,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有的领导者,为了追求升迁的资本,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地制造“政绩”,于是便有了五花八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5.
贵州《党的生活》2001年第8期刊登了卢卫平先生《由“败笔”想起的》一稿,卢先生把作家张抗抗收到一读者来信指出她书中的有些文字差错后,找到读者当面感谢,并在许多场合多次检讨。卢先生有感而发,从文字“败笔”联想到为官者从政的“败笔”,便得出这样结论,张抗抗敢讲自己书中的“败笔”不怕失去读者,值得敬佩;而某些为官者不敢讲自己从政的“败笔”,怕丢乌沙帽,令人可恶。本人以为卢先生此言差矣。其一,为官从政的“败笔”岂能和张抗抗一部数十万字文学作品中有几个错别字或有点语法错误的“败笔”相提并论。一部文学书中…  相似文献   

16.
小平 《先锋队》2014,(33):34-36
从政环境是一个地方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一论断,既是对聚焦“四风”问题、加强作风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进一步落实从严治党管党任务的新要求。只有永不停顿地抓好作风建设,让党内生活严起来,着力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党员干部走为民务实清廉的正道,成为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告诫全党,坚持坚持再坚持,把作风建设抓到底。纠正"四风"必须横下一条心,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要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决不能让不良作风死灰复燃。重要节点是"四风"问题的易发高发期,每当节日,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问题往往会再次抬头,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近年来,湖南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精神,保持韧性纠治"四风",既抓节点又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锤炼过硬作风,带头当好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实践者。一、锤炼过硬作风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管根本的。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锤炼过硬作风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9.
正"靠工资生活,过平常日子。"这是一位领导干部在上党课时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为官从政的真谛。为官者只有靠"正俸"过日子,才能少出事、不出事。"甘蔗不能两头甜。"既然选择了为官从政,就要弄清"入党为什么、权力做什么",为公众服务,就必须放弃自己的"小九九",这是共产党人执政为  相似文献   

20.
官德是为官者的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党员领导干部注重修养,道德高尚,如磁石、如号角、如清风,就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败坏,不仅难以服众,还会败坏党的声誉,带坏社会风气。因此,加强共产党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