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茶楼、餐厅、公园等公共场所,"请勿吸烟"的标识牌时时提醒人们不要吸烟。然而,"吞云吐雾"的烟民依然比比皆是,禁烟标志形同虚设。对于吸烟人群,中国控烟协会一组调查数据称,我国男性公务员群体吸烟率达到了61%。最近,中央针对公务员群体,出台了在公共场所带头禁止吸烟的相关规定,引起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2.
邰组 《党建文汇》2007,(5):14-1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在京启动一项名为“迈向无烟中国”的控烟项目.计划通过开展各种控烟干预活动,在两年内将我国“二手烟民”的比率由现在的53%至少降至30%。  相似文献   

3.
4.
蔡恩泽 《求贤》2006,(1):32-33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公务员法》,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对加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国家行政效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促进。但有识之士认为:一些官场潜规则没有完全打破之前,实施《公务员法》的进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化解重要阻隔。  相似文献   

5.
5月1日是《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实施的第一天,该规定明确"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不少地方在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了禁烟标识,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领导干部不能在公共场所吸烟、应劝阻他人吸烟等提出要求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2012,(10):61-61
《浙江日报》目前刊登朱海兵、周洲文的文章说,父位子继的传统世袭方式已不多见于今日官场,但是,另一种被称为“隐性世袭”的“权位传递”,正引起人们的普遍比虑。  相似文献   

8.
“我吸烟我怕谁?”人们经常看到在公共场所,如会议室甚至在大会主席台上,举凡“领导吸烟”,往往都是“此地本人职级最高”。在这块“一亩三分田”,唯我是大,不必受到公俗良序,甚至规章制度的约束。这恐怕是一些领导在公共场所毫无顾忌吸烟的一种心态,说到底就是一种对群众不尊重的心态在作怪。  相似文献   

9.
官场作秀图     
<正>2月23日,曾经作为"中国新千年庆典十大分会场"之一的江苏镇江21世纪乐园的标志性建筑"巨蛋",占地780亩、高达48米,仅仅"光彩夺目"了一百多天,就要被正式拆除了。这也许是"政绩秀"的最新  相似文献   

10.
最新一期的《人民论坛》刊文指出,如今,正悄然出现一股庸俗、消极、颓废的文化暗流,侵蚀着干部队伍的风气。诸如庸俗下流的“段子”文化、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敷衍塞责的“号子”文化、奢侈糜烂的“杯子”文化等等,这些现象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1.
看完乔云华君与李真刑前《对话》,心内五味滚沸。李真虽毙,然其集官场诸毒之大成,曝官场积弊之沉苛,实乃触目惊心。李真腐在哪里?败在何处?笔者探究其因,得其毙前“八大垢病”,供领导及反腐者鉴之:一曰“善于从‘侧面’不断杀到权力的更高层”。李真是“坐着火箭上升”的官场新贵。1962年生的李真1981年大专毕业在某油漆厂工作。为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李从高层寻出缝隙,避开正道,杜撰自己硕士学历,养父是老将军。然后靠政治投机,上窜下跳,当上“河北第一秘”。自1990年至1996年,连升6级,升至河北省国税局局长。  相似文献   

12.
时下,官场上有一股混学风,一些领导干部不爱学习、包装学习、厌恶学习、抛弃学习,结果思想蜕化,情操  相似文献   

13.
苏睿 《党建文汇》2011,(3):30-30
他们有着双重身份,工作时是政府官员.闲暇时摇身一变成为作家;他们的作品,从《国画》、《侯卫东官场笔记》到《乌纱》、《芝麻官悟语》等,在市场上持续热销;他们的出现,构成了特定时期的一个文学现象,越来越引起公众的注意。他们,就是写官场小说的官员们。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2,(15):10-11
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禁止公务员经商、办企业以及兼职,然而.现实中“红顶商人”或“官商”现象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认为: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发现和曝光领导干部经商行为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0,(9):58-58
<正>据2010年第12期的《半月谈》报道:近年来,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精神空虚,脑子中弥漫着迷信思想和风水意识,一经风水先生指点,什么荒唐事都能干得出  相似文献   

16.
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在中华民国教育部任职长达14年,这段经历被批评家陈西滢等人称作他的“污迹”。在人们的印象中,鲁迅耿介、倔强,你也许无法想象,他曾沉于下僚十余年,试图扮演好恪尽职守的公务员角色。而这一切真实地发生过。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1,(16):34-35
6月初的一天,在位于北京五棵松附近的上岛咖啡馆里,《检察日报》记者邰筐终于见到了“风水大师”密坤乾(化名)。密先生和记者是老乡,在此之前,记者曾约了他四五次,在记者再三保证用化名,涉及具体人物和情节都作技术处理的前提下,他勉强答应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18.
《羊城晚报》10月11日刊登何龙的文章说,曾见到几位身在官场的哥哥姐姐,他们的年龄都比弟弟妹妹小。这当然不是他们有“穿越”的本领,而是他们有改写生日的本事。今年9月,有网帖曝光山西临汾纪委书记沈庆华涉嫌年龄造假:“13岁参军,15岁入党,‘档案年龄’比真实年龄小了5岁”。近日陕西蓝田小寨镇府党委委员薛冬又被发现“神童”般的经历:从上小学到大专毕业,他只用了10年时间;进入蓝田县水利局工作时,他才15岁……  相似文献   

19.
20.
霜凌  叮咚 《廉政瞭望》2013,(3):40-41
副县长的"幸运女神""我没有教育和管好自己的妻子,致使妻子插手我分管的工作,并与建筑老板有不正当经济往来,我也听信妻子的话,经常为老板打招呼,帮他们揽工程……"2012年10月,在重庆监狱服刑的赵应明写下了《忏悔录》,回溯他被"枕头风"刮倒的灰色经历。赵应明与吴雪梅曾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现年50岁的赵应明出生于重庆市忠县一个贫困的山区家庭,17岁那年,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