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海清 《法制与经济》2013,(3):128-129,131
广州将在10内完成全市的"三旧"改造,其中城中村改造为重中之重,而城中村改造中,涉及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如城中村改造中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否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两者的性质与职能有何不同?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两者职能关系如何分配?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构成及在城中村改造中决议的程序如何?相关法律法规对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规定是否明确?这些都是关乎城中村改造中,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否良好地发挥作用的问题,文章将对上述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特有现象,城中村的形成原因和现存问题都是多方面的,其中土地使用权问题是城中村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城中村改造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结构导致了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完整甚至主体缺位,城中村集体土地流转受限。城中村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创新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明晰城中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和所有权权能实化以及城中村土地所有制的创新。明晰城中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和所有权权能实化的主要做法是量化分配集体土地资产,政企分开,成立股份制公司统管城中村的集体经济。城中村土地所有制的创新主要表现为在集体经济比较发达、整体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周边地区或城市内部的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实行集体土地国有化改措。  相似文献   

3.
姑嫂树村现有村民961人,党员215人,其中村民党员92人。为加快乡村城市化进程,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维护乡村稳定,确保村民长远利益,2004年,我村围绕市区有关“城中村”综合改造的文件精神,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稳妥地摊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上级部门下达的责任目标和主要经济指标都已完成和超额完成,“城中村”综合改造也处于良好发展态势,现将一年来我们的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里的城中村问题应运而生。本文结合株洲市的实际,从探求城中村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了城中村存在的多种消防安全问题,并就如何改造城中村的消防安全隐患提出了建议,旨在有效预防和控制城中村火灾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城中村的改造发展很快,以及国家在发展建设中征用农民土地等情况都涉及到了农民土地补偿款的分配问题,具体实施起来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本村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本文就农民土地补偿款的分配问题谈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6.
《公民与法治》2007,(7):56-56
在石家庄市区,提起桃园村可以说远近闻名。桃园村从石家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城中村”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三产服务、制药工业、大型物流和商企经济等四大集体经济支柱产业园区的“都市桃园”,连续18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连续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中村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呈现.加快城中村改造是顺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是集体土地权利制度创新与土地权利合理配置:即如何在农民集体成员全部自愿转为市民的前提下,实现集体土地国有;在集体土地国有化前提下,赋予集体建设用地与农民宅基地以土地发展权,促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有效流转,并全面处理好小产权房问题.实现地方政府由“保障换土地”的旧思路向“赋权换土地”的新思路创新转化,最终建立政府、村集体及村民、外来人口乃至开发商多方城中村改造参与主体的土地权益均衡分享机制,促进土地权利公平、合理、有效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并推动城中村改造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房屋买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显现,本文首先阐述了城中村房屋买卖的性质,接着指出了"城中村"房屋买卖的现象,最后分析了"城中村"房屋买卖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城市更新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近十年中国城镇化进入了加速时期,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城镇化”上升为实现经济转变方式.广州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的三旧改造亦在推进.脏乱、逼仄、不体面,这是赤沙村;鸡犬相闻、宗亲血脉、成本低廉,这也是赤沙村.作为城中村典型,如何将其平稳变身为城市的新鲜血液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以广州市赤沙村为样本,试图揭开城中村改造举步维艰的深层原因,并据此为改造提供客观、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能否终止是当前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理论界对此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应当充分注重其与《民法典》总则编法人终止规范之间的体系衔接问题。农民集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两个不同的民事主体,后者并非集体资产的当然所有权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可以拥有独立的责任财产。因此,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通过解散或者宣告破产等方式终止不会损害《宪法》确立的集体所有制,也不会导致农村社区部分公共服务的缺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终止产生消灭其法人资格并退出市场之法律效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仍可作为一个组织体继续存在并承担法律所赋予的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一个典型城中村社区的长期观察,从社区生命历程的角度探讨城中村犯罪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城中村犯罪背后的体系性因素,指出了城中村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最后把犯罪与社区形态相对应,构建了一个城中村犯罪演变的理想类型。城中村的犯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社区转型的问题,是从一种旧平衡状态向另一种新的平衡状态转变的问题。城中村犯罪状况的变化,对应的是社区形态的变化。从治理的角度,政府应该积极承担起在城中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城中村"看似城市,又似农村,它具备城市和农村的双重特点。"城中村"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管理体制。本文首先分析了南通市"城中村"的现状及问题,接着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城中村"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是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安大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推动西安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总投资高达162.4亿元的14个行政村今年将面临全面改造。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在“城中村”改造工程中如何有效预防和杜绝各个环节腐败,将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经济二元化结构的存在是我国城中村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是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迅速向周围城郊农村扩张.导致“城中村”改造所面临的矛盾日益显现,“城中村”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城市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处理拒迁户问题中,有关部门如何确认、依法解决拒迁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北京市“城中村”整治的规划数字为80个——“城中村”的消失正在加速。“城中村”的消失是艰难而不可逆转的,但采访让我们知道,“城中村”的重建更加艰难,要重建环境、治安、文化、和被推土机掘伤的亲情。京城“城中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城中村"改造前后村民收入来源的调查入手,对"城中村"改造前后村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前后收入来源结构的纵向对比和村民间再就业行业的横向对比。分析出再就业是村民市民化的必然趋势以及"城中村"村民市民化后最适宜的再就业行业,从而为政府进行"城中村"改造,促进城中村村民市民化后的再就业,引导村民向其适应的行业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征收土地产生的土地补偿费,可以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如何确定,现行立法缺少明确规定,结合征地补偿费用纠纷案,对征地补偿请求权产生的依据以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定进行有益探讨,以期为未来相关立法提供合理建义.  相似文献   

18.
在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西安市市长孙清云,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预会代表中产生了很大的振动,孙市长的"报告"鼓舞人心,代表们个个精神振奋,尤其是孙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重要的位置和较大的篇幅,对我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做了深入细致说明,这也充分的反应了市委、市政府对于我市"城中村"改造的力度和决心,因此受到了人大代表们的高度好评,特别是来自农村代表们的盛赞.我市"城中村"的改造直接关系着我市的经济建设发展,和城市地位的提升,"城中村"改造,如何解决好村民的安置问题和村民的收入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西安市市长孙清云,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预会代表中产生了很大的振动,孙市长的“报告”鼓舞人心,代表们个个精神振奋,尤其是孙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重要的位置和较大的篇幅,对我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做了深入细致说明,这也充分的反应了市委、市政府对于我市“城中村”改造的力度和决心,因此受到了人大代表们的高度好评,特别是来自农村代表们的盛赞。我市“城中村”的改造直接关系着我市的经济建设发展,和城市地位的提升,“城中村”改造,如何解决好村民的安置问题和村民的收入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潘向泷  莫德升 《政法学刊》2008,25(5):113-116
广东城中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制度上的原因,也有经济利益的趋动和管理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城中村的改造与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目前,首先,要加强城郊村落建设规划的落实,健全相关法规体系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新的城中村不再产生;其次必须认识到城中村的改造成本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支付的,必须加快城市廉租房的建设和城中村的改造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