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广松 《法制与社会》2010,(14):293-293
明确界定法律行为的法律责任具有重大的的社会意义。本文简述了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的种类以及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2.
创制一套合理的归责与免责原则对于实现法律的公正、维护社会的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并非只能由国家专门机关来进行,有时非国家机关的公民个人也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责任是违反经济法律规范后必须承担的消极法律后果。在研究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的问题时,应当彻底否定法律责任部门化的观点,把法律责任类型化,打破部门法之间的界限,完全不以法律部门作为法律责任的划分标准,各种法律责任可以根据法律实践的需要,把各类责任进行重新分配,使得各类责任都能发挥保障实体法实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道华 《行政与法》2005,(10):109-110
因临床输血感染病毒而引发的病患纠纷越来越多,明析此类纠纷证明责任的承担、归责原则的确认是要求作为纠纷当事人的医院方、血液供应方和患者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和基础,而对献血者来说,应根据其在献血时的主观认识来确定其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行政许可是一种涉及知识性、规范性、专业性、政策性的综合性行政活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在许可决定作出过程中已经开始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掌握技术规范、标准的专业技术组织而言,其与行政许可机关的关系,法律地位、法律责任的归属不仅会影响到行政许可本身的公平正当,而且会对正确认识市场、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经济法中法律责任的必要性与独立性研究争议尚存,尽管经济法中对法律责任的研究历史超过20多年。在当今社会,法律责任在法律部门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各个学界领域越来越重视对法律责任的研究和发展。当然,在经济法学界中也不例外,许多学者在经济法中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和独立性的理论基础上不断研究探讨,形成了多种观点各异的学说,由此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7.
自由意志是归责的基础,以基因编辑技术为代表的基因工程、医疗性人工装置和人工智能构成了对自由意志的根本挑战,对法律责任的认定影响甚大。这些挑战是根本性的,而不是工具意义上的。它们在法哲学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的挑战,即以基因工程和弱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引发了人类在自由意志方面的争议;二是未来的终极挑战,即强人工智能体被认为具有和人一样的自由意志,能够成为法律主体,从而承担完全的法律责任。现实的挑战构成了责任承担的新的"宽恕"条件;而未来的挑战也值得认真对待,因为自由意志不仅关乎责任,也关乎人性尊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法学界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观点认为,法律责任只能基于违法行为而产生,因此,同自然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性质一样,法人承担法律责任也是法人实施违法行为的结果(参阅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的高等学校法学教研《法学基础理论》第十七章第二节)。我们认为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知道,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是具有最高约束力的行为规  相似文献   

9.
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纠纷中,一个法律事实中往往绞合着多种法律责任,而每一法律责任中又牵涉到法律关系的责任方和请求方,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实施以来,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往往绞合在一起,很难准确判断和划分。 正确地认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条件、规则的原则及责任形式,对于依法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产生 责任竞合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但在以往的法律中一直没有明确规定。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首次对责任竞合作了明…  相似文献   

10.
法言法语     
《中国卫生法制》2010,(6):64-64
行政责任追究与行政责任免除 行政责任(administrative liabilities)又称行政法律责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损害行政法保护的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或国家社会公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关于行政责任含义,我国行政法学界主要有下述三种观点:相对人主体说、行政主体说和行政法主体说。  相似文献   

11.
叶知年 《中国律师》2003,(10):33-34
违约责任乃当事人违反合同规定的义务,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而归责原则就是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违约责任成立的法律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颁布之后,民法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我国违约责任采取严格责任归责原则。那么,我国违约责任是否承认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学者间有不同看法。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我国违约责任到底采何种归责原则,学者间存在争论,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亦是主流观点)主张为严格责任原则。第二种观点主张为过错责任原则。第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行政法律责任,目前理论界虽有论述,但存疑颇多.本文试就行政法主体对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略作探讨.行政法律责任,也称为行政责任,理论界一般是指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应负的法律责任或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即将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者仅限于行政机关和其工作人员,排除了除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行政法主体在行政法上的责任问题,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欠妥当的.首先,行政法律规范全面规定了所有行政法主体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行政法规范形式往往对法律责任作了专章规定.就规定的法律责任类型而言,包括了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民事法律责任三大类;就规定的法律责任主体而言、除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外,更多的则是有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等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我们不能不顾行政法律规范的客观规定,而  相似文献   

13.
宏观调控行为是一种新型的政府行为,其法律责任归属于经济法责任,在经济法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我国宏观调控行为法律责任的立法现状与责任特点为立足点,在阐释其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实现宏观调控行为法律责任的几点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宏观调控行为法律责任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律系师生就我国《婚姻法》的修改举行了一次热烈的研讨会。现将有关讨论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配偶权和第三者法律责任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第三者的出现对社会道德产生了不容置疑的的冲击,单靠道德规范第三者的责任是不够的,还必须用法律来规范第三者的责任,以追究其过错责任、赔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者只能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而不应通过立法来追究其法律责任。假如原来的婚姻是个没有爱情的婚姻,则该第三者既不该承担情感上的责任,也不应该承担法律上的责任。也有人认为,追究第三者的法律责任首先…  相似文献   

15.
论倒签提单行为的性质及法律责任的追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倒签提单纠纷的日渐增多 ,对此种行为的法律属性的界定及法律责任的追究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甚或难以回避的问题。对此 ,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笔者在对这些观点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谭丽 《法制与社会》2014,(11):284-285
所谓酒后代驾,是指由非车主本人驾驶机动车所有人的车辆,将饮酒后的车主连人带车送达目的地的法律行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数量大幅增加。而驾驶员们的素质并没有得到普遍提高,侥幸心理的存在和法制观念的淡薄导致了醉酒驾车事故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将醉酒驾车入刑,使醉酒者投鼠忌器,也为酒后代驾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由于目前我国对于代驾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行业内部缺乏统一的服务规范和监管措施,导致一旦发生事故之后往往因责任划分不明,给各方当事人造成诸多困扰。为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从酒后代驾合同性质及效力入手,分析代驾法律行为的属性及特征,进一步阐述代驾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则问题,从而辨明各方主体的法律责任形式,以确保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对酒后代驾行业今后在我国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各国都高度关注内幕交易,从逻辑上说,对证券内幕交易进行打击,首先要对内幕人员的合理范围进行法律界定。美国以内幕交易归责理论为理论基础追究内幕交易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犯罪主体范围随归责理论的发展逐渐宽泛。我国禁止内幕交易的立法较晚,刑法理论界对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还是一般主体存在争议,核心问题是我国对内幕交易主体的界定范围过于狭窄。  相似文献   

18.
证券发行失败的原因分为市场原因和法定原因两种。对证券发行失败追究法律责任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而且有助于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活跃证券投资市场。旧《证券法》侧重于追究发行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新《证券法》突出了民事责任,对发行人、保荐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责任及归责原则都有明确规定,在法律责任方面有了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乱纷纷的杂物从各种体面的现代化小区高层落下,砸坏了过路行人,也砸晕了法律人。关于高空抛物的法律责任,不同观点的法学专家、法律人、业主、物业公司,乃至政府职能部门,争论不休,至今连个取信于多数人的主流观点都没有。但实践不能等待,法律必须给予一个现实的解决办法,哪怕只是权宜之策。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的法律界定及法律责任、诉前证据保全的适用条件等研讨观点进行了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