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死刑制度的存在历史,可以追溯到奴隶制社会时期。在由奴隶制社会逐步发展到封建制社会,再由封建制社会发展到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死刑制度一直被传承着。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死刑制度的存废逐渐成为刑法学家们争议的焦点,而死刑逐步废除说得到了大量学者的支持。在这一学说中,强调了死刑制度现今存在的必要性与死刑罪名逐渐减少的必然性,为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可行的阶段性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通过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政治需求和民众的普世价值两个方面,简析我国死刑制度长期存在的历史缘由。  相似文献   

2.
法治思想虽然产生于奴隶制末和封建制初,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法治的内涵、外延不同。我国对法治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和曲折的经历。本文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在检察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意义及指导作用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略论宪法产生的文化条件朱福惠,范毅一宪法为什么只能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我国宪法学界对此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意见认为:"宪法是对民主事实的确认,是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民主这种形式很适合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所以,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里不可能有有宪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古代和近代立法信息公开情况初步作了梳理和研究,逐一分析了我国奴隶制时代、封建制时代和近代中国等各历史时期的立法信息公开情况,以期为我国立法史研究、特别是立法信息公开史研究填补一点空白,为推动当代中国立法公开工作提供一点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力 《法学研究》1990,(4):73-76
春秋末期,郑、晋两国相继"铸刑书(鼎)",公布了成文法,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奴隶制法律形态转变为封建制法律形态.那么,为什么成文法首先在郑国、晋国出现呢?春秋末期,正是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法治思想虽然产生于奴隶制末和封建制初,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法治的内涵、外延不同。我国对法治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和曲折的经历。本文按照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层进行了解读和剖析,分析总结了我国法治的发展进程,着重论述了依法治国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当中的作用关系,提出了对依法司法及依法行政的几点改革希望,并对法治、宪政、人权、政权、经济、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古代民法的性质和规模,独特的经济制度、政治结构加上立法传统、礼制和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我国古代民法特有的面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长期社会实践的成果之一,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具有不得不然的历史合理性,也具有积极的正面效应和古为今用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崔兵亮 《法制与社会》2011,(19):226-227
为了分析社会历史进程,马克思考察了东方社会的中国,并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根据对土地所有制的分析,马克思区分了原始公社和亚细亚形态,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不是专指中国社会发展特征,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学意义上的概念。而是指人类古代奴隶制社会经济形态中具有东方奴隶制特点的奴隶制生产方式或东方类型的奴隶制社会。  相似文献   

9.
上一期我们讲了我国奴隶制法律制度的三个问题,这一期,我们从第四个问题开始,讲我国封建制的法律制度.四、我国封建制法律发展的概况及其基本特点我国封建制法律的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的进展缓慢的历史.而"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制",因此,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法典文献资料.马克思说:"在历史进程中,掠夺者都认为需要通过他们自己硬性规定的法律,来赋予他们凭暴力得到的原始权  相似文献   

10.
罗马法是对世界法律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法律体系,它对日耳曼法和教会法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作用于奴隶制社会与封建制社会,也促进了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对后世欧洲地区的法、德、英、意等许多国家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任何思想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条件下产生、并为它服务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儒法斗争为中心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现象,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这个社会大变革时代特定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下的产物。随着秦、汉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的那种儒法斗争也就结束了。但是,“四人帮”  相似文献   

12.
自从法律在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历史上已经有过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种类型的法律。奴隶制的法律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体现着奴隶主阶级的意志,是奴隶主对奴隶实行专政的工具。这种法律规定,奴隶不仅不算是公民,而且不算是人,只是一种会说话的物品,奴隶主  相似文献   

13.
中古代阶级社会,在绵亘四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历代王朝因因相袭,在商品经济发展债权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债的体系,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世亦多有影响。本文以奴隶制向封建制发展为线索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14.
封建成文法典《法经》高战胜战国初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初步形成的历史时期,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需要,当时最著名的法家人物李悝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法经》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盗法》,是保护封建私有...  相似文献   

15.
<正> 财政法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法律部门,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政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在由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制国家、再向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化中,财政法律也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在现代社会中,财政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财政法律与宪法、行政法、金融法等外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与预算法、税法、成本法、  相似文献   

16.
死刑的价值在中国几千年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中,从来就没有受到过否定的评价,死刑作为一种最为悠久的刑罚,其在古代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现代社会又为何一再成为讨论的焦点?本文旨在对死刑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进行探讨,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死刑的特点,希望能对当代死刑制度的价值探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法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社会科学。但是,不少人对法学是生疏的,长期以来人们对法学重要性的认识还停留在必然王国的阶段。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法制建设,因此有大声疾呼的必要。我们国家在历史上经历过奴隶制、封建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等阶级社会,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专制主义的特点是要求绝对的服从,实行恐怖统治。在专制主义制度下,法律是专门用来对付臣民  相似文献   

18.
法制现代化既是创新的过程,又是连续的过程,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以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法文化传统为历史起点的。而金朝作为中国法制史上重要的一环,对其法制发展的研究,更加有利于我们对中国法制史的借鉴。金朝由奴隶制建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兴盛,向封建制的过渡,其法制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并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9.
《周易》是现存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占卜之书。其中分散地记载了不少古代关于讼事、刑具、刑罚等内容,它反映了夏商周时期以及更早时期的刑事法律思想和做法的一些痕迹。由此,使我们看到,奴隶制国家的起源和刑法的产生不是以那一天为界限,而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较长的历史过程。难怪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从黄帝到虞舜时代,已经出现了国家的雏形并逐渐发展到初步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组织。为此,笔者认为,《周易》正是这个时期社会内容的反映,并一直影响到三代奴隶制国家刑事法律的制定和奴隶制国家刑法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汉文帝除肉刑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奴隶制五刑终归被打开了缺口,开始向封建制五刑过渡",刑罚体系由野蛮、残酷走向文明、人道。可文帝除肉刑后世也多非议者。应该如何看待汉文帝除肉刑,需要对除肉刑的原因、内容、社会效果及意义做全面探讨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