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完善中国的应急志愿服务法律保障体系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于川  梁爽 《河北法学》2011,29(5):56-64
应急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志愿服务组织者在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中提供、开展的志愿服务。应急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特殊形态,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危害的严重性和公共性、时间的紧迫性以及采取特殊措施的必要性等特点,法律应当就应急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组织与管理机制、组织化与专业化保障以及应急志愿者面临的特殊风险及其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规定,通过法律保障发挥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应对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对应急志愿服务作出积极回应,加以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研究"雅安地震"和"汶川地震"中的志愿失灵,以及借鉴国外环境突发事件志愿者服务应急救援的体系建设的经验,探求我国在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中志愿失灵的现象及其原因,重要的是避开了志愿者日常服务的一般性研究,而是将其置于国家环境突发事件的紧急状态下,结合政府的应急管理,在法律层面重点探讨突发状态下志愿失灵问题,将着眼点放在国家环境突发事件中配合政府应急管理的志愿服务上,并且阐述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如何预防和治理志愿失灵,让志愿服务有序、有效地参与应急救援,以期构建国家环境突发事件的志愿者应急救援体系。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志愿服务始于十九世纪。当今已有数十个国家制定了志愿服务专门立法,而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起步较晚,志愿服务的立法也较晚。当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志愿服务统一立法规范。由此,本文将通过比较国外现行的志愿服务立法及相关政策,分别从志愿者的权利义务、志愿者组织以及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探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众在自然灾害中作为应急志愿者而在救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组织性、有序性和专业性,一定程度上也加重救灾负担,同时也给自身安全增加风险。日本的志愿者救灾活动有比较长的历史,也建立了比较规范的管理体制,国家对社会自发形成的应急志愿者在组织、协调、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应急志愿者服务现状,借鉴日本应急志愿服务的优秀经验,为完善我国应急志愿者服务提出合理的管理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魏承帅 《法制与社会》2010,(24):177-178
高校志愿者组织作为志愿服务的主要主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效用。为了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优质化、社会化、规范化,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基于志愿失灵视角,首先分析了高校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然后针对志愿者组织失灵的困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不断壮大的志愿服务队伍在社会公益、环境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制定全国统一的志愿服务法律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通过考察我国现有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中对志愿者权利、义务的相关规定,从外附激励、内滋激励两个视角探讨了法律对志愿行为的激励功能,以实现有效地保护志愿者权利,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纵观世界法治健全的国家,志愿者服务法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志愿者服务立法的历史起源,现代西方各国志愿者服务的相关立法和政策,谈谈对我国志愿服务的立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校青年志愿工作对凝聚青年学生、推动共青团整体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需在共青团工作体系谋划和开展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本文指出应始终坚持着眼发展、着力建设的基本思路,在不断深入做实志愿活动的基础上,推动创新,实现共青团组织志愿事业新发展,将青年志愿精神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无论是仅在我国还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能够形成一套完备的、专门为大学生志愿者构建的社区矫正参与模式,而且现有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的案例中,在矫正服务的方式方法,甚至是矫正队伍本身的建设方面,都存在着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资料综述及比较探究和策划、组织以及实际参与大学生志愿者社区矫正志愿服务,明确大学生志愿者的定位,合理地运用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适当地改进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形式,充分地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为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提供理论及事实依据,促进具体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规范机制的可行性方案的提出,促进社区矫正志愿工作逐步走向操作规范化和技术成熟化。  相似文献   

10.
川东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服务川东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公民志愿服务意识的普遍缺乏、组织方式的单一化、志愿服务的风险缺乏政策与法律上的保障、资金缺乏等都是川东大学生志愿者行动面临的困难,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大力推动志愿者行动向社会化的运作方式转变,为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发展提供机制上、政策法律保障上、资金及其奖励制度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作为学校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着眼于提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与学校育人理念的紧密度,使两者充分对接,引领学生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除了奉献爱心,同时能展示特长、挖掘潜力、提升价值,以志愿者服务实绩丰富学校育人内涵,打造学校志愿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2.
李清 《政府法制》2012,(19):23-23
志愿服务需要所有有能力者积极参与,当然也包括公务员。但需要指出的是,既然是志愿服务活动,就应当主要由社会力量主导。政府可以对志愿服务给予支持,包括政策与经济上的,公务员也可以当志愿者,但政府组织公务员做专门展示,去“引领”志愿服务,是喧宾夺主的行为,有违志愿服务的本意,也不利于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芸婧 《法制与社会》2012,(17):188-189
社会管理创新强调的是“政社分离”,即政府和社会相互分离、相互合作.志愿者服务作为社会公益的一方面,对有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志愿者服务品牌不仅扩大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气氛,更能激发社会管理的活力,实现政府和社会互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娟 《行政与法》2007,(12):101-103
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由于志愿服务理念不普及,志愿组织的管理、运作不规范,活动资金严重短缺,影响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必须从政府与志愿组织本身寻找构建志愿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政府应从法律制度层面为志愿服务组织的成立、发展提供宽松的法制环境,志愿服务组织要强化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基层团支部作为高校党团工作的重要依托,是最基层的学生团组织,在基层团支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提高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学生之中的普及率,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有利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在基层团支部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应当着眼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应当重视对大学生志愿者个体的关注,应当重视在大学...  相似文献   

16.
防范志愿者可能遭遇的各类风险,不仅是平安奥运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奥运志愿者以及今后各类大型赛会志愿者自身权利的诉求。首先,要尽快完善立法,强化志愿服务风险防范法律保障。目前尚无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志愿服务的法律主体、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不明确,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敏 《行政与法》2008,(4):80-83
自1981年中国政府代表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代表在北京签约决定互派联合国志愿人员以来,中国与境外的志愿服务交流不断加强。2008年奥运会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越来越多的中国志愿者将走出国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但中国志愿者出境从事志愿服务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并未引起学者尤其是法学者的足够重视。本文在考察我国地方和国外立法实践的基础上,分别从中国志愿者出境问题和相关法律冲突解决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以推动境外志愿服务活动沿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政府转型和社会力量有序发展,社会组织成为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其应急协同能力成为政府部门管理社会组织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援的现实情况、中国国情和社会组织本身的独特性,客观地分析了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应急协同能力指标体系,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模型,并以北京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为研究实例进行了评估验证。研究结果为科学认识社会组织应急协同能力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和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徐丽  林锦莲 《法制与社会》2013,(18):190-191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表现之一。在新的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弘扬志愿精神,服务社会大众,是高校和地方团委做到"两个向下"的重要途径。校地志愿者资源的不平衡,志愿工作开展的"断层",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匹配校地志愿者资源,加强二者之间的协调和利用,是作者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抛砖引玉,不断促进志愿服务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透过巨灾应对工作经验可以看出政府应急与社会应急的不同角色和分工;志愿者在"5.12"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的社会应急能力建设与志愿服务法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专题调查获得的研究结论证明了相关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鉴于此,从志愿服务法制、社会动员法制和公共应急法制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国实际出发,应思考加强社会应急能力建设和完善应急志愿服务立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