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冬 《重庆行政》2008,(5):53-55
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们行为的背后往往都潜藏着深刻的利益动因。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引发了社会政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对市场作用的揭示沈端民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熙熙”“攘攘”或“来”或“往”而逐“利”之地,通常谓之市场。市场是历史的产物,始名“市井”。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艰苦地向前探索,发展...  相似文献   

3.
佐人 《现代领导》2008,(3):37-37
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私有制社会里,不论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有一些人“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曹植:《白马篇》),“克制利己主义,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别林斯基语),并不将追求个人的名利当作人生之目的,为民族、为真理作出了牺牲,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论欲望     
大干世界,花花绿绿,有几多的精彩,也有几多的诱惑。名利场上,蝶乱蜂喧,有的人为名而活着,有的人为利而活着,更有的人为名利而活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是有种种欲望的。人人都希望过上好日子,没有谁愿意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环境中煎熬;人人都希望拥有尊严和体面,没有谁愿意忍受鄙夷和蔑视的屈辱;人人都...  相似文献   

5.
龙香玖  周剑 《新东方》2006,(10):34-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改革发展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积极统筹协调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关系。一、利益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生产和交往的内在动因和重要目的。社会是由许许多多单个的人所组成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就是一个利益主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在为追求和实现一定的利益而存在着。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指出,历史“不…  相似文献   

6.
吟诗作文讲究一个“境界”,无“境界”者味同嚼蜡。但人赚钱花钱扯到“境界”,一俗一雅,一浊一清,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不是一句很有些古老的话么?  相似文献   

7.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些人为了攫取蝇头小利竟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竟然打起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旗号。  相似文献   

8.
我们已进入了一个追求利益的时代上海师大副教授桑玉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改革开放似一阵强劲的春风,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吹来了一个追求利益的时代。捧惯了铁饭碗,吃惯了大锅饭的人们,如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追求起各自的利...  相似文献   

9.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各种纷繁复杂的景象令人眼花缭乱。早在汉代,司马迁就以其如椽巨笔深刻地描绘了一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繁忙"世态。面对历史长河中的无数烟云,贤人智者们上下求索,期望在洞察事物表象、探求世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导人们在现实  相似文献   

10.
茫茫商海,熙往攘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可有些商家牟利求财却离了经,叛了道。近期媒体披露的一系列奇闻,真让人触目惊心。一些酒楼、门店在悬出广告,打出招牌,招徕员工,聘请“形象大使”时,颇费了一番心机:你雇“汉奸”作保镖(让保安人员身着抗日时期的汉奸服饰),我送“美女”让你包(广告的美女图下写着“等着你来包”);你请慈禧作代言,我借拉登作商号。他们的所作所为,遭到了大众的谴责和舆论的批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精神滑坡的现象。对此,李鹏同志曾郑重指出:“我们不能当经济上的巨人,精神上的矮子。如果那样,就失去了社会主义的意义。”回顾历史,环顾现实,李鹏同志的话是多么深刻,又是多么发人深省啊!旧社会崇尚升官发财,只有在朝为官、腰缠万贯,才算出人头地,被人们视为“人上人”。在这种人生观、价值观的支配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官僚政客争名于朝,逐利于市,尔虞我诈,巧取豪夺,国家腐败不堪,人民怨声载道。解放后,人们在党的教导下,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2.
书斋     
《小康》2013,(4):95
《钓鱼岛背后的货币战争》作者:黄生出版时间:2013.2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切现象的本质都是利益。商品经济下货币和汇率是一切经济活动和利益的总源。钓鱼岛海域风云变幻,乌云密布,战争似乎一触即发,这其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玄机?是利吗?钓鱼岛争端背后的操纵力量到底是谁?中日钓鱼岛之争,名为中日领土争端,实为货币战争,是美国全球货币战争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2012年最残酷也是最惊心动魄的货币战争。由于背后的因素,导致了钓鱼岛领土主权的争夺,变得越来越复杂,博弈的因素越来越多。别具一格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潘石 《长白学刊》2010,(6):82-87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不能不涉及人类的本质属性问题,即人性问题。人性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心脏”,自然构成经济学之基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人依赖于自然界又主要在人类社会中活动,所以人必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性是其社会性的基础与奈件。经济学视阚中的人,绝非孤立的人,而是社会中的人,其中主要是“经济人”。“经济人”的本性,绝非单纯是“利己”的一元性,而是具有“利已”与“利他”二元性,其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利己性与利他性二元属性的综合或复合体,是利己与利他二元属性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五四之前 ,青年毛泽东为了寻求社会改造的“大本大源” ,而研究哲学、伦理学 ;因为揉合中西哲学思想而形成独具风格的社会改造思想。哲学、伦理改造只是社会改造的手段和路径。哲学、伦理学是人们“言动之准” ,“范人之行” ,是发挥“心力”的必由之路。唯有如此 ,才能“动天下之心”。“天下之心皆动 ,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天下之事可为 ,国容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1 ] 我们认为早年毛泽东这一探索成果对于后来他一生注重哲学研究 ,强调思想改造的作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等等有许多内在的联系。研究它有助于进一步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5.
义与利及其相互关系是一个古老又常新的命题,古今中外阐释颇丰,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利”即利己,就是个人利益;“义”即利地,就是他人利益,包括公共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又与利孰轻孰重,如何取舍,实质上是人类价值取向的核。C内容。不同社会  相似文献   

16.
因为中国足球队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如今又来了个洋人施拉普那挂帅,再战如何?先不忙断语。于是,“足球是圆的”这句话竟成为神州名言,天下老幼皆晓。在我看来,圆型的足球不仅仅专利属于绿茵场。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  相似文献   

17.
让我们同行     
残疾人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自有人类起,就有了残疾人问题;说它崭新,是因为残疾人问题已从民政社会学中分离出来,演变和派生为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门类的边缘社会科学—一残疾人社会学。按照优胜劣汰的一般规律,残疾人似乎早应被自然淘汰了。然而优胜劣汰规律不适用于残疾人问题,因为健全人不都属于“优”,而残疾人也不都属于“劣”。人类社会发展史,也从来不以人的身体是否健全或残疾为标准,去评价成败和推断英雄。司马迁并没有因惨遭宫刑的耻辱而消沉,他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写出了恢宏的巨著《史记》,…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我们如今是生活在“圆”的世界之中,也有人说,我们是挣扎在“网”的社会里,而我却说,每个人都是运转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圈”中。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发“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的感叹,一个“围”字圈就了大千世界纷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这种紧张的人际关系氛围的产生,皆为受制于社会上各种各类的“圈”。一日由地缘关系形成的宗族圈。在远古时代,人类按血缘划分人际关系,但当人类进入丁以地缘划分人际关系范围的时代,就产生了以  相似文献   

19.
“利”字本身是一个中性词,并不是坏的,看你是利已还是利他,利他就是仁义,只利己不利他就是不仁不义。人人都能利他了,这个社会自然就能够和谐了。  相似文献   

20.
墨子学说的核心是兼爱和尚同。经验主义的思想方法使兼爱原则在墨子那里成为交相 利的实际行动。但是墨子却在交相利中剔除了己利,并把利己当成天下大害之根源。这 样,他就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困境:如果承认己利的合法性,就与爱人利人的博爱原则相违 背;如果否定己利,交相利又难以成立。实际上他选择了后者。他的博爱原则也伤害到了 社会的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