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必须由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积累制。但在转制过程中产生了隐性债务问题,这个问题目前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已成为新旧体制转轨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及时、合理、有效地解决隐性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2.
政府隐性担保债务是武汉市在清偿和处置政府性债务中面临的一大瓶颈。存量巨大、集中到期、新增债务刚性需求等特点使这一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由财政分权引起的城市建设投资问题、法律法规对地方融资政策要求严格问题和武汉市武汉城投集团本身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了武汉政府隐性担保债务。贯彻新《预算法》的要求,借鉴《试行办法》的发债经验,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武汉政府债务仍有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翠霄 《法学研究》2003,(6):87-105
在我国计划体制的养老保险制度下 ,国家承诺在职工退休时为其提供养老金待遇。但当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改革为统账结合制以后 ,新制度下的社会统筹账户基金因不足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而出现了巨额的资金缺口 ,这笔资金缺口构成了我国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国家因其承诺而成为这笔债务的义务履行者。为了保证国家有序履行此债务 ,则需要制定专门的历史债务偿还法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5.
我国长期以来对地方政府债务采取行政控制,但效果不佳.自分税制改革以来,虽有预算法明令禁止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绩效考核决定官员升迁,但因地方人大弱化,举债无风险、高效益的潜规则等促使地方政府官员肆意规避预算法等法律,滋生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因行政控制惯性和国务院地位及其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仍由国务院主导、实行行政控制,但实践经验表明行政控制效果差,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转轨,从行政控制转向规则控制路径,实施法律监管,完善债务信息公开、风险预警、责任追究等方面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李桂平 《法学》2004,(9):92-98
政府或有债务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累积的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道德软约束带来的 ,财政法律规范硬约束的缺失是其根本原因。控制、解决政府或有债务道德风险的根本途径在于完善的财政法律制度安排、充分的信息披露与社会道德理性的整体提升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王世涛 《财经法学》2021,(1):86-100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处理应当遵循宪法逻辑,即政府与公民是一种信托关系,只要公民权利的需求仍在,政府就没有破产的理由。因此,地方政府破产只是财政破产但行政不破产。在地方政府破产重整程序中,地方政府提供的保障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优先于地方债的债权,因为前者保护的是大多数人的基本生存权。诉诸民主体制才能从源头上控制政府的发债权进...  相似文献   

8.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可以被认为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公共事务治理层面上的一个缩影。面对政府与市场可能出现的“双重失灵”,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就具有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须以政府的合理赋权为前提,以明确双方的角色定位为基础,以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为保障。在慎重选择双方合作模式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非政府组织的运行机制,以便为双方开展不同层次上的多种合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国北方一个农业镇推行"村村通"修路工程的故事片段,讨论了以下两个研究课题:第一,国家政策、政府官员以及村干部在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那些始料未及的导致集体债务和削弱集体治理的后果;第二,地方制度和社会关系在动员资源、解决问题和应对危机过程中的作用。这些故事片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来审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国家的视角"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也逐渐的开始显现,目前存在着法律、偿债能力、信用等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是有涉债法律制度不健全、《预算法》监督体制不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不完备和融资运作平台不规范四个方面造成的.因此,本文建议通过积极建设中央、地方事权及财权划分法律制度、健全法律监督体制等措施一一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1.
马玮  张伟 《行政与法》2005,(12):34-36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政府法治论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础的一种学说有着丰富的内容。作为一个尚处于提出和初步论证阶段的理论,“政府法治论”在不断完善后,必将成为一个日益成熟且具影响力的学说。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全球化、市场化和民主化的发展,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如何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有待于从理论上作进一步探讨。本文从理论上界定了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取向,探索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政府治理模式变迁:理论范式和实践绩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娟 《行政与法》2004,(10):7-9
自工业社会以来,从政府结构和治理方式选择的角度,大致可以把政府的治理模式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另一种是最近20余年新兴起的政府治理模式。有关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具有共识性的理论解释,但对于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则出现了不同的解释范式,而在实践中,新的政府治理模式也在试行之中。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思考——以“躲猫猫”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之中,它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石和灵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等快捷传媒促进了公众与政府的互动,使公众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与此同时,一些个案也折射出新的形势对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进一步保持并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就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论、体制和社会三个层面着重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民事诉讼第三审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尚豪 《法学论坛》2005,20(3):17-20
我国两审终审的民事审级制度,由于欠缺对审级制度功能理论和相关民事诉讼基本原理的考虑,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种种弊端,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建构第三审程序。在第三审程序中,应当只审理法律问题,允许当事人以协议方式越级向第三审法院上诉,并对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件实行特别上诉、最高法院提审和上诉许可制度。出于审理范围恒定原则,在第三审程序中,不得提起反诉、附带上诉。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之下,我们认为规范政府管理的要点主要有分权讲科学、责任讲明确、工作讲程序、控制讲回路和文化讲理念。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政府职能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理论的不同,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故我们应从政府职能价值观进行反思,并把我国政府职能的价值取向确定为市场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和电子政府这四种价值取向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是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给社会带来的严重隐患,进而分析了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政府体制,并对解决制约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的政府体制性障碍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这一理论对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比较符合世界范围内政府改革趋势,对于缓解社会危机,提高政府效率,优化公共服务有重大意义,对我国政府改革也有很大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