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前期英、美等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采取"不干涉"、妥协甚至阴谋牺牲中国的绥靖政策,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鼓浪屿事件"正是这一政策的一个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2.
东吁鏖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日本便集结重兵大举进攻缅甸,企图切断国际援华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瓦解重庆政府的斗志。同时,取代英国在缅甸、印度等国的殖民统治,扰乱英国的远东大后方,从战略上策应德国、意大利。为了粉碎日本的阴谋,维护太平洋地区的安宁,中、美、英三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结成了事实  相似文献   

3.
关于1941年的美日谈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1941年5月25日毛泽东曾在《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中指出:"日美妥协,牺牲中国,造成反共、反苏局面的东方慕尼黑的新阴谋,正在日美蒋之间酝酿着.我们必须揭穿它,反对它."近年来,又有一种相反的看法,认为1941年的美日谈判不具有绥靖主义的性质.究竟什么样的认识更符合历史的真理?本文拟从事实出发,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原沙皇的夏宫里,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了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主要计论如何尽快战胜德国,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和战后世界格局等问题。三国秘密签订了一个《雅尔塔协定》,以牺牲中国主权来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演变与国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共两党关系由于受当时特定的国际国内关系的影响与制约,不断调整变化。其中,尤其是美国作为战时中国的主要盟国,其对华政策的演变对中国国共两党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一 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是美国的“中立”到援华制日政策的过渡时期。 抗战爆发后的最初阶段,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微妙多变。其时,美国的远东政策处在一个转变时期,它一面对日姑息、妥协,参与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鼓动日本进攻苏联;一面又不愿把整个中国拱手让给日本。随着日美矛盾上升,美国逐渐由“中立”向援华抗战转变,援华制日因素逐渐成为美国政策的主导方面。1938年12月,美国首次给中国2500万美元的信用贷款;以后又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姿态,如提供经济援助、宣布中国适用于《租借法》、可以提供武器、派遣军官来华进行军事合作等。这些情况说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为了保护其在华利益,有了支持中国抗战的要求和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6.
<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位于重庆市渝申区望龙门街道解放东路街征收局6号,是一幢中西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国民政府外交部成立于1927年5月,当时位于南京中山北路32号。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迁渝宣言,外交部也随之移驻重庆。其主要职能是办理国际交涉,管理关于在外华侨、居留外侨、中外商业等一切事务,同时还管理驻外使领馆。国民政府迁渝之初至1941年秋,是抗战外交的"苦撑待变"阶段,国民政府外交部为争取苏、美、英等国的外援和建立远东国际反法西斯联合战线,以及为冲破远东慕尼黑阴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外交努力,最终在谋求苏联援助、美英援助方面取得重大成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战外交格  相似文献   

7.
30年代初,在欧洲,希特勒在德国攫取政权,叫嚷撕毁《凡尔赛和约》,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在亚洲,日本政府加速法西斯化,并开始了对外的侵略扩张。当时,各大国本应及时制止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和德国法西斯的重新武装,但英、法、美等国为了维护既得的利益,却开始执行了一条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  相似文献   

8.
1945年,是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恶魔的一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14年,终于驱逐了日寇,位列世界反法西斯大国,却依然遭受美苏两大国的摆布。因为中国是战胜国中的弱国。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雅尔塔举行三国首脑会议。会议的议题之一是讨论远东战局。对此,三国首脑商定,苏联必须在法西斯德国投降之后三个月之内参加对日作战。美、英两国为了促使苏联参战,就想方设法满足苏联在远东的利益。苏联的具体要求早在1944年底已经透露给美国特使哈里曼了。在雅尔塔…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三年十月,侵华日军攻陷武汉后便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变军事打击为主的策略为政治诱降为主,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进行了明的、暗的、军事的、政治的拉拢。抗日战争从此进入了相持阶段。在日本诱降政策的欺骗下,在国际上的远东慕尼黑阴谋的策动下,反共顽固派在统一战线内部逐渐抬头,先后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血腥事件。而我军在华中,除李先念同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汇》2007,(6):49-53
第6集 苏共的组织路线 1918年,刚刚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为了粉碎帝国主义扼杀苏维埃政权的阴谋,在英、法、美、日等协约国不承认苏维埃政权的情况下,列宁以战略家的胆识和眼光,提出与德国单独媾和。但是,他的提议在提出之初却被肯内大多数同志否决。  相似文献   

11.
1 1939年秋,“九·一八”事 变八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此际,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日本侵略者正疯狂地对八路军开辟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并不断派飞机对党中央所在地延安进行轰炸(9月 8日的一次轰炸,竟使50余名干部牺牲)。同时,因日本侵略者对国民党不断施行“政治诱降”政策,加之英美帝国主义施行“远东慕尼黑”政策,致使国民党内的投降派势力活动十分嚣张。在这秋风萧瑟、寒气袭人的境况中,为了使人们正确认识形势,明确斗争方向和前途,延安党政机关不顾敌机随时可能轰炸的危险,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对美、日、中、俄、德、法、英7国的综合国力评估项目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居第一,其综合国力值遥遥领先于其他6国;日本居第二;法、英、德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其综合国力约等于美国的一半;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接近美国的40%居于中国之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值居7国之尾,约占美国的1/4,法、英、德的1/2,俄罗斯的2/3。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1945年8月8日,苏联“履行在战败德国3个月后,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诺言”,对日宣战。然而,它履行其诺言的过程却步履维艰。1945年2月在苏美英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作出了在德国投降3个月后参加远东对日作战的承诺。雅尔塔会议后,在关于苏联参战的具体时间问题上,苏联领导人多次表示过,对日作战的时间要由中苏谈判何时能够圆满结束来确定。5月,斯大林对来苏访问的美国特使霍普金斯说,参战的具体时间将视雅尔塔秘密协定的执行情况而定,而雅尔塔秘密协定的有关条款则须经蒋介石同意。“假使蒋接受他的政治要求,那末红军…  相似文献   

14.
蒋叶俊 《当代贵州》2014,(21):28-29
正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会召开之际,中国瑞士自贸协定于7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中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中瑞自贸协定是一个高水平、高质量、互惠共赢的协定,协定的签订生效,将为中瑞两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和合作红利。在今年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中瑞对话"系列论坛成为关注焦点,中外嘉宾就中瑞自贸协定的发展前景以及具体的产业合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东道主贵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与英、法、美等国之间进行了多种心理战。其中之一就是邮票宣传战。他们授意各自的情报部门大量印制敌国邮票,通过邮票上的图文内容,在敌国中造成混乱。 英国针对德国的邮票宣传战,在伪造德国邮票时,将希特勒的头像换成党卫军首脑希姆莱的头像,以使希姆莱难堪。此外,还模仿德国1943年发行的希特勒政变19周年纪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伊始,日本悍然出兵中国,强占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由于当时的中国软弱涣散至无力维护自己的中立权,由于欧洲列强深陷战争泥潭无暇关注远东事务,也由于美国不愿为它的门户开放政策付出太多的代价,日本发现"独占中国的门户洞开着",于是在中国强占了更多的利益,打破了欧美列强于战前在中国达成的实力均衡.  相似文献   

17.
闻名的旅顺口1945年。收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决战的时刻,旅顺口的历史也书写了今世人瞩目的浓重一页。2月4日至11日,羟、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签订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协定》,其中有恢复租借旅顺港为苏联海军基地等条款。8月14日,国民党政府接受了雅尔塔秘密协定的条件,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关于旅顺口之协定》(以下简称《条约》和《协定》)。《协定》规定,“为了加强中苏两国之安全,以防制日本再事侵略起见,中华民国同意,两缔约国共同使用旅顺口…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的战略目标是:鲸吞中国,攻占东南亚和太平洋。日本的扩张计划影响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及其战略地位。但是美国对日本则推行绥靖政策,究其根源,主要是为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争夺欧洲,后争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全球战略服务的一种策略。这种欧洲和大西洋第一,亚洲和太平洋第二的战略思想,促使美国醉心于搞绥靖和远东慕尼黑,但到头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2001,(2)
1901年 9月 7日清政府与英、法、美等 11国公使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赔款银 4.5亿两。 1902年 4月 27日蔡元培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 1903年邹容《革命军》出版,该书阐述革命主张,流传极广,逾百万册。 1904年 11月光复会在上海成立。 1905年 8月 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06年冬孙中山、黄兴等在日本制定同盟会《革命方略》,备起义时用。 1907年 7月 13日秋瑾在绍兴起义,事泄被捕, 15日牺牲。 1908年 1月 13日中、英、德签订《津浦铁路借款合同》。 1909年“上海日报公会”成立。 1910年 11月 13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开同…  相似文献   

20.
袁南生 《湘潮》2006,(4):36-39
曾纪泽,湖南湘乡人,曾国藩的长子。1878年至1885年,他先后出任驻英、法、俄等国公使,前后达8年之久,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曾纪泽的外交实践证明,弱国有可能办好外交,而且弱国的成功外交,对于尽量减少强国的祸害,尽可能维护本国的利益关系极大。曾纪泽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通过外交斗争,对维护国家利益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外交家。有声有色的对英外交1879年1月4日,曾纪泽乘轮船首抵巴黎,然后转道伦敦,开始了他的驻外公使生涯。曾纪泽努力加强使馆的内部管理。他是我国勤俭办外交的先驱人物。出使英国后,他在自箴联中写道:“濡耳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