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杀性巴氏杆菌(以下简称巴氏杆菌)是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其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常常引起畜禽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畜牧业生产的很大损失。其所致的巴氏杆菌病是畜禽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巴氏杆菌取何种途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起发病,长期以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内源性感染,认为巴氏杆菌正常存在于动物体内,特别是呼吸道内,当遇到某些应激因素的影响,抵抗力降低时,就可侵入体内引起发病。另一种说法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在甘肃省兰州市近郊兴建了一些规模化养兔场 ,由于饲养管理粗放 ,环境卫生差 ,消毒不严格 ,由条件性致病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兔黏液性口鼻炎给兔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于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3年 3月在其中的 3家兔场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验 ,分离出了支气管波氏杆菌、巴氏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菌等条件性致病菌。通过隔离、消毒和注射兔瘟、兔巴氏杆菌和支气管波氏杆菌灭活疫苗 ,及采取其他针对性防治措施 ,较为彻底地控制了条件性致病菌对兔的侵害。1 发病情况兰州市西固区某兔场饲养种兔 10 0 0只 ,青年兔及仔兔 …  相似文献   

3.
对从山东某獭兔养殖场病死仔兔肺中分离的1株疑为巴氏杆菌菌株进行了菌落形态学观察及培养特性、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仔兔致病性回归试验、小鼠毒力试验,并采用PCR方法对该分离株进行了种属及荚膜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生化试验及PCR鉴定结果显示为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能引起獭兔仔兔肺出血、坏死,并致部分仔兔死亡。表明该分离菌株为比较少见的兔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导致猪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从送检病死猪肺中分离纯化出1株细菌,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反应、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并采用PCR对该分离菌株进行了种属及荚膜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革兰染色为阴性。生化试验及PCR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荚膜血清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对小鼠有强致病性。此次分离的这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形态结构和生化特性比较典型,毒力较强,且为较少见的荚膜血清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 1对用以检测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引物。对临床送检的有肺炎症状或萎缩性鼻炎症状的发病猪的病料进行细菌培养 ,然后挑菌做PCR ,同时对可疑菌落纯化培养后做生化鉴定。结果 ,从不同省 (市 )的送检病料中分离鉴定出 6 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 ,PCR检测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完全符合 ;该引物对其他 6种猪的常见呼吸道病原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 ;该PCR检测方法能检出CFU为 10 3/mL的巴氏杆菌模板。  相似文献   

6.
军团菌病又称退伍军人病,这是1976年7月在美国费城新发现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病原为嗜肺性军团杆菌(Legionelle pneumophila),又称退伍军人病杆菌( Legionn-aires’disease bacterium),由本菌引起的传染,称为军团菌病(Legionnaire’s disea-se,L.D.)。目前,认为这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与一般肺炎不易区别,可以散发,也可以流行,波及的范围广,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黑龙江省2个规模化奶牛场犊牛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笔者进行了病原的分离纯化,细菌16S rDNA基因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OmpH鉴定、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半数致死量试验、荚膜血清型分型及22种毒力因子的检测,以确定主要病原的种类、型别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死亡牛肺和患病牛鼻拭子分离的2株病原菌均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被命名为WC16551和LY0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与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达到99%以上。药敏试验显示2株菌均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LY01菌株的毒力明显强于WC16551菌株,2株分离菌均携带19种毒力因子,未检出hgbB、toxA和nanB三种基因。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导致2个牛场发病的主要病原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8.
鸡源肠道乳杆菌的分离与鉴定1)伏小平(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乳杆菌是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是动物肠道内的一种重要生理性细菌。其作用是在肠道内产生嗜酸菌素、乳杆菌素、过氧化氢等,对致病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并生成乳酸,防止肠道内有毒胺和氨的生...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从新疆某绵羊养殖场送检的病死羊的致病菌,对病死羊的心脏、肝和肺组织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纯化菌落进行种特异性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为了解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笔者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和异源性的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在BHI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色、光滑小菌落,革兰氏染色为红色的小短杆菌;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等,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生化特性;PCR扩增出大小为460 bp的种特异性条带和1045 bp的荚膜血清A型特异性条带,Blast检索结果与Pm的同源性为99.7%。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荚膜血清A型。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替米考星等7种药物具有敏感性;该菌株能够引起实验小鼠和兔的发病死亡,根据羔羊的发病情况和临床检查表明,本菌为强致病性菌株;将分离株培养物研制成不同佐剂的灭活疫苗探究其免疫效果,氢氧化铝佐剂灭活疫苗可以抵抗同源菌的攻击,保护率能够达到100%;对异源血清型Pm免疫攻毒保护效果差,对D型、F型和未知型的保护率分别为20%、20%、0。本研究成功分离出1株绵羊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从新疆某绵羊养殖场送检的病死羊的致病菌,对病死羊的心脏、肝和肺组织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纯化菌落进行种特异性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为了解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笔者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和异源性的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在BHI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色、光滑小菌落,革兰氏染色为红色的小短杆菌;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等,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生化特性;PCR扩增出大小为460bp的种特异性条带和1 045 bp的荚膜血清A型特异性条带,Blast检索结果与Pm的同源性为99.7%。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荚膜血清A型。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替米考星等7种药物具有敏感性;该菌株能够引起实验小鼠和兔的发病死亡,根据羔羊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本菌为强致病性菌株;将分离株培养物研制成不同佐剂的灭活疫苗探究其免疫效果,氢氧化铝佐剂灭活疫苗可以抵抗同源菌的攻击,保护率能够达到100%;对异源血清型Pm免疫攻毒保护效果差,对D型、F型和未知型的保护率分别为20%、20%、0。本研究成功分离出1株绵羊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作为体外模型,采用革兰氏染色法观察乳酸菌和致病菌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黏附特性;通过平板计数法观察乳酸菌对致病菌的黏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盲肠肠球菌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均表现出很强的黏附特性,黏附细菌数分别为每个细胞87、45、34个.黏附拮抗试验显示,3株乳酸菌均使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从来源于全国15个省份的180份临床猪肺组织样品中共分离到7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率为39.4%。利用PCR技术对所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荚膜血清型鉴定,其中A型菌株41株(占57.8%),D型菌株27株(占38.0%),F型菌株3株(占4.2%),7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中包括1株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占1.4%),说明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为A型和D型菌株。应用PCR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23种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基因的数量大多分布在15~19之间,平均携带个数为17.5个;23种毒力基因中,ptfA,fimA,hsf-2,sodA,sodC,ompA,ompH,oma87,plpB,exbB,tonB,Fur,hgbB的检出率在90%以上,而toxA基因的检出率极低(1.4%),并且在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未检测到t bpA的存在;分析毒力基因在不同血清型菌株中的携带及分布情况发现,A型的平均毒力基因携带数为18.2个,D型为16.4个;不同毒力基因在不同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唾液酸代谢酶基因nanB、透明质酸酶基因pmHAS及黏附基因tadD和pfhA在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检出率高于其在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检出率(P0.01);而黏附基因hsf-1在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在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检出率(P0.01)。对所分离菌株的16SrRNA基因进行测序,并与NCBI上公布的10株多杀性巴氏杆菌16S rRNA基因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7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分为2个亚群,亚群Ⅰ和HB03及3480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亚群Ⅱ则与HN06、Pm70、36950等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进化的结果说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亲缘关系与其来源、血清型及其导致的疾病种类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外家畜传染病的流行情况,除世界各地都有炭疽、巴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和猪的地方流行性肺炎存在外,在我们的亚洲邻国中,多数还有口蹄疫、羊痘、苏拉、猪瘟、狂犬病、鸡新城疫、鸡痘、鸡伤寒、鸡白血病和各种家禽的呼吸道传染病。印度还有牛肺疫。印度和阿富汗都有牛瘟,且曾于1969年蔓延到伊朗和巴林,1970  相似文献   

14.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是禽出血性败血症(即禽霍乱)的病原体,其抗原结构甚为复杂。中国兽药监察所以及河北、四川、吉林、广东等地对我国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K、O抗原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确认我国各地绝大多数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抗原为5,K抗原为A,( 5:A),但利用琼脂扩散法(Agar diffusion method)鉴定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热浸抗原的分析研究,报道较少。我们参考Heddleston的研究方法,对28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琼扩分型鉴定,以了解我国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为进一步研究各种分型方法的关系以及为研制理想的禽霍乱菌苗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5.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是常见于人畜肠道和呼吸道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畜的肺炎及局部化脓性疾患,而哺乳仔猪自然发生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病尚未见有报道。本文描述了通过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病原分离鉴定及回归本动物发病等综合诊断确证,营口市某种畜场哺乳仔猪发生了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病。  相似文献   

16.
牛水肿型巴氏杆菌病,发病快,病势猛,死亡率高。1975年秋冬季,荣昌地区陆续发生巴氏杆菌病,在水牛中大多为水肿型。经有关单位协同进行实验室诊断,为毒力较强的Fg型巴氏杆菌引起。鉴于过去对水肿型巴氏杆菌病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效果差,死亡率很高,因而改用中兽医针刺大脉穴,结合中西药物治疗的方法,先后在荣昌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修订行业标准《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NY/T 564-2002),改进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定群方法,制备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群抗血清,并建立了多重PCR,对53株菌同时用血凝方法及多重PCR进行定群。经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测定,制备的各型血清仅与对应型抗原发生凝集反应,表明血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定群抗血清。5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扩增出了相应的预期片段,PCR结果与Carter氏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可将多重PCR增添至行业标准中,用其代替原有血清学方法进行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定群。  相似文献   

18.
牦牛爆发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朱中武(西藏山南地区农牧局856000)列确(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牛巴氏杆菌病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广泛性出血为特征。牦牛巴氏杆菌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败血型和浮肿型两...  相似文献   

19.
曹素芳  黄青云 《中国兽医科学》2007,37(12):1058-1061
为了探索鸡IL-18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中的免疫佐剂作用,分别用共表达鸡IL-18基因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鸡IL-18真核表达质粒pcDNA3/c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混合物、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肌肉注射5周龄鸡,首免后每周采取外周血及外周抗凝血,应用ELISA和MTT法分别检测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二免后第2周用10 LD50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C48-1进行攻击。结果鸡IL-18能够明显增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显著提高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并且鸡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共表达时的免疫佐剂作用最强,能强有力地抵抗强毒菌株C48-1的致死性攻击。结果表明,鸡IL-18可作为DNA疫苗的一种理想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20.
以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肠道沙门氏菌、猪链球菌等12种仔猪致病菌为目标细菌,23SrRNA基因为靶基因,从GenBank中下载其23SrDNA全序列,在其变异区设计特异性探针,在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通过序列分析、PCR靶标与探针杂交试验,建立了有13条寡核苷酸探针和2对通用引物的仔猪常见致病菌基因芯片检测方法。以参考菌株粗提基因组DNA的10倍系列稀释模板做PCR,扩增产物与探针杂交,检出芯片的灵敏度为100fg。对33个参考菌株用芯片检测,结果有1例不正确,只鉴定到属;在61个野外分离株中,55株的芯片检测结果与生化或测序结果一致,有6例不一致,符合率为90%。初步研究证明,该检测方法能快速、有效地鉴定多种仔猪常见致病菌,但要区分某些细菌的致病株与非致病株,还要检测毒力/毒素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