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鸿伟 《政府法制》2009,(24):30-31
目前,报考博士学位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二是获得学士学位后6年或6年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历的人员,培养方式则分为“脱产”和“在职”。现在,“博士书记”、“学者官员”的称号随处可见,在职官员追求高学历、高学位利弊的口水之战此起彼伏,一些党政部门和高校也每每成为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2.
吴之如 《政府法制》2012,(16):48-48
《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有不少官员只要递交论文就可以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被称为论文博士。种种质疑,让“论文博士”这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互联网上许多声音将此事与“滥发文凭”、“大学行政化”、“利益合谋”联系在一起。如何防止论文博士成为学历腐败的通道,成为有关部门的一道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正部级官员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他们不同学历阶段的专业结构,从学历、年龄结构和年代背景分析了中国正部级官员的现状.了解不同专业、不同学历背景对官员仕途的作用,并得出结论:我国正部级官员本科学历以工学为主,硕士博士学历多以法学、管理学、经济学为主,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当下少数官员自律意识较差,当了官,什么东西都想捞到,本来学识有限,学历不高,派秘书听上几堂课,拼凑一篇所谓的学位论文,就成了“博士”:一直搞行政,平时根本没时间做科研,但因为拥有人脉,弄得到重要课题,摇身一变即为课题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5.
王成 《政府法制》2007,(19):19-20
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如今,一些官员的学位年年看涨,文凭越拿越高,似乎官帽一变大,文凭也必须"更上一层楼",这才能显示出能力与学历的匹配,水平与身份的统一。然而,这些文凭都是真资格的吗?其中又有多少水分?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的政府机关引进博士从政现象成风.这些引进来的博士,有些在政府某一部门任一定的职务,大多则任政府副县长等职。博士从政有利于改善领导干部学历、年龄结构,提高政府行政决策水平.但博士从政也有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概括起来便是博士从政“四忧”。  相似文献   

7.
祝炳琨 《政府法制》2014,(10):19-19
官员读博士“图虚名,招实祸。真想建议中组部把这些博士招来考一下。好几个贪官都是博士。我抨击不学无术、注水的博士。”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孟学农,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番话引起人们注意。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十八大以来,副厅(局)级以上落马官员超60人。其中,博士学历官员至少12人,约占落马官员的五分之一。而官方去年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迄今共培养50多万名博士。  相似文献   

8.
目前,报考博士学位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二是获得学士学位后6年或6年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历的人员,培养方式则分为"脱产"和"在职".现在,"博士书记"、"学者官员"的称号随处可见,在职官员追求高学历、高学位利弊的口水之战此起彼伏,一些党政部门和高校也每每成为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29日,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一名硕士报名参加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的考试时被拒之门外。招考单位的理由是因为该硕士学历不符合招聘要求上的“全日制”规定。
  据报道,鹿城区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的条件中关于“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的认定,由鹿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而该局已经先行统一认定“国外学历学位不属于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学位”,根本不去理会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该局认为,国外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而非全日制,而“普通高校”特指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高等学校。根据规定,认为被拒的“海归”不符合“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条件似乎也无可厚非。然而,该局拘泥于所谓的“规定”,这种故步自封、刚愎自用的态度,着实反映了该部门令人生厌的工作作风,也反映了同级部门之间、不同等级的不同质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统一协调能力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凌子 《政府法制》2012,(14):28-29
如今博士的称谓广为人知。所谓博士是指获得了“博士”学位的人,一些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往往也被称为博士。但在中国古代,博士则是一种官职。  相似文献   

11.
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失去了博士学位,甚至丢掉了乌纱帽.近年来,中国逐渐兴起官员博士热.然而,发端于中国民间的学术打假,却似乎呈现出打假之“刑”难以“上大夫”.对此的解释很可能是针对官员的学位论文适用“特别规范”,从而使得官员容易游离于必要的学术诚信监督之外.中西对比,并不希冀能够提出所谓对策,而意在借此“打假门”,重新认识对学术造假“零容忍”之于培育和珍惜学术辉煌的重要.同时,也应当警惕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误读.  相似文献   

12.
郭文婧 《政府法制》2014,(10):18-18
全国政协委员孟学农将矛头指向官员出书读博,“我非常不赞成官员出书。还是多留点纸张,给孩子们印点经典读物”,“有些人(官员)读什么博士?图虚名,招实祸。真想建议中组部把这些博士招来考一下。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参加过一个反腐专题调查,据一些地方和部门反映,时下有些官员很热衷于“傍情人”,以有“情人”为荣,甚至攀比其年轻、相靓,将此视为有板眼有本事的表现。某官员在一次同僚聚餐中津津乐道“情人”时,仗着酒性嚷嚷道:“下回,咱们都把情人带来瞧瞧,看谁的情人像西施,谁的像五八怪……” 有人说,官员“傍情人”是反腐中一种“新动向”。其实,这又有何“新”可言呢?近年来,被查处的腐败官员诸如“皇城脚下”的陈希同、王宝森,“海南巨贪”戚火贵,“湘南烟王”黄大康,风流成性的孟庆平,以及女性贪官如河南的副市长陈桂玲…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生活》2010,(15):4-4
从2010年7月1日晚起,以打假出名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微博中以多项证据指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唐骏的“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和“卡拉OK打分、大头贴照相机”两项专利以及个人创建公司的经历均系造假。  相似文献   

15.
高校里的招生与上课规则,外人永远读不懂。明明每年都有硕士博士的统招考试.可还是有人能够获得竞试机会;明明大学是上课的地方可有些学生却可以堂而皇之地拒绝上课,并且还能得到校方的“保护”。如今“论文博士”这个新概念打开了高校乱象的潘多拉盒于;透过“论文博士”,我们找到了许多难以理解又“顺理成章”的怪事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五、六条的规定,要求学士、硕士和博士在科研能力上分别达到“初步能力”、“具有能力”和“独立从事能力的要求”。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的目的,科研训练成为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从各高校组织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场所和途径来看,主要有二种:一是在校内实验室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中得到训练;二是走出校门到企业参与科研与生产活动而得到训练。由于高校的科研经费相对不足,加之近年高校扩招,但师资未得到及时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黑恶势力呈不断发展蔓延的趋势。部分地区异常猖獗,甚至发展到公开与政府对抗,成为一个非政府“准军事组织”。黑恶势力的存在,严重地损害了地方经济的正常发展,破坏了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和危险性。究其原因,黑恶势力的迅速“发展”,固然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流动人口、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社会贫富分化的增大等社会转型时期的“综合症”有关,而政府官员充当“保扩伞”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以前,社会流行的“官员爱傍大款”的现象,现在变成了“官员爱靠大哥”。这也是当前职务犯罪中出现的一个新特点、新问题。所以,积极探索涉黑职务犯罪预防的新思路、新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作了一些粗略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这个经济统计数据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一部分官员的仕途沉浮,一些地方便难免盲目追求GDP的高速增长,进而形成了席卷当地官场的“GDP崇拜症”,使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员热衷于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9.
已被查处的腐败官员中,一些人拥有多名情妇,人们通常谴责其道德水准低下,而在专家看来,性伙伴越多,意味着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毒的几率越高。这是一个覆盖了3000名中国地方官员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忧虑。少数官员为易感人群15省市官员的个人性行为选择,也被纳入到此次匿名调查之中。调查报告称:“中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带来的社会文化多元化,也表现在官员的行为选择中。”对于“为了预防艾滋病,您个人的行为作何选择”的问题,选择“只与一位性伴侣交往”的近七成,选择“尽量避免婚外性行为”的约半数,选择“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三成多…  相似文献   

20.
马杰 《时代法学》2014,(4):117-120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相互承认问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外学位学历互认协议是中国与有关国家之间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讲中外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应该属于国际条约法的范畴,具有促进相关主体权益的保障、提供学位学历的法律保证、提高院校质量的可靠性、促进留学市场的规范性、增加中国教育的认可度、促进国际教育服务的自由化的法律效能。未来中外学位学历互认协议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协议内容更加细化、互认方法更加多元、互认协议更关注实施效果、互认协议与国内法的衔接更加完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