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着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首次从国家的层面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电影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一、电影业改革与发展历程从1905年电影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2.
恰逢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年之际,在审视中国电影业妁现状与发展的同时,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正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电影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电影在技术与艺术上的难以融合;观众人次、影院票房和放映场次的走势不容乐观;再加上电视给电影带来的强烈冲击。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恰逢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年之际,在审视中国电影业的现状与发展的同时,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正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电影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电影在技术与艺术上的难以融合观众人次、影院票房和放映场次的走势不容乐观;再加上电视给电影带来的强烈冲击.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言论自由的视角,通过对美国电影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结合我国现行电影管理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以及我国电影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试图在宪法学层面上阐明构建中国特色电影分级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对促进我国电影业法治化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灿烂辉煌,其发展的基本态势荦荦大者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从时间上审视,中国文化悠久,从未断裂;从空间上审视,中国文化有东移南迁的态势;从文化模式上审视,中国文化以农耕文化模式为主体;从动态角度来审视,中国文化呈多元格局;从学术思想角度来审视,中国文化是不断更替和调适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呈现的,大历史观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起源、变迁与发展方向的科学世界观。以大历史观为视角,从近代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大趋势中、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中、从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中、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发展中阐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历史逻辑,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有助于构建具有丰富内涵及强大说服力的中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社会现象,是中国特色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农民工与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着中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能够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本文从统一战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出发,阐述了统一战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从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着眼,分析了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作用;从加强机制建设方面,探讨了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作为指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基本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作为从客观实际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从纵向看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特征,从横向看,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人民性的的特点。实现中国现代化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0.
自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日益紧密,中国的联合国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深入发展。如果以时间为轴,从机构、学者、成果三个方面对中国的联合国研究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中国联合国研究的显著特点:从研究视角来看,中国的联合国研究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较为紧密,这使得学者偏重政策性研究,其目的在于为中国外交服务,并非纯粹学术研究;从研究领域来看,当前中国联合国研究的关注领域相对广泛;从研究资金来看,联合国研究资金相对缺乏,当前资金主要来自个人或研究团体的自筹;从联合国研究现状看,当前中国的联合国研究仍然呈现出"既前沿又边缘"的特点,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尚未达到"显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开始,30年来,中国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从经济体制改革到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历史已经证明并仍将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进程,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和保证。  相似文献   

12.
透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应该从三个层次上分析问题。从社会基本制度、社会发展方向和道路层次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着根本区别;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层次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一定的联系;从影响层次上看,资本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和危机。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视角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包括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彰显时代价值、强调思想意蕴,指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又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一起,系统地建构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从历程与趋势上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批判与继承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与先进文化的开拓者;从吸收与借鉴上看,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从运用与实践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从展望与期待上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历史性任务,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奠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这些规律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凝练和总结,如从存在形态视角、从空间范围视角、从时间视角、从历史尺度视角等来定位,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认知高度,而且更能透视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规范化有四个基本内涵:即依法治国内涵、充分协商内涵、建设性内涵、利益整合内涵。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规范化有三个途径:即从充分发挥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功能着眼,健全和完善专项机制;从有序发挥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整体效能着眼,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从稳定发挥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作用着眼,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钱穆从文化的角度探询现代中国的出路,回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文化危机。他从历史研究入手,对中西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未来命运做了比较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法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法律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了解中国法制建设的瓶颈。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过程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走中西法律结合之路,从传统文化里搜寻精华,从国情中发现规律,从西方成果中汇总经验,从移植法律中缩短距离,最终实现法律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实践观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的哲学根基。从“实践的优先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的主体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主体力量的发挥,属于亿万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事业。从“实践的价值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依归,立足中国实际探索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从“实践的理论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破浪前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进行实践观的解读,有利于拓宽其研究视阈,夯实其诠释力度。  相似文献   

19.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三重逻辑关系。指出: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共同富裕的研究亦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无法割舍。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相互交织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历史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理论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统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实践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是对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世界热议“中国问题”的一种回答。  相似文献   

20.
近期,美国兴起了关于“更加坚定自信的中国”的讨论。观察家们主要从中国在外交和经济领域内的言行、政策等方面界定“更加坚定自信的中国”这一概念,从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社会以及国际力量对比等方面分析中国更加自信的原因,从中国更加自信对中国及其与其他国家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并从美国和中国双方面分析了对这一概念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