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4年,菲律宾国内政治局势因为"猪肉桶案"而引发剧烈震动。众多参议员、众议员和政府高官被爆出贪腐丑闻。阿基诺因为"支出加速方案"被裁定违宪以及通过修宪以实现连任的企图而受到多方指责。经济形势在取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成果无法惠及普通民众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困境。菲律宾将中菲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的程序仍在继续。与美国、日本、越南等国关系的增强进一步刺激了菲律宾敢于继续恶化中菲关系的冲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2009年新加坡国内形势的简单回顾,主要分为经济与贸易、政府与政治以及外交与国际关系三大部分,最后对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以及2009年国内出现的新加坡研究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2009年泰国政治、经济和外交形势复杂,且三者相互纠结,互相影响.政治上,纷争仍未结束.经济上,第一至第三季度连续滑坡,到第四季度才实现增长.外交上,利用东盟轮值主席国地位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但泰柬关系的恶化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2014年,越南在经济领域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经济增长超出预定目标,连续三年实现贸易顺差,并创历史新高,且顺利完成控制通胀的任务,经济持续回暖。尽管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在当今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形势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越南的政治发展基本稳定,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的困难与挑战逐渐显露并考验着越共的执政能力。与中国的关系因南海争议陷入低谷。 相似文献
5.
2010年泰国政治、经济和外交形势都有较大程度改善。政治上,政府成功解决了3月至5月的国内政治危机,完成宪法修订,政府威信逐步提高;经济上,克服了政局动荡和自然灾害的消极影响,实现强劲复苏,全年GDP增速达到7.8%,创15年来最快年度经济增速;外交上,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等大国的双边关系,但与柬埔寨的关系仍未得到彻底改善。 相似文献
6.
2011年,新加坡顺利举行国会大选和总统大选,完成新老领导班子交接,但是大选结果也凸显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赢回民心是新一届政府的首要任务。在经济方面,新加坡经济增长步伐整体放缓,政府逐步出台系列措施进行经济重整,给长期依赖外来劳动力的行业带来阵痛。在外交上,新加坡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加深与中美的双边经贸、安全防务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中美在亚洲地区良性合作的关系。最后,本文对2011年境内外出版的关于新加坡的中文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回顾与介绍。 相似文献
7.
2012年是越南经济面临困难和挑战的一年。控制通胀和力保经济增长是越南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但在成功控制通胀的同时,经济却出现了下滑,且面临着企业经营困难、银行坏账增多、商品库存压力加大等诸多问题。相比之下,外交工作有序展开并不断拓展,经济外交成为重点。政治、社会领域则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2014年,新加坡政府在大选前推出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加大社会发展支出,为大选积极备战;经济方面,受外部经济放缓影响,新加坡国内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同比增长2.9%,政府推出措施推动产业转型,鼓励本土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外交方面,新加坡依旧表现活跃,继续加强区域内及与中美合作关系,同时拓展、深化与其他大国/地区的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9.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从这一战略部署出发,调整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事实上,之所以强调双循环,本质上还是一个外部性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化解中国经济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目前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任务.基于经济学关于外部性理论分析的基础,通过考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外部性的新现实和新挑战,文章认为,只有推动中国经济外交实现从单循环到双循环的转型,才能实现中国双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0年,越南政治持续稳定。经济仍保持较高的增长,并超过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反腐力度不够,各项改革有待深化;贸易逆差和高通胀等因素仍是困扰经济的主要问题。外交上则亮点突出,尤其是越南在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积极外交成果。 相似文献
11.
Joshua A. Tucker 《后苏联事务》2013,29(4):309-331
A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tist employs regional electoral,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data across several transition countries—Hungary, Slovakia, Poland, Czech Republic, and Russia—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economic conditions on the electoral fortunes of thirty-two incumbent political parties in ten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Primary Incumbents” and “Other Incumbents” are distinguished in order to analyze how the “Degree of Incumbency” aff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election results for thes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incumbents in post-communist countries. The article points to new questions and methods for examining multiparty elections as well a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voting outcomes. 相似文献
12.
2011年菲律宾经济、政治与外交形势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的菲律宾,经济总体表现不如预期;在国内政治方面,政府三权之间冲突不断引发宪政危机。此外,政府与国内分裂势力之间的谈判进展也不顺利,和解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外交方面,对外关系处于急剧变动时期,菲中关系喜忧参半,菲美、菲日关系急剧升温。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的菲律宾,经济复苏形势喜人,总体表现好于预期;在国内政治方面,冲突与犯罪不断,和解稳定之路任重道远;外交方面,虽然在发展菲中经贸关系、配合美国东南亚政策以及在南海问题维护本国利益等方面有所斩获,但也因香港游客人质事件与中国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的菲律宾,国内政局总体而言比2011年平顺很多,尤其是菲政府与国内分裂势力之一的"摩伊解"的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双方就在南部建立"邦萨摩洛"达成框架协定,以取代现有的棉兰老岛穆斯林自治区,但政局动荡,稳定之路依然任重道远;经济比较繁荣,GDP年增长率达到6.6%,遥遥领先于东南亚其他国家;外交方面,菲律宾延续了过去联美、联日来抗中的路线。 相似文献
15.
2009年,菲律宾虽然并没有实现阿罗约总统所期望的善治,但在政治稳定和政府治理方面有很大进展;虽然历经全球经济危机,菲律宾经济依旧保持回升势头,财政收支平衡,通货膨胀率低,投资持续增长;在外交上,虽有南海问题等隐忧,但菲律宾继续推动与国际社会的建设性合作关系,以实现菲律宾的政治与经济安全战略目标,取得了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建交十年来中韩两国关系在政治、外交领域里的发展,阐述了两国政治、外交关系发展的主要基础和推动力,指出了目前和将来有碍于两国关系进一步健康发展的一些因素和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则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申圭植是较早来到中国从事韩国独立运动的著名人物,后来作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早期领导人,曾经担任代理国务总理兼任外务总长。申圭植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初期的外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他在临时政府内"欧美外交独立论"和"武力独立论"激烈对峙,外交陷入困境的状况下,另辟蹊径,探寻出"外交武力融合独立论"的新路径,为临时政府生存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贡献奠定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外交活动的新基础。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与印尼军人政治参与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是有着相似历史和相同政体的东南亚国家,军人在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两国政治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国家独立过程和两国文化等的差异,两国军人政治又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主要分三个历史阶段对两国军人政治参与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军人干政的共性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