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脱乌入俄,事发突然,事出有因.乌克兰“血色革命”将俄罗斯西部战略安全空间几乎全部挤压,被逼入死角的普京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一举扭转了战略劣势,确保了黑海舰队基地的长远安全.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是情系俄罗斯大国心结的战略要地和俄罗斯核心利益所在.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分离再次说明21世纪国际关系变数增多,国际连锁动荡不断.美俄冷和平关系正在破局,热冷战关系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同西方国家关系发展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恐怖袭击事件加快了俄罗斯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的步伐: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明显改善,俄美关系实现了从对手到伙伴的突破。这是冷战后俄与西方国家再次聚拢,俄同西方大国关系从摩擦与竞争转向妥协与合作的重大转折。与此同时,根本利益的分歧又阻碍着双方合作的进程和相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后,俄罗斯从“帝国”旧梦中解脱出来,从国内稳定和外交方面努力重振大国地位。在俄美关系方面,俄罗斯抓住“9.11”以后的机遇,成为美国反恐战争的伙伴;但普京认识到俄美关系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远不如俄欧关系更具实质性,俄罗斯的命运在欧洲,特别是旧欧洲;另一方面与中亚诸国在反恐、反核扩散以及缉毒方面进行积极合作,同时还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进行集体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4.
独立以来俄罗斯对美政策的演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以来 ,俄罗斯对其外交政策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调整 ,其对美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从1991年 6月俄罗斯宣布独立到 1992年 7月 ,俄奉行一边倒的亲美外交。从 1992年 7月到 1996年 5月 ,俄转而实行东西方并重的“双头鹰外交” ,不再盲目追随美国。从 1996年 6月以来 ,以争取大国地位为核心内容的俄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路线形成 ,其对美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 1999年 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斯拉夫联盟至今 ,俄美关系进入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冷和平”时期。  相似文献   

5.
布什政府上台后,大幅度改变克林顿政府的俄罗斯政策,采取驱逐俄外交官、停止向俄提供贷款、削减帮助俄销毁核弹头的资金、逮捕俄白联盟国务秘书、会晤“车臣外长”等行动,并公开宣称俄对美及其盟友构成威胁。美新政府调整对俄政策,导致了美俄关系逆转。面对美咄咄逼人的态势,国力衰微的俄罗斯,虽不能与美进行全面对抗,但也不会毫无作为。然而从总体上审视,美俄关系不会倒退回冷战时期。但是,美俄是世界头号和二号核大国,其关系的变化将会对大国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特朗普政府对俄罗斯政策表现出强烈的矛盾性,一方面明确示好,另一方面全方位打压。这种相互矛盾的对俄政策既反映了特朗普的主观意愿与现实制约之间的冲突,体现了美俄之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的根深蒂固,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特朗普政府对外战略的诸多特点。尽管美俄关系改善的前景并不乐观,但双方不会爆发"新冷战","有限伙伴"将是两国关系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美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美国弱俄、抑俄政策是冷战时期对苏“遏制”战略的继续,意识形态的对抗贯穿美苏和美俄关系的发展过程。近些年来,美俄不断形成相互挑战之势,今年俄格军事冲突又导致美俄对抗势头加剧。但两国不会回到冷战时代,非敌非友的两国关系将会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3月大事 :(一 )美俄互逐外交官 ,美俄关系趋冷。2 2日 ,美国宣布驱逐 51名俄罗斯驻美外交官 ,限其中 4名于 1 0日内离境 ,其余人员在 7月 1日前离开美国。翌日 ,俄宣布采取相应的报复行动 ,将美国 4名外交官驱逐出境 ,并准备列出相应的“名单”回应美国。舆论认为 ,这是冷战结束以来美俄两国最大规模的“外交官驱逐战”。这场由美国率先掀起的带着冷战阴影的驱逐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如果双方不保持克制 ,将严重影响美俄关系。(二 )钱其琛副总理访美。 1 8日 ,钱其琛副总理开始对美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在美期间 ,他分别会见了美国…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具有结构性矛盾。俄罗斯希望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平等基础上发展关系,但却得不到积极回应,这就使俄罗斯与美西方关系处于不断产生矛盾和分歧的状态。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依然不会将俄罗斯视为平等伙伴,而将其视为"异质国家"。俄美关系的不平等很大程度上是由冷战、苏联解体和冷战结局造成的。西方国家认定俄罗斯是冷战的输家,通过各种方式挤压俄罗斯,迫使俄罗斯进行战略反制和抗争。防止俄罗斯在独联体空间重建苏联式的超级大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略底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独联体空间的博弈将来会越来越激烈。尽管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存在结构性矛盾,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不会重回冷战高度对抗状态。俄罗斯在捍卫自身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会尽可能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西方国家也需要与俄罗斯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俄罗斯倡导的世界多极化思想明显带有反对美国单极世界的意图。俄罗斯今后会更加主动地发展与新兴国家的关系。作为新型大国关系典范的中俄关系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特征,为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处理大国关系的恰当模式。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俄罗斯政策主要由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地位、国内因素、美对俄认知等因 素决定。冷战后, 由于国力差距悬殊, 美国掌握着美俄关系的主动权;21 世纪初, 美国共和党政府 上台后, 凭借“一超”的实力地位, 追求主导世界秩序的“单极”战略, 在对外政策中奉行美国利益至 上的“单边主义” , 强调地缘政治利益、重视传统安全, 以实力和对抗解决问题;俄罗斯大国倾向、外 交战略、国家的“非民主”特征导致美对俄非良性认知等使得布什政府视俄为战略竞争对手, 实行弱 俄、防俄政策。  相似文献   

11.
独立后的缅甸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中立外交政策,在与中美苏三大国的关系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冷战期间,缅甸与三大国的外交关系有以下特点:其一,缅甸与三大国都基本上保持着正常的关系,没有产生大的矛盾和冲突;其二,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从不倒向任何一方。其三,在与三大国的关系中,缅中关系显得更为密切,但两国仍属于正常的国家关系,并没有结成同盟。总的来说,缅甸的对外政策确实是中立和不结盟的。  相似文献   

12.
高科 《东北亚论坛》2005,14(6):36-40
冷战后的世界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界线比较清晰的四大地缘政治板块。这其中单极与多极竞争是冷战后时期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调整的主要内容。“9.11”事件与反恐战争使传统地缘政治观的影响有所淡化,但地缘政治本质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在意大利战后安排问题上,苏联同美英两国的争斗早在二战后期就已经开始。意大利问题主要是战前殖民地等问题。出于利用英美矛盾为自己谋利的目的,苏联并不打算削弱意大利。由于英美两国在处理意大利问题上具有优先权,只允许苏联名义上参与意大利事务,并没有实际发言权,导致苏联在意大利问题上的变化以及在东欧问题上的强硬,美苏矛盾趋于尖锐化。苏联战后安全带政策目的是将东欧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苏联对意大利政策与对东欧政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苏联从起初的不打算削弱意大利转变为不过分削弱意大利的政策,正是用来控制东欧并使其成为自己势力范围的政治筹码。这也成为美苏冷战的起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向日本的原子弹让苏联感到了巨大威胁,苏联开始以全国之力研制远程导弹.斯大林为苏联导弹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远程导弹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并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  相似文献   

15.
试析岸信介内阁时期的日台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岸信介内阁执政时期是战后日台关系密切的阶段。这一时期 ,日台双方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等出现密切化的趋势。从本质上说 ,岸信介内阁的对台政策带有浓厚的冷战意识形态的特点 ,受当时东西方冷战对峙总体格局的制约。岸信介在对台政策上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 ,与美国签订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插入了所谓的“远东条款” ,使中日关系恶化到战后两国关系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6.
以15日龄健康雏鸡为试验对象,进行急性和慢性冷应激(12±1)℃处理,检测空肠黏膜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和环氧合酶-2(COX-2)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急性冷应激时空肠黏膜PGE2含量和COX-2mRNA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慢性冷应激时,空肠黏膜PGE2含量和COX-2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并随着冷应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说明冷应激可引起雏鸡空肠黏膜PGE2含量和COX-2mRNA表达量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在冷应激对肠道的损伤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laims of Russian officials that US assessments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s in Russia, particularly those of Freedom House (FH), are excessively critical and often used to justify global dominance. To assess the validity of such claims, three different influences are considered: culture, power, and special interests. The article finds that all three, each with roots in the cold war, play a role in shaping assessments of Russia and help to explain why FH's analysis of Russia is more critical than the analysis of other organizations. The politics of special interests is found to be particularly influential and reflects the interests of US national security policies and priorities. Such priorities are also linked to a politics of memory derived from the cold war, which often influences perceptions of Russia as a threat rather than as a potential partner.  相似文献   

18.
This year marks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end of the World War II and the victory of the Anti-Fascist War. The WWII is an unprecedented disaster for humanity and, however, it can never be guaranteed that world wars will not break out again in the future. Just as wars can be classified as cold wars and hot wars, peace can also be defined as cold peace and real peace. Cold Peace, as an unstable st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ay bring misleading perception of peace, where peace is taken for granted, and potential crises may lead to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wars. This is clearly reflected in concerns of western scholars as exemplified by what is called Kissinger’s Worry and Haass’s Question. This paper approaches the question from a strategic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three conclusions: 1) historically, it takes a long time for people to realize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wars; 2) currently, we are in a dangerous stage of cold peace in terms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3) the Sino-US and Sino-Japanese relations will be crucial to the major power relations that affect China’s the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find ways to deal with the two major relations and play its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world peace.  相似文献   

19.
美国强大的原因可以从势、道、制、术、器与士(即国际格局与国际力量对比、美国的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科技与战略政策制定、经济与军事硬实力、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新兴国家崛起,美国单极体系已经终结,美国霸权相对削弱,但是美国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维持“一超”的地位。从劳动生产率、基础科研实力及研发投入、高等教育体系、外资投资环境、人口结构以及新兴产业等因素考察,美国经济长远来看仍具有较大的相对优势。未来美国霸权依然存在,美国二战后所确立的以“结构自由主义”为特征的国际秩序是美国霸权能够持久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二战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够超越“零和”博弈格局的重要原因。美国对华战略并非遏制,而是“对冲/两面下注”。中美之间存在超越历史上传统大国“零和”博弈的可能,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反映了这种战略远见。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Aleksandr Litvinenko's death links the ‘war on terror’ with an emergent New Cold War.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BBC and Russian Channel 1 news bulletins, it highlights the centrality of the post-imperial legacy of the two sides in the dispute to the manner of its unfolding, and to how war on terror discourse reconstructs national identities and international antagonisms. It draws on narratology to account for Litvinenko's liminal position inside and outside Islam (his deathbed conversion), the Russian security apparatus (his prior conversion from Cold War spy to noble dissident), and the UK (his ‘good asylum seeker’ sta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