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四川省主席刘湘和川军将领李家钰、邓锡侯等,在全省人民抗日怒涛的推动下,出于爱国之情,并避免被蒋介石以“统一”之名而兼并,纷纷致电国民政府,要求蒋介石速决国策,表示愿率川军奔赴前线,对日作战。蒋介石迫于全国人民压力宣布抗战,同时为达到他排斥、削弱异己的目的,于同年8月以密电令川军出川抗日。李家钰时任第47军军长,甫接电令,即率47军104、178两师约18000兵力,于9月初从西昌出发,12月初到达晋东南抗日前线,布防于太行山东阳关、黎城、潞城、长治、长子一线,编入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作战序列,参  相似文献   

2.
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今年8月15日,建川博物馆将建成开馆。7月中旬,记者专程赶到成都大邑县安仁镇参观了这个博物馆,关于抗战的实物和图片,颇令人震撼和感叹。"建川博物馆一览"建川博物馆聚落,现有藏品约200余万件,国家一级文物14件,分设为抗战、文革、民俗三大类别。其中,有一座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抗战博物馆,共收集抗战文物4万多件。建川博物馆以规模和藏品数量而论,可能是中国民间最大的博物馆。目前,正在建设之中且已初具规模。这里将建众志成城抗战馆、共产党抗日军队馆、国民党抗日军队馆、川军抗战馆、抗日俘…  相似文献   

3.
昌文彬 《前沿》2013,(4):155-157
1936年,日本企欲在成都设置领事馆,图谋将其势力扩张至中国西南。日之图谋危及蒋介石把四川、大西南作为民族生存基础和复兴根据地的对日战略,触及蒋对日妥协退让之忍耐底线,这是蒋对日逐渐转向强硬的起点;在中共帮助和川人坚强抗日意志震慑下,刘湘从设领问题上“联日”和“反日”的矛盾中走向反日。这个反日方向在四川的初步确立是全民族抗战兴起的一缕晨曦。  相似文献   

4.
吴艺煤 《台声》2014,(3):70-72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台湾同胞胸怀“保卫祖国、光复台湾”的信念,回到大陆参加抗战。75年前的1939年2月22日,台籍志士李友邦芷浙江金华组建台湾义勇队。这支活跃在大陆东南地区抗日前线,以台湾川胞为主体、以抗日救亡为目的的抗日队伍,在抗日宣传教育、战地医疗、生产报国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5,(3):12-15
国民党桂系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地方实力派,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提出了“焦土抗战”的抗战主张。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宗仁、白崇禧率领20万广西子弟兵北上抗日,参加了淞沪、台儿庄与徐州、武汉、随枣、桂南和桂柳战役,桂军部队在正面战场上英勇奋战,为保卫祖国建立了功勋,使广西成为抗战“模范省”。出师抗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新桂系全省动员,誓师出征抗日。1937年8月4日,白崇禧奉命赴南京任军委会副参谋总长,会晤蒋介石,商谈广西出兵抗日大计。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是日,蒋介石召集最高国防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  相似文献   

6.
饶国华,名厥卿,字弼臣,号退之。1894年12月7日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县城东乡(今宝台乡)张家坝一个贫苦农家。参加过辛亥革命。长期随刘湘作战,1936年红军长征经过川康时,曾暗地护送红军安全离开懋功。“七七”事变后,于1937年9月,随首批川军出川抗战,以“御侮报国”。抗战中率部镇守皖南广德,被日军包围后,誓死不降日军,于1937年12月1日凌晨开枪自戕,时年43岁。毛泽东同志曾于1938年3月12日评价:饶国华……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典范。1983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追认饶国华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7.
百姓记事     
水珠的故事他们,普通得像一粒沙,平凡得像一滴水,却在世界的长跑中跑过了一圈又一圈。从邹容的《革命军》到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从川军出川抗战到抗美援朝,从成昆线建设到“东方红2号”腾空,从改革开放到西部大开发……无论是浸透了血与泪的近代史还是铸就了辉煌的现代史,世纪的大厦里始终展现着川人的风采。尽管只是沧海一粟,但百年的巨变有他们连起的手臂,历史的阔步有他们迈出的步履。今天,在20世纪即将划上句号之时,让我们用心来聆听川人的历史足音。20年代张珏娟 编今年107岁的张振华,早年曾与邓小平等同期留学法国,是四…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的信阳,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开辟的豫鄂边区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5月,武汉会战前夕,党领导的大批抗日救亡团体云集信阳,动员民众投入抗战。河南省委主要领导也纷纷南下信阳,组织游击队,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做准备。武汉会战结束后,在刘少奇和中原局的领导下,豫鄂边省委主要领导朱理治、李先念等从竹沟南下到已成为日军占领区的信阳县四望山,会集豫南、豫东南和鄂东、鄂中地区的党员和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了以大、小悟山为中心的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也由最初的主要由李先念率领的120余人组成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发展壮大为5万余人的新四军第五师。在整个抗战期间,新四军第五师和豫鄂边区抗日军民,共毙伤俘获日伪军4.37万人,在武汉外围开创了拥有9万平方公里、130万人、地跨豫鄂皖湘赣5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四川方言属汉语语种的北方语系。北方语系与其他7个语系并列,又叫“北方话”。全国有70%以上人口说“北方话”,约8亿人。说四川方言的除四川人外,从语音上区分,还有邻省贵州、云南、鄂西地区和陕南地区,总共约2亿人,这还没算海峡对岸军队中屡听不鲜的操川话者和散居全球的川佬、川婆、川哥、川妹、川崽儿。四川方言与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话在语音上  相似文献   

10.
杨永利 《人民论坛》2013,(10):178-180
中国的分裂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重要原因与内容,也是“九·一八”事变发生的重要因素.虽然国共两党有着截然不同的抗日态度,但日本军队的扩张进一步激发了国内的抗日情绪,国共的重心也逐步由内部斗争向共同抗战迈进.最终在国内外背景变化的影响下,国共两党各自调整了政策,共同抗战成为了国共抗日态度变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刘维荣 《群众》2023,(6):62-63
江抗战地服务团,全称江南抗日义勇军战地服务团。1939年4月,为执行党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新四军东进部队使用“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番号从茅山抗日根据地出发,向沪宁铁路以东地区挺进,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发展壮大部队,开辟敌后抗日游击区。为做好东进途中的抗日宣传工作,军部组建了江抗战地服务团随部队行动。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前,四川地方实力派经过长期混战,演变到1928年,形成了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四巨头”分割的局面。他们和蒋介石的关系非常复杂,基于这个现状,四川地方实力派成为中国共产党积极工作的对象,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四川党组织对四川地方实力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对刘湘的统战工作 首先是对刘湘的工作。1934年10月,红军突围北上抗日,到达贵州遵义时,刘湘派川军郭勋祺、潘佐等部前往阻击。然而蒋介石乘刘湘追剿红军之机,于1935年1月派以贺国光为主任的参谋团入川,后扩大为军事委…  相似文献   

13.
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 2002年4月17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国家文物局对被称为“中国民间收藏第一人”的四川民间收藏家樊建川进京巡展的近300件抗战文物进行了等级评定,结果有14件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有关人士对他说:“建川,如果你能评上50件国家一级文物,那我们会给你建一个博物馆,并派兵守卫。”樊建川听了有点心动。因为建立一个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将使更多的人领会到他的藏品的灵魂,也是他苦心收藏抗战和“文革”文物的初衷:勿忘历史,奋发有为。 樊建川从中学开始迷恋收藏,对抗战文物的偏爱缘于他内心的正义情结。他的父亲和岳父都是  相似文献   

14.
潘文华,四川仁寿县人。1938年随刘湘出川抗日。刘湘病逝后,潘文华继任第28集团军司令,后任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重庆行辕副主任。蒋介石势力入川后,他参加了刘文辉、邓锡侯、龙云为抵制蒋介石排斥分化而建立的川康滇联防秘密协定,并和中共取得了联系。1938年夏,董必武路过成  相似文献   

15.
《春秋》1995,(4)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中国人民英勇奋起,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浴血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最为壮丽的一页,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增添了辉煌。中国抗日战争的厉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成为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消灭日、伪军一百七十一万五千余人,其中日军五十二万七千余人。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指战员伤亡六十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六百余万人。  相似文献   

16.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既赞 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实践,具有鲜明的联盟性和民主性。本文通过对“三三制”抗日 民主政权诸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提示了“三三制”思想对中国抗战胜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八年抗战,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的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日军16万人,占侵华日军总数的22%,抗击伪军23万人。8年间,新四军进行了24600多次战斗,毙伤俘日伪军47万多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八年抗战,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的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日军16万人,占侵华日军总数的22%,抗击伪军23万人。8年间,新四军进行了24600多次战斗,毙伤俘日伪军47万多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相似文献   

18.
长征不仅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而且,长征的胜利直接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没有长征的胜利,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就不可能形成。长征的胜利对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有着最直接、最现实的意义。党和红军摆脱危机局面,是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前提和首要条件;长征途中,“北上抗日”方针的明确提出,使党和红军由长征初期的战略退却转变为奔赴抗日前线的伟大进军;广泛的抗日宣传,为全民族团结抗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长征的胜利,开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胡坚 《前进》2014,(9):37-38
<正>武乡县是革命老区,早在1937年11月,八路军就来到武乡发动群众抗日,组建地方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当时14万人口的武乡县,就有9万多人参加到各个抗日团体中,"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事迹层出不穷,全县"村村像军营,人人都是兵,抗日根据地,一片练武声"。八年抗战中,武乡人民出粮、出兵、出干部,在人民支援八路军的同时,八路军将士积极帮助人民生产,在武乡留下了许多"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亲如一家人"的感人故事。也正是因为党领导的八路军贯彻了"军民鱼水情"、"军民  相似文献   

20.
《时事》2015,(1):24
有的人觉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多数时候打的都是运动战、游击战,不像国民党的那些会战来得波澜壮阔,其实这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实力弱小。当时八路军3万多人,只有大大小小、长短不一的1万多支缴获的杂牌枪,很多战士上战场时还拿着大刀长矛,甚至农具等落后武器。部队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