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0月23日,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共同铭记历史共圆伟大梦想》的讲话。俞正声指出,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纪念台湾光复,就是要铭记历史教训,缅怀先烈功勋,弘扬抗战精神,共谋和平发展,同心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俞正声表示,台湾回归祖国,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1949年以来,尽管两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5,(21)
<正>10月23日,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共同铭记历史共圆伟大梦想》的讲话。俞正声指出,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纪念台湾光复,就是要铭记历史教训,缅怀先烈功勋,弘扬抗战精神,共谋和平发展,同心  相似文献   

3.
《北京观察》2015,(9):62-65
<正>8月4日上午,"铭记历史振兴中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展开展仪式在全国政协礼堂三楼大厅举行。此次书画展由中国政协杂志社组织举办,是全国政协办公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其目的是纪念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现70年前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壮烈篇章,讴歌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不屈精神,抒发中华民族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景和开创未来的时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日本法西斯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伤亡,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灾难。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始终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积极倡导、努力建立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今年也是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85周年。在农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尽管过去了70年,但今天我们回忆这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取得最重要胜利的伟大战争,还是感到有些沉重。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被列强肆意掠夺凌辱的国家,其中原因在于落后。近代中国的落后,有政治的落后、技术的落后,而根本原因是思想意识的落后。回顾历史,中华民族在近代遭受苦难和取得抗战胜利的过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适逢武汉会战80周年,抗战胜利73周年。8月10日至15日,两岸民间团体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大陆)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台湾)在湖北武汉共同举办中华民族抗战历史教育与抗战精神传承研讨会,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研讨会致力于"共享史料,共写史书",旨在加强两岸抗战历史教  相似文献   

7.
关键词     
《台声》2015,(18)
<正>纪念抗战胜利今年是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近日,包括论坛、展览等在内的多场纪念活动在台举办。9月9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学术论坛暨《中国抗日战争真相》新书发表会"和"从战争到和平: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七十周年纪念特展"分别在台北举办。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5,(16)
<正>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石门峰纪念公园在原有抗战纪念园和中国空军烈士墓的基础上,划出405亩建设用地,建设武汉抗战纪念馆。它用大量详实的史料,丰富多彩的手段,全面系统展示湖北军民抗战的历史,向民众进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声音     
《台声》2015,(18)
<正>研究抗战历史应该以事实为依据,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走中华民族的道路。——近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陈鹏仁在"中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8月12日上午,省政协机关结合正在进行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参观"不屈的江淮伟大的胜利"——江苏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图片展以"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通过700多幅历史照片和部分历史文物,以翔实的历史史实,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江苏抗战历史画卷,讴歌了新四军、八  相似文献   

11.
<正>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强调,面对新形势,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坚定信心、增进互信,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这一谈话指明了两岸关系前进的方向,体现了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具有重要意义。两岸命运始终紧密连结在一起。今年适逢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0周年。台湾被日本侵占、殖民统治50年间,台湾人民奋起抵抗,坚守中华民族属性,传承中  相似文献   

12.
<正>金秋九月,大陆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连战及台湾各界代表人士,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客观评价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呼吁两岸同胞牢记历史、团结一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17)
<正>18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应该向海峡两岸每一名抗战老兵致敬,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保卫家园,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捍卫了人民生命安全,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中建对外贸易公司王瑞贞190.9月3日,我们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及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庆典,看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昂首挺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北京观察》2015,(11):62-6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永远铭记抗战历史、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4月底,我有幸陪同民革东城区委的领导同志们赴滇西探访七十多年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缅怀当年为国捐躯的抗战英烈们. 生平第一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我就深深地被这里秀美的山川和淳朴的人民所吸引.今天的滇西大地生活着众多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一派祥和宁静.很难想象七十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血与火的战场,曾经书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最英勇悲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温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战的伟大胜利,对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中,甲午战争是失败最惨重、影响最深远、后果最严重、教训最深刻的一次,而抗日战争则是规模最宏大、动员最广泛、时间最长久、意义最重大的一次,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后100多年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5,(14)
<正>78年前的1937年7月7日,农历六月廿九。历史奔流至此,瞬间迅猛改道。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被迫奋勇反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抵抗外敌入侵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为惨烈的战争,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赢得全面胜利的反侵略战争。78年后的2015年7月7日,农历五月廿二。历史不能重演,纪念为了铭记。两岸中国人民以各种形式纪念"七七事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目的就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17.
5月11日至15日,千年古城,大运河畔,来自海峡两岸70多位退役将领、专家学者和抗战将领后裔齐聚台儿庄这座曾经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的英雄城市,缅怀追思为国捐躯的抗日烈士,共同举办两岸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台儿庄战役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战线的伟大胜利。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除国共合作为主体外,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以及抗战中期建立的中国民主同盟等中间党派和政治派别,在日寇入侵、中华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同样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主张抗战、团结、民主,不同程度地为促进国共合作、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驱逐日寇、挽救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5,(6)
<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中共宜昌市委党校课题组编辑《宜昌抗战史料汇编》即将蒇事。我作为专家组组长,曾在2014年11月参加了该课题结项审查,深感欣慰。课题组邀我为该书作序,辞而不得,方勉为援笔为文。今年是甲午战争结束、《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又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出版《宜昌抗战史料汇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5,(3)
<正>(2015年5月11日)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在当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进行过四次大会战的英雄之城长沙,来自祖国大陆、台港澳地区和海外的同仁汇聚一堂,共同出席"铭记历史,振兴中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黄埔论坛",缅怀抗日先烈的历史功绩,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很有意义。首先,我代表黄埔军校同学会,向在抗战中牺牲的黄埔英烈表示深切的怀念!向所有参加抗战的黄埔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黄埔同学、亲属及有关方面代表人士,并通过你们向海内外所有黄埔师生及亲属,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