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解放的实现在于人的个性获得解放,而个性解放的内涵是个体身上的人性或人的本性得到解放,这一内涵凸显出了现实个人之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和意义。正是现实个人的这种地位和意义,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将其确立为社会的价值主体、目标主体、责任主体和动力主体。因此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中,我们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发挥其对个人主体的培育作用;而另一方面,则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国家与个人间的舞台与主角关系,如此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和理想。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交往中的大学生主体性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对“物”的依赖,在今天突出表现为对网络的依赖,尤其在网络虚拟交往中人的主体性增强的同时更面临严重的困境。在大学生虚拟交往中,虚拟交往主体的符号化和语言即身份以及大学生主体性由“自我”走进“自失”走向“自觉”,使大学生的主体性面临以下困境:主体性成为“中介”的俘虏;个人与他者交往理性的缺失;个人与自我关系的扭曲。摆脱困境的根本在于大学生主体的自觉即认识自我的自觉、现实交往的自觉和交往理性的自觉,三者是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共享思想是与马克思突破近代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哲学一同诞生的,它重新恢复了感性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主体性原则,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存在论基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全面理解马克思共享思想,有利于厘清资本的形而上学本质,理解马克思世界观,批判"现代性"社会问题,进而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由一种科学的构想变成我国现实的国家制度.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国家结构形式、国家职能和作用、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呈现出新的特点.准确把握"一国两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正确区分和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完全统一,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保持国家的兴旺繁荣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研究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坚持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是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的生成逻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完善具体制度表现形式的统一是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的方法论原则,坚持提高效率、调动积极性和保证公平、把握全面性的统一是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的目标取向,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相衔接,可以总结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过程中,处理好发展规律性和人民主体性的关系、处理好制度建设变与不变的关系、处理好坚守本来与吸收外来的关系、处理好动力机制建设与平衡机制建设的关系,这四条是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领导文化建设中,很好地实现了党、文化与人民的有机结合,充分彰显了人民主体性的本质。同时,党把人民主体性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动力,在“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核心理念的引领下,构建了人民立场、人民主体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民主体性动力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以提升党的文化领导力去加强对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去释放人民主体力量,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诉求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则是接续和践行文化建设人民主体性动力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人学就是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研究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宗旨在于通过实践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争取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所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说到底就是围绕着"以人为本"来展开的。近年来,我们不断的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以,在人学方面,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学思想。这些理论成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最终使人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等重大政治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理论。聚焦新时代、新矛盾、新理论的逻辑理路,"新时代"内涵深刻,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鲜明,具有重大意义;"新矛盾"是我国在发展中从量变到质变的逻辑演进结果,其转化是关系我国全局的重大历史性变化,正确理解把握主要矛盾与初级阶段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至关重要;"新理论"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内在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始终以人类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全人类的解放为理论归旨,主体性问题的探讨从未淡出其研究视域。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几经转折,实践范畴的提出,是其主体性理论成熟的标志。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石,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直观性、客体性"主体观"与唯心主义抽象思维主体性的批判,使主体性在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情境中实现自身。主体性在实践的两个维度—自然与历史中的展开,内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价值意味。  相似文献   

10.
"现实的个人"之于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是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以"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为逻辑演进线索、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理论旨趣的哲学思想,其每一个主要环节都彰显着浓厚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强烈的现实问题意识,这使它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当下,重新关注和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现实的个人"问题,从经典文本的解读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奠定坚实的理论依据,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11.
实践观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的哲学根基。从"实践的优先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的主体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主体力量的发挥,属于亿万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事业。从"实践的价值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依归,立足中国实际探索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从"实践的理论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破浪前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进行实践观的解读,有利于拓宽其研究视阈,夯实其诠释力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现实的人"的观点,以"现实的人"作为新世界观的前提,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当今社会追求人的发展进步,从"现实的人"角度来探析人的主体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做好对人的主体性的培育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支持起诉问题的原则性规定。其意义:一是有利于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同各种侵犯民事权益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二是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扶助弱小,扶持正义,使合法的民事权益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然而,由于民事诉讼法对支持起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类在不断改造外部世界并取得辉煌文明成果的同时 ,发现自身也正面临着大量危机 :环境危机、能源危机、核危机和生态危机等等。这种“矛盾”的现实 ,引发了人们对主体性的种种思考。有人发出“主体性的黄昏”的慨叹 ,也有人坚持主体性是无法消解的。实际上 ,具体的主体性应是既蕴含“公共性”又不丧失“自由个性”的现实的个人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当今主体性教育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基本目标,却忽略了师与生的关系问题。随着哲学主体性研究的转向,当代教育理论开始对主体间性加以关注。与主体性相比,主体间性对师生关系加以了更为完备的哲学阐述和实践建构,在一定意义上更好地映照了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16.
封建专制主义使人不成其为人,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承认和尊重人的主体性的。邓小平在第三次复出后,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从亿万人民的活生生的丰富实践中汲取理论营养,建立起博大精深的邓小平理论体系。特别是他倡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保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个性是个人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觉性相统一的整体自由状况.考察人的个性必须同个人生活的现实时代的具体矛盾运动结合起来.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对人的个性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化内蕴着复杂矛盾,对人的个性发展的作用也是双方面的,因此必须辩证分析,趋利避害,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合理历史定位的特殊性,从根本上说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程度,既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存在重大区别,又与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重大区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在发展主体的社会追求上只能是一个由追求多数人的全面发展到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在发展的内容上首先仍然体现为追求相应的职业技能和生存能力的发展;在发展的趋势上依然表现为在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矛盾运动中的展开和上升;在发展的社会条件上呈现出的是一个不断拓宽发展渠道、奠定多维发展基础的过程;在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体现为逐步走向和谐与一致。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日常生活和公共生活的统一体.在日常生活中,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的活动和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日常生活世界的有机整体.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包含着三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繁衍,这三种关系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表明人是"现实的人",主体价值是人民主体性的核心,自主活动是人的类本质特征,人的自由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民主体性实现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间是一个历史共生过程:生产力发展、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及先进社会意识形态等催生了人民主体性生成与发展;实现人民主体性又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前提和结果,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