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突如其来的SARS危机,深刻影响了处在高速增长的我国经济。非典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我国为什么能够抵御非典对经济的冲击仍保持增长?非典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面临转折关头。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财政收入、外汇储备都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地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国际金融话语权都显著提高,但以往把中国经济引向成功、繁荣之路的增长模式,如今遭遇的挑战越来越大。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更加频繁的贸易保护主义,地区、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都是快速行驶的中国“经济航母”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公报称,“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那么,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此重要?有哪些难点问题?这一转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此,本刊特刊发这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有些甚至称得上是恶性通货膨胀。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他们与老工业国在通货膨胀上如此大的差距?难道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吗’最重要的,这些国家通货膨胀的成因是什么?能够采取什么对策?从东亚国家国货膨胀的经历及其一些新特征,可以总结出一些比较根本性的经验。(一)从供给方面分析(A)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是诱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一般来说,高速增长的经济确实易诱发通货膨胀,但通胀的严重性在相当的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的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4.
官升东 《求索》2007,(7):16-18
从蕴含经济思想的古希腊哲学开始,到萌发资本主义幼芽的重商主义、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直至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孕育产生的20世纪经济学,经济增长都是一个永恒的论题。什么是财富?国民财富怎样得到增长?经济学家们从许多角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少有说服力的答案,但是增长之谜仍然没有彻底解开。目前人们将增长理论的研究主要放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上,实际上,经济增长的思想理论早就存在于经济学的发展之中。本文力图从人类探讨经济发展的历史起点开始,对有关经济增长的思想、理论作一个回顾,期望能够理出一条经济增长思想、理论演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追求的主要目标。但是,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这可能不是人人都回答得清楚的。在50、60年代,人们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70、80年代,人们对发展的理解扩宽了.但仍然只是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进入90年代,自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发表以来,发展的含义又进一步拓展了,它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概念的演进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标志着人们对人类自身生存意义认识的深化。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虽有密切联系却是有重大区别的。经济增长(economicgrwth…  相似文献   

6.
《研究与实践》2009,(1):40-43
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情景如何?经济增长速度到底能够达到多少?投资增长状况如何?外贸环境将面临什么挑战?宏观政策对于消费需求有什么样的效果?物价走势如何?财政收支状况如何?金融调控目标有何改变?宏观新政将会对部分与扩大内需相契合的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经济状况对于就业形势有何影响?油价、粮价有何变数?  相似文献   

7.
徐燕 《中国人大》2009,(8):20-23
记者: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最让您担忧的问题是什么?您认为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的目标能否实现?中央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8%的指标能否完成?  相似文献   

8.
曹晋海 《创造》2002,(3):39-4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经济将进入新的国际经济体系,将遵循新的游戏规则。作为当代最大的多边国际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被誉为经济联合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云南这一农业省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云南省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及农业管理体制将产生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亚彪 《今日浙江》2011,(24):14-15
随着年终岁尾的到来,浙江省作为曾经的中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区域之一,正进入"低增长时代"。三季度9.5%的经济增长速度引起了全省各级干部及经济界人士高度关注。增长减速到底说明了什么?9.5%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新信号?"浙江经济版图"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一位省内学者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浙江,面对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正向着科学发展的高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张伯里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国家、地区)之间,日益相互开放、相互融合、经济联系愈来愈紧密的状况和进程。迈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与势头强劲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有什么关系?一定意义上说,参与世界经济一体...  相似文献   

11.
走过复杂的2011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风景这边独好”。然而,复杂不稳的国际经济形势依然让人忐忑。如何实现复杂形势下的诸多发展目标?中国经济究竞会向何处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稳中求进、推进改革被摆在了突出位置,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航标。  相似文献   

12.
日前,国际上一些人在唱空中国,"中国经济要崩溃"。国内的房市正出现价量拐点,又一些人纷纷要求放松银根"保增长"。到底怎么看中国经济?2012年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发展逻辑没有变什么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基调?笔者在2011年7月曾指出:"从趋势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从过去两位数高增长平台,逐步迈向相对趋缓增长的平台。这一趋势并不是经济周期性问题,也不是宏观政策力量所能支配、调控的。"(见7月11日《中国证券报》)这一点,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到市场,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论新形势下农业的弱质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对国民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农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波动的起点,农业的增长或衰退对经济扩张具有强烈的引诱或制动作用。今后15年,中国经济要实现两大根本性转变,即在经济体制上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随之将出现三大深刻的变化:一是结构转型——工业化;二是体制转轨——市场化;三是经济开放——国际化。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农业经济的新跨越?笔者以为,其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14.
《创造》1994,(2)
“大中国”经济的下一步是什么?中国南部、台湾和香港正在既无喧嚣.又无仪式地形成为一个非正式的区域集团。这个中华经济区,或称"大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却是迅速增长的力量。它咄咄逼人要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力量。中国的经济是台湾的两倍半,是香港...  相似文献   

15.
金瑜 《今日上海》2009,(3):24-26
主持人:展望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关键词:内需。为什么内需对于今天的中国经济如此重要?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真正启动内需?相信这是许多人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本期我们采访的是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先生,一起围绕这些话题来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确立六政策导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针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六个立足”,明确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六大政策导向:立足扩大内需;立足优化产业结构;立足节能环保;立足自主创新;立足深化改革开放;立足以人为本。“这六个立足,回答了中国经济要怎么样增长,靠什么增长和怎样增长的问题,是中国经济步入科学发展轨道思路上的新转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俞国生说。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当前的突出问题,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方式不可长久持续。2000年到2004年,国内…  相似文献   

17.
《同舟共进》2012,(3):3-3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对是否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和争论也益愈增多。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为何有观点认为中等收入反而会阻碍转型?中国会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陷阱"?对已步入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正视并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18.
遭遇了一场大地震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正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焦点。汶川地震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大冲击?会对物价上涨产生新压力吗?宏观调控政策会改变吗?通过什么方式来筹集重建家园的资金……本刊围绕这些热点问题,综合整理了来自权威部门和专家的分析解读、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包容性增长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命题,也是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和科学发展概念的提出促进了包容性增长的产生,包容性增长可以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核心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具特色。从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看,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应对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中国靠什么来支撑庞大的经济体,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唯有优化动力结构才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