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对国外发达国家基于电子政务的公共就业服务的实践进行了概括总结:发达国家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公共就业服务的信息网络环境、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库、建立公开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等基本构件;各国基于电子政务的公共就业服务的实践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共性特征与优势,表现在注重服务自助性、注重资源整合、注重信息构建科学性、注重保障措施建设等方面;指出国外经验对我国发展基于电子政务的公共就业服务具有启示意义与借鉴作用,我国应从完善基于电子政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制机制、发展网上公共就业服务、提升基于电子政务的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强化服务导向等方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2.
英国网上公共就业服务的实践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就业促进制度、就业服务机构、就业援助模式和就业服务模式4个方面对英国公共就业服务的工作体系进行了概括总结;从功能设计与实现的角度对英国网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做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英国网上公共就业服务对我国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残疾人》2010,(2):20-21
中国政府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中,发展公共就业服务和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已建立了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覆盖全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并已全面实行对全部劳动者免费提供基本就业服务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简析了美国公共就业网络服务体系的架构;描述了该体系门户网站、数据库资源、地区资源和网络资源等4个模块的服务功能;从服务主题和服务对象两个角度解析了该体系的内容;结合劳动者就业过程,概述了美国公共就业网络在信息公开、求职招聘、失业保险申领等服务中的实现程度;评述了美国公共就业网络服务的4个特点,以及美国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刘丹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公共就业服务与促进残疾人就业中国政府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中,发展公共就业服务和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已建立了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覆盖全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经形  相似文献   

6.
2010年来,建瓯市通过开展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做好企业就业服务工作、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失业动态重点监测分析、多渠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系列工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截止2010年6月底,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09%,比年任务4.4%低1.3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22人,  相似文献   

7.
建设高质量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是践行就业优先理念的重要举措。研究发现,目前安康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适应安康市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因此,文章在深入探讨安康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应当从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机制、落实政府政策保障措施、创新就业服务手段三个方面优化提升安康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效能,更好地为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经将乐县委县政府同意,由将乐县劳动保障局举办的农民工车工技能就业培训班于9月12日在三明市技校顺利开班。 本次培训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促进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将乐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开展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对此次培训学员免收培训费、住宿费,由县政府统一安排,培训期限2个月,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常识和职业技能操作,  相似文献   

9.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就业任务可谓是十分繁重。日前,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更是发文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还应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拓展相关产业、企业、科研项目、基层等就业岗位;加强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同时各地、各部门还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通过以上诸多措施的实施,努力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这70%左右,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80%以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参与到相关的就业准备活动中,得到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而相关领域的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的建设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公共就业服务是指由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政府在实施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时,需要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这样的工作载体来运作和推行,保证各项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就当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在对策建议部分,结合《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在分析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农民工招聘月”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全力拓展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就业渠道,使渴望进城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享受公共就业的好处,接受免费就业的实惠。松原市就业局紧紧围绕促进松原劳务输出。开展了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与保障》2006,(5):F0003-F0003
三明市劳动就业中心是三明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直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承担着辖区内促进就业、经办失业保险和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等职能。近年来,三明市以劳动就业中心为龙头,经过全市就业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政策问答6则     
《劳动保障世界》2009,(11):38-39
《吉林省就业促进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劳动者免费提供下列公益性就业服务:(一)就业法律法规政策咨询;(二)发布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三)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四)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五)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六)人才评价服务;(七)职业技能训练;(八)创业服务;(九)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福建省入社厅紧紧围绕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努力推进就业服务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16.
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的合同制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燕飞  刘江 《求索》2011,(5):29-31
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是我国政府应对就业问题所采取的新举措。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公共就业服务的购买合同面临着成本虚高、质量缩水和公共性缺失的问题。在合同制治理理论的视角下,合同整合阶段规则不明晰、竞争不足,合同运作阶段监管不力,合同分离阶段缺乏总结与学习是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要从公共就业服务购买合同的整合、运作和分离三个阶段出发来完善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的合同制治理。  相似文献   

17.
11月3日至4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翔带领省厅就业与失业保险处、省劳动就业中心等有关人员来长汀县调研就业工作,相关领导陪同调研。座谈会上,陈副厅长一边听汇报,一边与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亲切交谈,特别对落实就业政策工作极其关注。座谈中,陈副厅长对长汀县在贯彻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落实就业困难群体社保补贴、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18.
帮助残疾人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福建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根据有关文件的要求.于6月中、下旬组织专人分别到福建省劳动就业中心、三明市、将乐县、邵武市、顺昌县和福州市马尾区及部分失业残疾人家庭进行调研。着重围绕残疾人失业登记和劳务派遣工作.认真听取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和失业残疾人的意见、建议和需求.了解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存在的问题。所见所闻,收获颇大,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国内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上海市闸北区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并以闸北区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中的移动就业服务项目为例,介绍了将移动通信技术融入到传统公共就业服务的移动公共就业服务创新实践;对项目实施前的期望、疑虑和利益相关者进行了描述,客观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推动与制约因素;归纳总结了通过移动就业服务项目获得的启示,即基层员工支持与领导重视同等重要,业务流程改造比信息技术更为重要,公众满意比工作效率更加重要,创新突破与违规操作仅一线之隔,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应同步进行。摘要:  相似文献   

20.
数字浙江     
200多万“2011年春风行动”全省农民工就业服务活动近日在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启动。本次“春风行动”将持续到4月底,其间,全省各市县400余家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将组织10余万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200多万个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