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成学 《桂海论丛》2006,22(2):15-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正确的政绩观,正确政绩观是进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正确政绩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特征的内在要求;树立正确政绩观是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问题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柱海  陈井鸿 《传承》2008,(16):32-3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的部署。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走人民群众路线,要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的部署.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走人民群众路线,要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黄琳庆 《桂海论丛》2007,23(1):10-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自古以来的人类理想,是中国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理性的思考:公平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与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改革是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制的重要途径;意识形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政治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属性、我国长期政治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认同的基础,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进程,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认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6.
时代女性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时代女性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准确把握时代女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无论对于促进妇女事业的发展,还是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时代女性的全面发展1.时代女性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我…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其中,正视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前提,化解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过程,协调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时代课题,提出了求真务实和解放思想是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共建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原则和价值取向,改革开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的理论观点,初步形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党建研究》2005,(4):18-19
前不久,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并提出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执行,切实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提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与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当前社会不和谐现象以及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李忠杰 《当代广西》2006,(21):28-28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成为指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并且,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全社会共建的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发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同时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来,为实现人类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2.
刘世锦 《当代广西》2006,(21):29-29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成为指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并且,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全社会共建的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发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同时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来,为实现人类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06,(21):32-32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成为指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并且,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全社会共建的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发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同时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来,为实现人类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成为指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并且,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全社会共建的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发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同时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来,为实现人类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5.
胡谋 《当代广西》2006,(21):26-26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成为指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并且,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全社会共建的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发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同时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来,为实现人类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6.
李力 《当代广西》2006,(21):30-31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成为指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并且,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全社会共建的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发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同时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来,为实现人类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成为指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并且,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全社会共建的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发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同时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来,为实现人类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成为指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并且,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全社会共建的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发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同时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来,为实现人类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成为指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并且,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全社会共建的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发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同时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来,为实现人类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20.
隋月娟 《群众》2007,(7):75-7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支撑,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企业的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