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33):46-46
正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坚定而执著: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农民年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00元。作为"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的原产地,遵义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茶产业,从几年前小作坊抱团冲击全国市场,到今日茶企兵强马壮集结出征。2006年,遵义作出推进百万亩茶  相似文献   

2.
<正>湄潭将茶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上下游发力,产业链联动,农文旅融合,以茶产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的发展逻辑,推动湄潭县茶产业成为遵义市乃至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的典范。近来,一则“三连冠!湄潭再次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的消息在湄潭人的微信朋友圈不胫而走,茶农、茶企、民宿老板等频频刷屏点赞。茶,是湄潭的“饭碗”。全县茶叶种植面积60万亩,“吃茶饭”覆盖了8.8万户35.1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20,(2):12-13
2019年,全省茶园面积70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01.7万亩),已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40.1万吨、产值451.2亿元。茶产业辐射带动356.1万人,带动贫困户34.81万人,脱贫17.46万人,涉茶人员年人均收入10699.08元,其中涉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5722.79元。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3,(2):8-8
2012年12月29日,由贵州省农委会、省经信委主办的“国酒茅台·国品黔茶”黔茶高端推广会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在北京演绎“黔茶故事”。此次活动,是依托国酒茅台品牌力和渠道力助推“黔茶出山”的一大举措,旨在推介黔茶优质产品,展示黔茶产业成果,宣传黔茶产业商机,加快黔茶渠道建设,提升黔茶品牌价值,助推黔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浮梁是一个拥有10万亩茶园的茶叶生产大县,茶叶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以来,在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浮梁县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投入茶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茶叶生产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茶产品质量得以明显提高,茶农收入不断增加,龙头企业逐渐壮大,茶产业正在步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正>印江提出打造武陵山地区优质出口茶生产基地,依托股份公司,通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宣传、统一形象的"六个统一",提升印江茶品牌的市场辨识度,叫响品牌效应。促转型:印江自治县提出,"十三五"期末,全县茶园面积达到40万亩,年综合产值20亿元以上,解决常年就业18万个以上。当前,印江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田艳:印江发展茶产业历史  相似文献   

7.
金忠秀 《当代贵州》2022,(28):36-37
<正>贵州700万亩茶园生机勃勃,300万农民以茶为业,5814家加工企业竞相而上——截至5月底,全省各类茶叶总产量20.3万吨,产值4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14.1%。由茶产业大省向强省迈进,贵州步伐愈发铿锵。眼下,正是采收夏茶的高峰期。印江自治县杨柳镇成立了机采服务队,两人一组,采茶机推过茶树梢,茶鲜叶迅速入篓。“每天下树的茶青都会被及时送往附近的加工厂。  相似文献   

8.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3,(25):I0002-I0002
8月的石阡,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苔茶香。说到石阡苔茶,不能不提有着“贵州最美茶乡”美誉的占镇龙塘;要了解石阡新农村茶产业的发展,龙塘省级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内的大屯万亩有机苔茶示范园区则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正铜仁市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农业主导产业来抓,茶产业涉及全市118个乡镇1232个村,带动贫困人口5.39万人。2007年以来,铜仁市按照"强基地育主体、重加工提质量、融文化创品牌、扩市场抓销售"的发展思路,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农业主导产业来抓,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较大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铜仁市新建茶园20.69万亩,总面积达到189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8.8万吨,总产值88.38亿元。全市茶产业涉及118个乡镇1232个村,带动贫困人口5.39万人。代表全省举办重要茶事活动5次,  相似文献   

10.
金忠秀 《当代贵州》2022,(34):16-17
<正>贵州茶天然、安全和健康的绿色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抢滩贵州茶产业。好山好水好茶,良好的生态环境种出的“生态茶、干净茶”是贵州茶最独特的标签。正值夏秋茶采收期。贵州700万亩茶园绿意葱茏,充满生机。茶山上,茶农腰挎竹篓忙采茶;加工厂里,机器轰鸣茶香四溢;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始终坚持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茶产业效益不断提升,促进了茶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茶叶成为全省最耀眼的绿色农产品名片。"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今年全国两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向全国发出邀请。一时间,贵州"生态茶""干净茶"吸睛无数,引得省外茶叶经销商纷纷来黔"觅茶"。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省各类春茶总产量达到15.8万吨,各类茶叶产值282.3亿元,已经为茶农带来  相似文献   

12.
陈德荣 《支部生活》2007,(11):45-45
今年春茶开始采摘以来,凤庆县安史村的村民开心极了。村委会主任李大进兴奋地说:“今年的茶价好,仅采春茶185户农户户均收入超过1.5万元。”“户户都是富裕户,家家盖起小洋楼。”是今天安史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临沧市大力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的一个缩影。“十五”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06,(4)
灵石县国税局在局长赵耀良带领下,坚持“为国聚财,执法为民”的宗旨,着眼未来搞创新,立足县情抓税收、营造环境搞服务、提高素质谋发展,组织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05年组织收入选76302万元,同比增长154.3%,增收46298万元,比市奋斗目标39724万元,超收365787万元,2005年的收入水平比国、地税分家前8年收入总和还多7807万元。在县财政收入10个亿中,国税收入的比重占75.55%,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太贡献。该局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特别贡献”称号,被县文明委授予“学习型文明机关”,局长赵耀良荣获省“五一”劳动一等功。依法治…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湄潭县抢抓中央、省、市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和"东茶转移"的发展趋势,坚持"特色在茶,优势在茶,希望在茶,出路在茶,成败在茶"的理念,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湄潭由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跨越。一、围绕转型升级,做足实践文章湄潭把茶产业作为关乎未来全局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进行谋划,提出了"6456"和"两地三区一中心"的发展目标,即力争到2015年,全县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黔西南州积极围绕“一红一绿一紫”茶叶品牌战略,抓好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持之以恒将茶品牌做响做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茶旅一体化,将茶产业打造成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标杆型产业,让黔西南州茶香飘向四海。  相似文献   

16.
<正>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将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农业主导产业,助推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效推动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旅促茶、以茶兴旅的发展之路。斗转星移又逢春,正是万物复苏时。在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一个个山坡上茶树郁郁葱葱,青枝绿叶间粒粒新芽正在春风中露出头来。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夏季,雷山县迎来避暑旅游高峰。"往年,云雾缭绕的茶园美景只有茶农们自己欣赏,今年却‘卖’出了钱!"大塘镇党委书记张洪智高兴地说。作为雷山县的茶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坐拥2.84万亩茶的大塘镇,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茶叶销售,与贵州瓮福集团签订茶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入3600万元新建茶叶深加工厂、茶吧、低产茶园改造等,发展集观光、休闲、娱乐、旅游、文化、体验互动为一体的生态茶观光园,让"茶  相似文献   

18.
文县碧口镇马家山村,山翠林密,涧溪潺潺,茶香四溢,清风徐来.靳学明是该村的支书,他和8户村民合伙搞起了旅游服务,建起了茶家乐——靳家大院.“茶家乐生意不错,半个月时间就接待五六十桌的客人,收入6万多元.”靳学明高兴地说. 相邻的水蒿坪村一家农家乐老板高清明则说:“一到春夏季节,前来我们村采茶买茶、纳凉休闲的游客天天有,给我们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茶叶全部经过有机认证,新茶出来后,网上订单源源不断。"在第13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上,道真展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向客商介绍道真茶产品。茶,是道真自治县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道真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3篇文章,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道真有着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等称号,其硒锶茶成功获得欧盟零农残、国际雨林等权威认证。道真茶历史源远流长,300多年来,民间种茶、制茶、爱茶、嗜茶风俗浓厚。  相似文献   

20.
1996年,我们桂阳县国税局组织了各项收入4573.4万元,为年度计划3816万元的119.85%,比上年增收1113,8万元,增长32.19%,其中工商各税完成3714.5万元,占年度计划3596万元的103.3%,同比增收391.1万元,增长11.77%,税收进度名列郴州市国税系统前茅。我局在组织收入工作中,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1996年我局被郴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黄沙坪征收分局被湖南省委评为“文明征收分局”,并被郴州市团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城郊、和平、太和、飞仙、流峰等5个分局被市局评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