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虎 《当代贵州》2016,(29):28-29
正建州60年,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黔南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公路里程从建州时的629.2公里增长到今天的1.8万公里,成就斐然。千古百业兴,交通须先行。昔日的黔南,车行丘陵路漫漫;今朝的黔南,一日千里不再难。建州60年,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在全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黔南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公路里程从建州时的629.2公里增长到  相似文献   

2.
正黔南人民"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的历史渐行渐远,同步小康的目标指日可待。在贵州行政版图中,黔南地处南大门,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交汇的重要节点。"十二五"收官之年,伴随着全州县县通高速目标的全面实现,黔南初步构建起了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成为西部交通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要想富先通路。"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阶段。2016年4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贫困地区交通发展,提高交通扶贫精准性和有效性,为实现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60年前,喀斯特地貌,山高、谷深、重峦叠嶂,是黔南的标签,对一些边远山区而言,修路还够不上富不  相似文献   

4.
正黔南州始终把交通运输工作置身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按照"交通优先发展""交通引领经济"的理念,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举全州之力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破解瓶颈交通先行:交通欠发达是制约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黔南作为贵州的南大门,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是如何打破交通瓶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正>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成为都匀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也为黔南州"一圈两翼"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破立辨证"拓宽空间当代(?):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都匀是贵州省唯一的县级综合试点。都匀为何选择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先行先试?吴丹: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州委州政府明确了"一圈两翼"的战略布局。作为黔中经济区重要的支点城市、贵州南部交通枢纽、黔南"泛都匀"经济圈的核心,都匀必须进一步发挥在全州体制上的资源优势、交通上的区位优势、区域上的地缘优  相似文献   

6.
毕文君 《当代贵州》2024,(11):72-73
<正>如今的黔南境内,已建成3条高速铁路,6个县市通高铁。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使黔南城乡融为一体,在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巨变的同时,也为黔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无限活力。2023年8月8日6时21分,D6171次列车驶出贵阳北站,1小时19分钟后抵达荔波。列车驰骋在山水间,宛如一支画笔,在黔南的交通版图上,描绘出最美的印记。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黔南审时度势、深化改革的根本之策;这是黔南重振旗鼓、后发赶超的得意之作。今年2月21日,黔南州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黔南州"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称其为黔南建州以来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决策和黔南实现经济社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灵丹妙药"。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州58年的历史长河中,黔南曾经辉煌  相似文献   

8.
<正>"被垄盈坞,小麦青青荞麦熟,粉花翠浪","波耕水耨,盈盈其间"。这是300多年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览黔南的咏叹,道出了黔南令人沉醉的生态之美。黔南的生态之美远远不止于此。作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2014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4%,高出全省5个百分点,林业总产值达100亿元。全州有世界自然遗产地1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是全省国家森林公园最多、国家湿地公园第二的州(市)。如果说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赐予黔南的一份厚礼,那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  相似文献   

9.
正建院18年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共培养了14000余名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建设人才。此外,学院还开展了电工、焊工、农艺工、特种煤矿作业、旅游服务、计算机应用等各种技能技术培训6万余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万余人次。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8月创建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已经历了18个春秋。近年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办学精神,为黔南州职业教育发展开启了一条新航道,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指出,贵州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黔南将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为黔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纲,坚持"四个务必"、"六个不变",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央精神、契合全省重大战略,又能发挥黔南比较优势、彰显黔南特色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在黔南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交通运输行业保持"高位增长、跨越赶超、形象提升"的良好态势,全州交通运输行业成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最高的行业。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道出交通对地方  相似文献   

12.
正千古百业兴,交通须先行。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指出,交通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交通建设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全省上下要着力掀起新一轮交通建设的热潮,加快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贵州省南大门,地处大岭南、大西南两大地理单元的重要节点,"东经湘赣通沪浙,南下两广接港澳,西过云南连东盟,北上川渝进西北",黔南区位优势独特,跻身国家"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经济走  相似文献   

13.
正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应用型"(三性一型)的办学特色。走进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以下简称黔南师院)五星思政党建广场,一个个标有时间脚印的浮雕格外引人注目。浮雕上简明地介绍了党的一大到十九大会议的基本内容,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强大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正交通建设,解决了制约发展的瓶颈;山门开启,改变了贫困封闭的面貌。黔南人民"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的历史渐行渐远。2016年元旦节,汽车在世界第二高桥清水河大桥上往来不息,随着贵瓮高速的建成通车,贵阳至瓮安的车程由原来的两个多小时缩短至一小时。家住瓮安县建中镇的村民王朝金一直盼着这个日子。三年前,原本在外打工的王朝金听说贵瓮高速要经过家门口并建有匝道口,和村民共同成立了果蔬合作社,种植了  相似文献   

15.
文永生 《当代贵州》2014,(33):42-43
正黔南州交通运输系统围绕省委、省政府"两高"经济带规划,狠抓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搞好运输组织服务,加快推进交通物流建设,构建以高铁为引领的黔南州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和运输服务保障体系。纵贯黔南东西的贵广高铁今年12月即将建成通车。黔南州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围绕省委、省政府"两高"经济带规划,审时度势、抢抓机遇、超前谋划、规划引领,狠抓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搞好运输组  相似文献   

16.
<正>"一圈两翼"战略,促进了区域差异化发展,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围绕既定目标,黔南因地制宜拉开了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的建设序幕。在"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一个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在黔南日趋成型。"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是指,  相似文献   

17.
正路通则人和,人和则业兴。贵刊最近一期推出的《黔南迈进大交通时代》,正印证了那句最为朴素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作为一名在贵州工作了7年的北方人,我曾最怕出差:山高路远沟深弯急,再优美的风景都无心欣赏。近两年,随着贵广、沪昆高铁相继开通,"县县通高速"目标完成,"上山下乡"再也不打怵。其实,何止是"看得见的路",看不见的"路"也向乡村延伸——淘  相似文献   

18.
汤文川  熊莺 《当代贵州》2005,(16):59-60
我们第一次接触到赵登峰的准确信息,是在黔南自治州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以"歌唱家赵登峰‘征服'欧洲"为名评选出来的2004年度十大"黔南文化事件"之中.在这之前,我们只知道赵登峰是贵州籍旅德著名歌唱家.2005年8月初,作为"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决赛的评委来到故乡的赵登峰,仍然不知道自己竟然与家乡黔南的"十大文化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在生猪产业发展中,黔南坚持绿色发展与生态理念,强化强链、延链、补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黔南生猪存栏181.5万头,同比增47%。进入"十四五",黔南发展生猪产业的"牛劲"持续发力。3月4日,乍暖还寒。独山县下司镇一片山坳中,连片的白色厂房若隐若现,工人们正忙着调试设备、清扫现场,为4月正式投产做最后准备。这是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在独山建设的第三个存栏8500头种猪场。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黔南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大关。截至目前,全州建成农村公路1128公里,累计建成农村"组组通"公路5860公里,完成投资33.3亿元,全面实现全州30户及以上自然村寨通硬化路目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黔南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黔南交通运输全面掀起交通建设攻坚决战新高潮,全州交通发展"裂变",继续保持"高位增长、跨越赶超、形象提升"的良好态势,书写了大踏步迈向"交通强州"的壮丽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