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当代中国文学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如何藉翻译之"舟"逐波渡海走向世界?且听铁凝、莫言、麦家、饭冢容等名家怎么说。铁凝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创作的根在生长的土地上对中国作家而言,创作的根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文学的本土性、民族性更加突出,文学的时代感、现实感不断增强。作家更加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中汲取创作的丰厚营养、从新时代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奋斗现实中汲取创作灵感,力求把更多思想深刻、艺术上乘的精品佳作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2.
如何运用文学手法表现党史?10余年来,笔者在这个问题上有些感受,借此谈谈,以抛砖引玉。运用文学方法表现党史的必然性用文学方法表现历史,已是老生常谈,并非什么新问题。被历代史学家所推崇的《史记》、《资治通鉴》这两部历史名著,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某些文学方法。为什么历史发展到今天,一些史学家又老调重弹? 其一,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史学家们对传统的表现方法不得不进行反思,寻找新的出路。古代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正宗学问只有两门,一是经,一是史,其余都被视为不入流的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的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含义是什么?广义的现代派文学指的是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它包括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派文学。狭义的现代派文学指的是那些背离现实主义传统,单纯追求艺术形式,甚至完全不顾作品内容的文学流派。这里评介的就是后者。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还是作家主观意识的产物?这一问题历来是文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深刻阐述了文学与社会政治、时代风尚、作家个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世的文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客现现实的反映,还是作家主现意识的产物?这一问题历来是文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幸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深刻阐述了文学与社会政治、时代风尚、作家个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世的文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提出的“民国文学”设想,是近年来学术的一大动向,也引发了一些质疑.这恰恰是中国学术迈向成熟的一种正常现象,所以,很有必要以这些争论和质疑为契机,对因“民国文学”产生的种种分歧和疑问作出认真分析和回应,以将讨论的问题引向深入.所追问的问题有三:提出“民国文学”而不是继续简单沿用“现代文学”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民国”何谓?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概念,所谓“民国文学”究竟可以推进文学研究的什么,即“民国文学”何为?最后,对于正在倡导文学的“民国机制”而言,这样的研究方式究竟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旧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传统的封建宗法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早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改造中国社会,必然要对旧的上层建筑进行重构,因而传统文学的理论与实践成为其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早期中共在对传统文学中与时代潮流不相适应的成分进行彻底批判的同时,对其优秀的成分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和总结,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大大丰富了中共自身的思想文化理论体系。同时,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现代传统"从"古代传统"中脱颖而出,从萌芽到形成标示出三个历史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文化的交汇时代、世纪之交的新旧"过渡时代"、"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成长的"轴心时代"。其演变结果,是构建了中国文学现代传统谱系的"结构图"。现代民族国家诉求与人的解放诉求是这一谱系的"精神本源",由此展开而形成了"思想-文化传统"与"艺术-美学传统"两大系统。前者包括启蒙-教化传统、个性解放传统、大众化传统、继承-借鉴传统;后者主要是现实主义传统、浪漫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传统。研究中国文学现代传统形成的路径及其理论的有机构成,意在从根本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精神运动轨迹"与"精神结构图"。  相似文献   

9.
战后的香港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种较具包容性的空间。刘以鬯香港的文学活动不仅延续了在大陆难以存身的种种中国文学传统,让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自觉接通了与中国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的联系,而且以极强的"在地性"的现代主义文学探索,沟通了上海、香港这两座现代城市的文化资源。将此时期香港文学置于战后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现、当代"中国文学的内在联系以及一体相关性无疑会引起许多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和军事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文学家。毛泽东喜欢文学,尤其是中国文学,终生保持着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毛泽东不但文学素养极高,而且在讲话、讲演和写诗文时经常"古为今用",且又恰到好处。毛泽东是把中国古典诗文当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  相似文献   

11.
文化快餐     
八十年代,以《班主任》、《人到中年》等小说为代表的新时期文学,在万马齐喑的文化废墟上,喷放出耀眼的光芒。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辉煌的严肃文学却逐日失去光芒,陷入被冷落的窘境。于是,有人发出疾呼:中国文学已经面临灭顶之灾,快救救文学。 文学真要人去救么?古今中外的文学,历来都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今日中国的文学,难道会被市场经济的洪流吞没? 观察一下社会生活,在图书市场,大部头的庄重的文学作品,确实乏人问津。但五花八门的“文化快餐”,却不乏观众,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无论是在文化娱乐市场,还是在居家生活中,一支文学奇葩正日益迎风盛开怒放。无论是文人学者,还是体力劳动者,莫不倾心相爱。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前人主要关注精英知识分子创造的思想文化传统,相对忽略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民间传统.对故土文化传统的难了之情,使得山东现代作家在五四偏激地否定传统文化的高潮之后,又较早地关注故土文化的可利用价值.来自故土文化的创作素材和母题填补了他们文学资源的空虚,凸显了他们的创作个性,但也制约了他们的开放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从诗经开始.中国的传统诗歌逐渐发展成为文学的重要内容。青海高原远离华夏文化中心.传统诗歌竟然也能在这里得到继承和繁衍,足以说明传统的强大。  相似文献   

14.
张晓琴 《求是》2012,(9):62
当下中国文学最缺什么?毋庸讳言,是原创力。近年来,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规模一再给人惊喜。每年两三千部长篇小说问世,网络小说海量增长,名目繁多的文学类型更是夺人眼球,涌现出一大批堪称优秀的作品。这都是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的状况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究竟该如何入手?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导李建中教授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的《中国文化:元典与要义》(上下册),以"9+30+100"的简洁方式为读者打开了门径。"9"——论著将中国文化元典及其关键词划分为"文学、史学、经学、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佛家"这"九大门类",提纲挈领,探寻中国文化的源起、原本和原生原创的神貌。"30"——论著上册以"九大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是什么?如果要用文字语言来表示的话,就是探讨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什么是天道?就是讨论天地的来源和自然的法则。  相似文献   

17.
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打通",是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格局深化调整的某种必然.若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文学纳入共同的参照视野,不难发现,1945-1949年的中国文学是更多地贯通着1950年代文学形态的,而在传统的研究中,这种内在的贯通性恰恰被阻断,由此可以引起我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打通"和"分界"的重新思考.笔者认为,可以把距今30年以上的文学作为"现代文学史",着重从文学史观的调整、深化来建构;把近30年的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批评内容,着重从文学批评观的调整深化对当下文学历史完成"同代人"的留摄、考察.相信这样一种分界经得起时间推移,有利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是什么?如果要用文字语言来表示的话,就是探讨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什么是天道?就是讨论天地的来源和自然的法则。  相似文献   

19.
经世致用: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书堂 《理论学刊》2007,(6):114-116
作为中国文化价值核心的“经世致用”,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发展时期中都表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并主导着中国文化、文学的发展。这一价值核心应该从学理上给予正确的评价。经世致用传统将继续在我们的文化与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中国的杂文无论是就其形成、发展而言,还是就其展示出的特征而言,都是中国独特的文体传统、文学传统、文章传统的产物。杂文的渊源在于“语录”和“比兴”,而“兼言”特征亦是其文学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