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长期的扶贫开发实践中,党和政府通过传承发展扶贫理念,适时调整扶贫政策,科学制定扶贫战略,创新扶贫政策机制,构建起多层次扶贫体系,搭建了多主体扶贫格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积累了丰富的扶贫开发经验。中国特色扶贫的开展在实现国家全面脱贫的同时,也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前些年的"粗放扶贫","精准扶贫"就是要解决政策、资金和项目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的效果如何等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扶贫攻坚的政策措施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时因地制宜,要具有针对性。在扶贫工作上,要立足当前,结合前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在其基础上开展扶贫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自然环境差,农牧业基础落后;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差;“等、靠、要”思想严重;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部分农牧民返贫;缺地少畜无劳力,经济效益低等是巴州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创新扶贫指导思想,以开发式扶贫为主要手段;主攻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扶贫龙头企业的发展;实施智力扶贫,积极开展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入NGO参与政府扶贫项目是巴州农民脱贫致富的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回顾、成效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反贫成就,并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在构建"大扶贫"格局、多元化扶贫主体、动态化扶贫目标、多层次扶贫政策、立体型扶贫对象识别机制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当前,以扶贫标准上调为标志,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将进入一个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继续优化扶贫战略、重构扶贫机制,包括扶贫目标瞄准机制、扶贫项目选择机制、扶贫资源管理机制、长效扶贫机制和扶贫政策协调机制等,努力开拓扶贫开发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消除贫困是全球面临的共同任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中国政府大规模扶贫成功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从温饱型贫困向发展型贫困的转变,成为世界反贫困领域的翘楚。我国扶贫目标也从解决温饱到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发展问题,扶贫理念从救济式扶贫到资源开发式扶贫继而转入绿色生态扶贫阶段。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体制改革带动型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八七扶贫攻坚和制度化扶贫等阶段。扶贫战备从开发式扶贫向绿色生态扶贫转变。  相似文献   

6.
宁夏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精准扶贫已经从探索阶段走向逐步深化阶段。建档立卡制度顺利实施,精准识别程度大幅度提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产业扶贫初具规模,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扶贫内生动力机制的形成,无疑是推进宁夏精准扶贫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写下这个题目,不是哗众取宠,就想说明一点,当前的扶贫工作的的确确需要打假。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贫困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贫困程度较深,近些年来,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贫困地区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贫困问题依然比较严重,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滞后,贫困户可持续增收能力不足。结合精准扶贫的要求,通过对湖南省湘西州产业扶贫成就和问题的分析,总结出三种产业扶贫模式,提出了推进产业扶贫的政策建议,确保扶贫成效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精准扶贫以前所未有推动力纵深发力,步入新时代,全党带领全国人民踏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然而,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不足,影响扶贫工作实效的现象。扶贫不是救济,扶贫必先扶智,仅仅依靠物资供给不是持之有效的扶贫方式。以通过提高贫困地区精神文明水平,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可续性增收为最终目标的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助力器"。  相似文献   

10.
扶贫"谁来扶、怎么扶"是精准扶贫面临的重要问题。精准扶贫应该充分发挥国家、社会、市场和个人的作用,形成合力,构建国家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导向、个人主动"四位一体"的扶贫体系。  相似文献   

11.
扶贫工作关键是做好贫困落后地区外部输血与内部造血之间的协调搭配,形成良好的内外联动关系和健康的输血、造血循环;在众多扶贫方式中,产业扶贫则是这个循环中的造血干细胞和大动脉。针对我国产业在空间上多集中在东部地区的情况,应加快相关产业西进步伐推动与精准扶贫相配套的区域扶贫开发,同时搭配陆上"丝路"建设,既能转移东部发达地区过剩的产能、缓解市场饱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也能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开拓市场、促进就业,以形成新的区域扶贫动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对贫困问题现象和本质、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作出理论阐释的科学学说。习近平扶贫论述是在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脱贫经验和理论,创造性发展形成的科学体系。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扶贫论述的核心内容,精准扶贫要由单纯的“输血”向“造血”转化,扶贫要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要发扬持之以恒精神,集中力量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促进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积极实施产业扶贫。  相似文献   

13.
叶子 《唯实》2004,(12):90-90
扶贫,是一个不衰的话题。我们的农民兄弟,如何脱贫;地方政府,如何扶贫,这是个多少人为之伤脑筋的事。闲暇,偶读一篇不足600字的短文《扶贫》,其篇幅虽小,内涵颇丰,文中是身旁事,却宛如一枚青橄榄,细细品嚼,其味浑远……文中余副县长在一村挂钩扶贫,立下军令状,两年帮助贫困户邱富贵脱贫,三年带领他奔小康。余副县长说到做到,除给提供扶贫物资外,还争来无息贷款。岂知到了年底,不但未脱贫,反欠下新债2000元,就连一台老黑白电视机也被债主搬走了。余副县长见此六神无主,无奈只好自己掏出800元,又一次拨给了扶贫物资。半年后,邱一家人的生活依…  相似文献   

14.
革命老区吉安,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扣新时期扶贫开发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以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为抓手,为扶贫攻坚找到了一把金钥匙,成为加快吉安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一、扶贫新路转变观念,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解决等靠要问题。吉安坚持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积极探索新的扶贫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扶贫开发中的行政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扶贫开发的行政监督,对于保证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维护贫困地区群众的利益,惩治权力腐败,推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扶贫开发的监督要从扶贫开发资金、扶贫开发项目和扶贫开发结果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我国扶贫开发监督中存在的监督意识薄弱、监督主体内部化、监督客体不明确和监督内容不完善等问题,必须增强对扶贫开发的监督意识,注重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监督的客体,完善监督的主要内容,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2月,团福建省委、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启动福建省“青春扶贫”项目与计划大赛,大力挖掘选树一批优秀扶贫项目,跟踪培育一批优秀扶贫计划。2017年,结合大赛推出《青春扶贫我们一起来》公益宣传片,在福建共青团微博平台上阅读量达了2万。经过2个月的时间,共收到989个项目,其中项目类471个,计划类518个:产业扶贫类...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5,(3):58-59
<正>2014年4月以来,自治区扶贫办在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2834个贫困嘎查村,全面启动以规划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干部到村到户为内容的"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工作,使扶贫工作重心下沉到村,扶持到户,与扶贫对象实现无缝对接。这些贫困嘎查村覆盖全区77%的贫困人口,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计划通过4年集中帮  相似文献   

18.
教育扶贫是高校精准扶贫地方的主要路径,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域具有天然的优势。广西师范学院充分利用自身具有的优势资源,精准扶助贫困大学生成才,实施陪伴式乡村教师精准扶贫式混合培训,精准推进农村扶贫创业工作,形成了"师范教育为贫困地区培养优秀师资""继续教育抓好贫困地区教师培训""职业教育培养农村致富能手"三位一体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上述实践,总结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有效策略,可以为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参与集中连片区的脱贫工作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的主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娟  鲁婷 《世纪桥》2009,(9):37-38
贫困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在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在历史上大书一笔的。本文试从经济发展、政府积极的扶贫政策以及扶贫体制和治理三方面分析中国反贫困的主要经验,在举国同心协力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以更好的完善挟贫政策,有利于尽早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始终高度关注,先后多次深入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在广泛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实际、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搞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方针,并领导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使扶贫工作从部门和地区的局部工作上升到全党、全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践中,江泽民对扶贫工作的意义进行了新的阐发,回答了扶贫工作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消除贫困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