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碧江区将全力以赴抓好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法治碧江四个方面工作,实现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6.5%左右,力争17%的发展目标。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紧扣主基调主战略,大力实施"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当前,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碧江区主动适应碧江发展的"四个新常态":加强协调配合、强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碧江区将围绕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三方面铆劲发力、抢道超车、全力冲刺。2013年,铜仁市碧江区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以增比进位、率先小康为目标,开拓创新、克难奋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再创佳绩,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为全区在铜仁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铜仁市碧江区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现代山地农业创新发展、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沉甸甸的获得感。如今,碧江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以大手笔、大气魄奏响跨越发展的乐章。积极探索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碧江区以"民心党建"工程为抓手,依托"一室六家"主阵地,积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合力共建留守儿童温馨家园,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碧江区扶贫攻坚现状 截至2012年7月,碧江区有农村贫困户14039户42833人,其中:扶贫户6258户21481人:五保户168户239人:低保户5155户14599人;扶贫低保户2158户6513人。而在“十二五”期间,碧江区以扶贫攻坚为民生理念,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顺利完成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4.92万人。截至2016年7月,碧江区尚有贫困户6899户,涉及人口为27200人,此外,还有贫困村34个。  相似文献   

5.
正铜仁市碧江区现有贫困村24个(一类17个、二类4个、三类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8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25户13652人。2017年计划脱贫10080人、15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内。2017年以来,碧江区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出台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意见和"1+10"等政策文件,实行基础设施"项目供给制"、住房扶贫"社会帮建制"、产业扶贫"大户帮带制"、劳务扶贫"定向牵线制"、教育扶贫"全面保障制"、健康扶贫"药品供给制"、  相似文献   

6.
今后五年,铜仁市碧江区将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清正廉洁净地,确保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阔步迈向基本现代化. 过去五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及铜仁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铜仁市碧江区以“率先在铜仁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迅速找准撤市设区后的角色定位,锐意拼搏、克难奋进,圆满完成碧江区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呈现出经济健康发展、生态保持良好,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政治风清气正、干部奋发有为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7.
正碧江区始终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和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市场营销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区主导产业的地位日趋显现。铜仁市碧江区加大文化与旅游整合力度,突出抓好最具优势和潜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打造"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  相似文献   

8.
正铜仁市碧江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5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通过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引领推进产业兴旺高效益、生态宜居高颜值、乡风文明高素质、治理有效高水准、生活富裕高水平。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铜仁市碧江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突出党建统揽统筹,协调各方优势资源,探索"区域组织联建、实体产业联创、发展成果联享"的发展模式,全面深化农村产业改革,巩固提升脱贫攻  相似文献   

9.
书林漫步     
<正>《2016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唐任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01月由唐任伍主编的《2016中国民生发展报告——精准扶贫共享民生发展》一书以"精准扶贫,共享民生发展"为主题,针对贫困易降低人的心智容量,易使得社会戾气滋长,危及社会安全稳定,加剧"穷人心态",消解各种反贫困政策工具的正面效果,从而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的危害,指出贫困是民生发展的大  相似文献   

10.
正铜仁市碧江区创新"五人大走访"工作机制,有效破解脱贫攻坚信息掌握不精准、政策执行不统一、问题排查不全面、难题解决不及时等问题,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精准识贫治贫防贫打下坚实基础。铜仁市碧江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探索创新"五人大走访"工作机制,把现场办公会开到乡村基层,有效破解脱贫  相似文献   

11.
正碧江区以养生旅游产业、新医药产业、健康养老产业、健身康体产业为重点,完善大健康医药产业链,全力建设"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区"。3月29日,春日里的铜仁市碧江区马岩村百花渡花卉主题文化园生机盎然,花开如潮,游客熙来攘往。这个集花卉产业、现代农业观光、花卉主题婚庆、花卉休闲度假、花卉特色餐饮5大功能于一体的园区,自去年5月首次对外体验性开放以来,迅速成为碧江区一个吸引力极强的生态休闲观光景区。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铜仁市将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和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良好开局。2016年,铜仁市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同步"发展,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和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着力扩投资、增融资、招外资、撬民资,着力抓产业、引企业、扶创业、保就业,增强发展动力,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良好开局。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铜仁市碧江区创新"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机制,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共促进,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如何提高治理能力、创新服务方法成为当前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针对社区组织不健全、工作关系不顺、队伍素质偏低、服务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强化管党意识、落实管党责任、提升管党水平,创新"一核为主·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14.
正铜仁市碧江区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走出一条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农旅一体化新路。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农旅一体化新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一大批村庄的环境得到改造提升,乡野山间处处好风景,逐步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正>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研究》一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大脉络为线索,紧扣"民生建设"主线,分阶段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的基本主张、方针政策以及以此为据展开的民生建设实践,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其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黄万清 《当代贵州》2016,(18):48-49
正铜仁市碧江区开启"全景式、全时空、全产业、全民众、全要素"旅游发展新模式,重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旅游发展"十全十美"为目标,全力推进旅游实现"井喷式"增长。铜仁市碧江区古有"黔东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赞誉,今有"黔东明珠""黔东门户"之称号,境内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按照"全域共进、全域共融、全域共亲"的思路,碧江区开启"全景式、全时  相似文献   

17.
正五年来,碧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系列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在铜仁市率先通过全面小康达标验收。2011年至2015年,是铜仁碧江区走过撤市设区后迈上新征程的五年。五年来,碧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系列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在全市率先通过全面小康达标验收。先后荣获"全国  相似文献   

18.
张萍  杨胜治  田宇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3,(23):I0001-I0001
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水环境与生态亲水景观,是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铜仁市碧江区始终坚持"保护母亲河,打造梦幻锦江",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如今,锦江正建设成为一条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杰长廊"。亲水融绿打造生态园林城市近年来,碧江区一直将提升梦幻锦江文化旅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以来,铜仁市碧江区将品牌理念融入党建工作,大力提升"五大党建品牌",使党建工作与各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内涵,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省长赵克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十二五"期间,贵州将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抓好"十大民生工程"。贵州为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推出"十大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