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詹小洪教授的新作《韩流汉风》给读者展现的是:第一,作者掌握的大量的素材。詹小洪先生2003年乘赴韩讲学的机会,涉猎大量的文献,不仅利用统计数据、韩国报刊,而且充分利用与韩国各类人士的交往,获得信息。笔者十分佩服作者这种敏锐的观察和调研能力。我曾有幸先睹了詹先生的《旅韩日记》,作者挖掘信息和日积月累的能力,令我望尘莫及。如今,大家可以透过《韩流汉风》再度领略韩国这个万花筒中折射的奇异图像。第二,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韩国整个国家的变迁状况。《韩流汉风》不是一部严肃刻板的经济学鸿篇巨制,它的内容浅显易懂,涉及中韩关系…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与安全事务中居主导性地位,对国际体系结构、国际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中之重.由于中美两国实力对比的非对称性特点,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华战略不仅决定着中美关系的走向,而且直接涉及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和平崛起.正因如此,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研究一直成为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界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过去的20世纪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什么?它在上半个世纪带来两次世界大屠杀,接着又带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就日本而言,它发动了几乎遍及整个亚洲的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就俄国而言,一个世纪经历了三次革命,有过胜利的辉煌,也有过滥用革命成果给俄国人民造成深重苦难的斯大林独裁时期,最后又不得不吞下联盟国家解体的苦果.俄国人民在这100年时间里,经历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他们通过革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逃不了希特勒发动的侵略,经受了悲壮的卫国战争.仅仅这几件大事,就足以让人们去思考这20世纪给人类留下的教训了. 相似文献
4.
自2 0世纪以来,美国文官制度和官僚政治就已经成为美国学术界的一个关注点,并且出现了许多学术论文和专著。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 0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1982年我国政府提出用人体制改革和建立公务员制度以后,我国学术界才开始对这一领域着手进行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石庆环教授早在2 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美国文官制度和官僚政治进行研究,曾在《世界历史》、《美国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 0多篇。1997- 1998年间,她曾作为美国基督教亚洲联合会董事会项目研究学者,2 0 0 1- 2 0 0 2年间又作为美国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 相似文献
5.
6.
自从独立时期帕特里克·亨利呼出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自由就成了美国的灵魂.纵观美国历史上的国会辩论、总统演说、法院判例、外交文件、各种社会运动和改革的主张、乃至当今反政府的白人民兵组织的网页,自由一词无处不在.即便在日常生活中,自由也与美国人形影不离:中小学生每日必宣誓效忠自由,体育比赛前观众必高唱国歌赞颂自由之疆,大小美元硬币上均刻有自由(liberty),以自由为名的地名遍布全国.①至少从表面上来看,美国人对自由的钟爱已经达到了一种近似于偏执的程度.然而,当自由一词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人不用的时候,它也就失去了公认的定义,变成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概念.在众多的自由语言中,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美国自由,也因而成为一个极负挑战意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的近作《美国自由的故事》(以下简称《自由故事》)便具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30多年来,GDP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左右,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中国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新问题,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如果不加以解决,中国持续发展的动力将荡然无存,势必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甚至出现大的倒退。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方面 ,美国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 ,有不少现象都跟美利坚合众国建国历程的特性有关。若要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之 ,常常需要回溯到那个建国历程中去寻找源头。研究美国精神最经典的作品 ,当属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用比较的眼光发现了许多美国不同于欧洲之处。可以说 ,这些不同与今天美国社会中的许多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金会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基金会在很多国家都有 ,并不稀奇 ,但要论资产之雄厚、工作之活跃、影响之广泛 ,美国当为最。 2 0世纪 70年代末国门打开之后 ,基金会已是中国人司空见惯的事物 ,但国… 相似文献
9.
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读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则与妥协>的前言中,作者王希教授在简要回顾了国内关于美国宪法的介绍和研究以后,笔锋一转,言辞恳切地写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仍将继续期待一部由中国人写的、结构完整、史料翔实、分析深入、结论中肯的美国宪法史;因为研究上的滞后势必影响我们对美国宪法乃至对美国整体的全面而中肯的认识.①在读过王希教授自己的这部美国宪法史以后,我们可以欣慰地说,他所怀有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化为了现实.这部著作是中文世界为数不多的几部美国宪法史之一,和此前出版的同类著作相比,其篇幅更宏大,内容更丰富,体例更完整;在学术理念、史实梳理、理论思辨和语言表述各个方面,可圈可点之处尤多.虽然其编印质量和译名规范并非无可挑剔,而材料取舍和某些观点也或容商榷,不过都无损于它作为一部上乘之作的光泽. 相似文献
10.
1972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路易斯·亨金出版了《对外事务与宪法》①一书。作为填补空白之作 ,此书引起了美国法学界和政治学界的广泛注意。在该书的前言中 ,亨金指出 :“有关美国宪法的书堆积如山 ,有关美国对外关系的书也堆积如山 ,但它们是两座不同的书山。”亨金的这本书成功地在两座山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或者更确切说将两堆书融为一体。2 0多年过去了 ,世界发生了巨变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也有所变化 ,但亨金的这本书在美国学术界的地位却没有改变。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 ,在一个美国越卷越深的世界中 ,美国的精英们急切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美国文官制度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美国文官制度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美国政治结构的倾斜与文官政治角色的变换、美国文官政治势力的膨胀与官僚主义的泛滥等三个方面对20世纪的美国文官问题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文官势力的崛起,使20世纪的美国社会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文官既是政治运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现行的政治体制.因此,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在保留优点、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建立健全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人类渴求和平,而战争却一再发生.战争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这历来是史学家、政治理论家以及国际关系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美国青年学者、弗吉尼亚大学政府和外交事务系副教授戴尔·科普兰(Dale C.Copeland)独辟蹊径,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战争的起源进行了诠释.在他的新著《大战的起源》中,他对关于战争起源的三种流行的现实主义观点进行了剖析和批评,指出了每一种观点的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动态差异理论(Dynamic differentials theory).通过对历史史料的详细解读,他认为,关于国家间权力的动态差异理论对大战的起源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晚清士人在最初接触美国历史知识时,就曾涉及早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了美国立国的历史;徐继?在所著《瀛环志略》中,则对乔治.华盛顿和美国建国史做了一些介绍。到20世纪初年,美国革命、华盛顿和《美国宪法》的名称以及相关史事,不时出现在中国改革派和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国家的缔造不仅是一个经济、政治实体塑造的过程,也是一个民族精神、政治文化不断洗练升华的过程.曾经被那些美国新教徒视为"山巅之城"的美利坚共和国,其缔造、成长和最终崛起为世界性强国,无不是牢牢扎根于带有美国特征的精神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15.
法美两国从来不曾交战①,而且在所有决定其各自命运的紧要关头 ,它们还是并肩战斗的盟友 ,在美国独立战争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 ,以及冷战时期都莫不如此。目前 ,北约框架下的法美同盟关系仍然是其双边关系的实质内容。但法美关系长期不和又是不争的事实 ,甚至于可以说法国始终是一个反美情绪较为强烈的国家。为何如此 ?这个问题由于最近法美两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而激发了人们的浓厚兴趣。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菲利普·罗杰早在九一一事件前几年就已经开始探讨这个问题 ,他的新著《美利坚敌人 :法国反美主义的来龙去脉》② …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阐释美国外交政策的方法--读《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对美国外交政策进行分析、阐释和预测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 ,如何以一种适当的方法来解读错综复杂的当代美国外交政策。《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① 一书体现了为应对这一问题而进行的努力。该书作者、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美国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拉塞尔·米德向人们提出具有启迪意义的阐释方式。一米德在书中提出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 ,正确理解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 ,关键在于承认并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传统。米德认为 ,自美国独立以来 ,对外政策在美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对于其他大国 ,美国对外政… 相似文献
17.
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一直是美国学界和政界有争议的话题。有学者甚至断言,由于违反民主原则,最高法院会因行使司法审查权而被美国人民最终抛弃。①对此,美国著名宪法学者伯纳德.施瓦茨(1923~1997)在其著作《美国最高法院史》一书中,以历史笔法和法律现实主义态度取代了法理分析,重现最高法院200多年的司法之旅,通过对不同时期最高法院工作与生活的对比,有力地证明最高法院是一个政治机构,司法审查权作为改革工具,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对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合法性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一司法审查权的起源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②确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苏两国之间曾经缔结过三个重要的条约,但这三个条约的缔结各有复杂的背景。第一个条约是与北京政府签订的,只是保持了形式上的平等;第二个条约是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它连形式上的平等也未达成;第三个条约是与共产党政府签订的,无论形式和内容都较为平等。分析过三个条约的形成经过及其各自的内容,不难看出国家利益、民族情感、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强弱等因素,对国家关系的影响与作用,从中亦不难总结出某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