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一 《公民导刊》2016,(10):42-43
正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密切程度,直接关系着人大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权力的有效行使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切实加强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努力激发人大代表履职热情,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开展好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活动,是代表依法履行职务,关注民生,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的重要形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对如何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对于保证人民  相似文献   

2.
曾飞  张体辉 《楚天主人》2013,(12):34-35
<正>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加强与代表联系,做好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人大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充分认识人大代表职务内涵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相似文献   

3.
王萍  江珊 《中国人大》2024,(4):26-27
<正>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加强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人大工作活力之源和代表履职尽责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回望过去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以“两个联系”为抓手深化拓展代表工作,  相似文献   

4.
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历来是我们党和各级政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他们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朝夕相处,心心相映,联系密切。通过人大代表,既可以使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贯彻到广大群众中,做到上情下达;又可以使党和国家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熟悉民情民意,做到下情上达。因此,从本质上看,尊重人大代表,也是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密切联系人大代表,也是加强党和政府同  相似文献   

5.
李磊 《新疆人大》2009,(4):21-21
巴里坤县人大常委会切实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人大研究》2014,(7):44-45
<正>李建辉:关于健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思考湖北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李建辉撰文说,人大代表应当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对此,代表法有明确规定,党中央也有明确要求。十七大报告提出"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首先是中央更加重视人大工作。代表联系群众同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相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其次是现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部分代表联系群众不够紧密,没有很好地倾听民意、反映民声、落实民愿;另一方面,代表联系群众的形式还不太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待丰富和创新。要改变这种现状,亟须健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文章认  相似文献   

7.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受人民委托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他们既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代表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人大的形象和权威。而代表的结构状况是否科学合理,也直接关系到代表的整体素质。今年,本市各区县正面临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认真研究和探讨优化代表结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人大月刊》2010,(7):56-56
市、区人大代表联系社区工作是充分发挥代表在党和政府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中桥梁纽带作用的新任务、新课题。虹口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及早部署,细化方案,精心组织,力求实效。主要做法有:  相似文献   

9.
王萍  王博勋 《中国人大》2023,(24):26-27
<正>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为人民服务的主阵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近年来,安远县人大常委会以加强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为重点,努力提高代表参与地方事务管理的能力,为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法江 《公民导刊》2013,(10):38-39
<正>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是畅通民意诉求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是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制度保障,也是提高代表履职自觉性的迫切要求。人大代表只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才能了解到真实的社情民意,才能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才会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蒋松柏 《公民导刊》2016,(12):42-43
正人大代表履职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要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主,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更是如此,一旦脱离群众,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大代表只有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各项工作才会有的放矢,才能为党委决策提供依据,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对如何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地方人大如何把这个意见贯彻落实好、把代表作用发挥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笔者认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履职中要贴近民生接地气,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依法履职中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人大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14.
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决策作用和监督作用。对此,相关文件专门规定:“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采取走访、座谈、接待来访等多种形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回答选区或者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发挥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如何不断加强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群众关心的话题,是代表关注的议题,同时更是各级人大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2006年以来,湖北省鄂州市人大常委会为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探索创建并不断完善“人大代表专线”工作机制,在人大代表和黎民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新桥,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关注民生、促进和谐搭建一个新平台。专线:在创新中诞生2005年,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共全国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6.
人大工作的根基在群众、活力在代表,抓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就抓住了人大工作的根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共有250多万人,占各级人大代表总数的95%,他们直接面对基层、面对群众,是党和国家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充分发挥县乡人大代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县乡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能力,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当前人大工作不断创新的关键所在。省人大常委会人代室代表联络议案处吴文阁——利用网络平台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既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又是做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基础。通过联系代表,可以了解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情况,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情况,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法规、作出的决议和决定,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符合客观实际。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可以促使人大代表进一步密切同广大人民群众和选举  相似文献   

19.
辛永周 《天津人大》2004,(12):15-17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党和政府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是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需要.近年来,静海县人大常委会结合工作实际,在代表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民群众有意见和要求,怎么向人大代表反映?人大代表了解到原汁原味的民意,如何反映给有关方面推动解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张德江委员长明确指出:“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