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丽翔 《世纪桥》2007,(12):44-45
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人的道德主体性发展为前提,人的道德主体性发展需要通过实践;和谐社会应为人的道德主体性发展提供合理性实践,从而,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伦理观的终极关怀——社会关系的合人道性——是对道德理想的诉求。它确信道德的本质就是人的价值维护和本质完善的追求与实现。由于人的存在乃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共产主义道德以实现"自由个性全面发展"为目的,这充分顾及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但另一方面,由于人是社会化的存在物,个性自由只能在社会中实现,所以,人类应怎样将社会关系改造至社会结合的最佳状态,怎样把社会道德设定为最适应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尺度,便成为伦理学的终极关怀。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共产主义的社会关系才完全合人道性并具有道德终极关怀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道德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观念基础,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发展活力,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调节机制。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就是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王玉 《世纪桥》2007,(8):23-24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恒久又常新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给予我们的时代任务,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人的平等发展、应有发展、人的社会特性和谐发展、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其实质就是人的最根本东西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发展要求、价值取向、实现路径和相互作用四个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敦化的美好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好道德的社会功能,伦理道德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之间相互和谐的精神基础,当前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创新道德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道德范畴,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达到人与人自身、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三方面关系的协调。从这三方面来看,人生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精神支撑,新型的利益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驱动力,合理的自然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就是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理念,就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处理好利益关系,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赵丽华 《世纪桥》2008,(7):47-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就是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理念,就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处理好利益关系,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2.
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加强诚信友爱道德建设,需要人们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从法律、经济、社会等方面综合努力,密切配合,最终实现诚信友爱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加强道德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但道德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从道德观念与道德形式两方面入手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撑,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基础。我们要在分析当前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加强道德建设的方法和思路,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撑,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基础.我们要在分析当前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加强道德建设的方法和思路,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类及其所有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他们的力量和全部才能。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就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因此说,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前提和人文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前提和现实基础。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走向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道德进步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使命,同时也是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我国社会转型阶段,现代社会生活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对和谐社会建设和道德进步提出了全新要求。道德的进步,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立伦理规范。道德冲突的消解和转化,必然为社会和谐奠定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独特生机活力的特殊群体,对“自由”有着更执著的追求与向往。但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许多青少年个性追求中的“自由”存在“非道德化”的倾向,即其乐此不疲、孜孜索求的“自由”缺乏道德内涵。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观念混乱、道德信念丧失的“自由”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种“自由”反而使其渐渐失去了自由。1、目中无“人”:个性自私化,缺乏对他人自由权利和人格的尊重。青少年个性中的目中无“人”包含两种倾向,一是性格个性张扬中的桀骜不驯,二是专注于个人自由的“解放”和追求,对他人的自由权利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9.
刘培合 《求实》2007,(2):84-86
道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秩序困境和信任危机,阻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诚信是维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谐的道德纽带,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经济关系和谐的基本道德规范,政府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关键,因而诚信是和谐社会道德构建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在主题、出发点及其研究对象和最终价值目标等方面所实现的"人学转向",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论。它启发我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要关注"现实的人"本身,坚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同时必须重视和正确看待人的实践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坚持以马克思哲学的根本价值目标为导向,始终关注人的发展,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