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票据救济对抗是指在票据救济过程中因某种事由的出现而导致救济无效的法律后果。票据救济是票据丧失后的补救措施,其结果是真实票据权利人不持有票据行使票据权利。在挂失止付期间有人请求付款、在公示催告期间有人主张权利、在普通诉讼付款后持票人请求付款,都会引起票据权利争议,以确认票据的归属,但是票据被善意取得和无过失付款的结果却使票据救济归于无效。  相似文献   

2.
叶永禄 《法学家》2007,(3):132-139
尽管我国法律对丧失票据规定了公示催告和诉讼的双重救济,但由于该两项法律制度存在明显的不完善之处,因而并没有给丧失票据的持票人的正当权利实现有效的保障.本文试图在分析我国现行票据丧失司法救济制度之缺失及其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制度和经验,对完善我国票据丧失司法救济制度提出具体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票据丧失指票据持票人丧失对票据的占有,包括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前者指票据的毁灭、被焚、毁损等;后者指票据的遗失、窃盗等,即票据非依占有人的意志而失去占有.票据一旦丧失,就立即会危及票据权利人对票据享有的权利.如票据是相对丧失,权利又有被无权利人行使的可能.为了体现法律的公平原则,使丧失票据者摆脱无法行使票据权利的困境,保证票据流通的安全,各国票据立法都承认票据丧失人的救济权利,规定了若干救济方法.我国则从具体国情出发,参考国外立法经验,在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银行结算办法》和新颁布的《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4.
票据的丧失可能会让票据权利人造成损失,而且救济的方式基本上是采取了公示催告以及挂失止付的方式,很少采用普通的诉讼制度,本文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票据丧失的法律救济李霞,邓晓俊票据丧失,是指持票人并非出于自己的本意而丧失对票据的占有。票据权利人放弃权利,故意毁灭票据的除外。票据丧失有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两种。绝对丧失是指票据之灭失,不复存在,相对丧失是指票据遗失或被盗窃。持票人一旦丧失票据,即失...  相似文献   

6.
一、票据丧失的救济及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要求流通领域更加广泛,流通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流通的手段也更加灵活。这样,票据制度就在我国飞速发展起来。票据在我国经济建设中适用范围日益广泛,发挥着支付、信用、结算、融资等重要作用。但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票据丧失的情况。所谓票据丧失,是指票据持有人丧失对票据的占有,包括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前者指票据的毁灭、被焚、毁损等;后者指票据的遗失、盗窃等,即票据非依占有人的意志而失去占有。票据一旦丧失,权利人就无法行使票据权利,而且票款有被人冒领的可能,危及权利人的权利。所以,各国票据法都规定了票据丧失的救  相似文献   

7.
王刚 《律师世界》2001,(11):34-35
一、票据抗辩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票据抗辩是指票据的出票人、承兑人或保证人等票据义务人提出合法的事实或理由,以此拒绝持票人或其它票据权利人提出的要求或请求的一种行为。票据抗辩是为了防止不法行为,由票据法赋予票据债务人有效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防御方法,其目的是在票据权利人和票据债务人在票据法律关系中谋求一种平衡和制约。 票据抗辩的种类,我国票据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对此我国学者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以抗辩事由和抗辩标准不同,将票据抗辩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物的抗辩是票据本身瑕疵的抗辩,无论票据转让到何…  相似文献   

8.
人民法院就票据作出的除权判决系对权利的重新确认,票据自除权判决公告之日起即丧失效力,持票人即丧失票据权利,使原来结合于票据中的权利人从票据中分离出来,公示催告申请人即有权依据除权判决请求票据付款人付款。但是。持票人丧失票据权利,并不意味着基础民事权利丧失,其仍有权依据基础合同主张民事权利,行使基础合同履行中的债务抵销权,并不损害基础合同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柯昌辉 《北方法学》2011,5(2):29-40
票据丧失后,如何及时有效地防止票据金额被他人冒领,这是设置挂失止付制度的基本目的。我国现行的挂失止付制度存在很大问题,在今后《票据法》的修订中,可救济的票据范围要严格局限为有权票据,尤其要注意不能将转账票据排除在可救济票据的范围之外。至于通知人,应当是享有票据权利或票据权利行使权的持票人,而受通知人只能是付款义务人。  相似文献   

10.
【裁判要旨】人民法院就票据作出的除权判决系对权利的重新确认,票据自除权判决公告之日起即丧失效力,持票人即丧失票据权利,使原来结合于票据中的权利人从票据中分离出来,公示催告申请人即有权依据除权判决请求票据付款人付款。但是,持  相似文献   

11.
提单批注是航海贸易中的重要法律问题之一。由于法律对提单批注没有严格的标准而时常产生纠纷,这种纠纷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因此,本文针对提单批注行为引起的清洁提单和不清洁提单问题、提单批注在法律上和习惯上规定的标准进行了讨论。以便承运人正确使用提单批注为航海贸易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票据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以清末《大清商律草案》中的票据法草案,北洋政府的票据法草案及南京国民政府制颁的1929年《票据法》为基本线索,考察中国近代票据立法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性,揭示中国近代票据立法的特点,探寻中国是如何移植西方票据法律制度,走上了近代化道路的。  相似文献   

13.
记名提单作为提单的一种,在海上货物运输环节具有至关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从记名提单托运人货物控制权-9收货人提货权这一新视角切入,在中国海上货物运输法律框架下,解读相关法律要素,还原记名提单应有的法定特征及功能,得出记名提单承运人需凭正本记名提单放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作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证明之提单的功能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运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合同概念的历史变迁等诸多因素使然,作为一种为立法所明确的功能,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这一功能正在得到修正。在特定的条件下,提单就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这就是提单的功能异化。这必然促使我国现行立法关于提单功能的界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提单转让后,托运人是否还能起诉承运人是目前司法实践中争论较大的一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规定提单持有人可以直接起诉承运人,但没有规定托运人就不能再起诉承运人。托运人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其诉权不应被随意剥夺。根据中国民法理论,托运人的诉权与提单持有人的诉权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允许托运人享有诉权,符合国际一般做法,也有利于承运人、托运人和提单持有人三方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6.
提单与票据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关提单的法律规定尚不完整 ,因提单和票据实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人们可以利用票据法的一些规定来解决提单的一些问题。本文比较研究了提单和票据的法律性质以及二者在转让中的前后手权利优劣等事项。  相似文献   

17.
诉权属于诉讼法范畴的、程序上的权利,独立于实体上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等现行规定均侧重于对提单当事方实体权利的规定,而关于行使权利的主体的诉权等程序性问题规定的不够明确,导致司法实践观点的争论和不统一。结合中国有关法律、海事司法判决及英国法和相关国际公约等规定,对现行法律规定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同时重点对不同情况下托运人、收货人、提单持有人对承运人的诉权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与中国法律制度相适应的合理建议,以填补相应的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18.
并入提单的仲裁条款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海事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租约仲裁条款并入提单的若干问题 ,如并入与否、提单受让人是否并入仲裁条款的当事人、认定仲裁条款效力的准据法等 ,根据准据法、海商法、民商法、国际私法的基本原理对不同观点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建议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Britain claimed full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over New Zealand, even though substantive enforcement of its authority against Maori often faced significant challenges. Alarmed at the weakness of British governance in relation to Maori, Governor Thomas Gore Browne proposed a Native Offenders Bill. The Bill proposed giving the New Zealand Governor sweeping powers to ban ‘any communication’ or trade with any Maori within a specified district, or with a particular tribe. Such a ban would, it was claimed, ensure compliance with colonial law. However, the bill was twice rejected by the settler legislature (1856 and 1860), on both constitutional and practical grounds. The paper places the bill in its political and legal contexts, and examines some of the ways colonial administrators and politicians responded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overnment's claim to extensive legal authority and its more limited substantive power.  相似文献   

20.
论运输证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提单的法律性质,分析了关于提单性质的各种学说。认为提单作为证明运输货物交付请求权的有价证券,具有要因、要式、文义、指示、回赎、交付、处分证券的性质,同时提单也具有物权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