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一种新的腐败类型逐渐浮现,这就是信息腐败。信息资源的独特性,使得信息腐败与备受公众关注的贪污挪用公款、卖官 相似文献
2.
3.
《瞭望》1993,(22)
亚当·斯密说过一句很聪明的话:“一切归自己,一切不归他人:看来在世界各个时代都一直是人类中的强者的罪恶的格言。”他大概已经看到,在以往的各个时代,贪污、腐败,受贿、以权谋私都几乎是无法遏制的浊流,是政界风行的“官场病”。就像《圣经》里说“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一样,政界强人膨胀了的私欲,就生出种种政治丑闻。环顾今日寰中,意大利的“干净之手”揭露了令人震惊的政界丑闻;日本的金丸偷税案,使日本“金权政治”的内幕又一次在公众面前曝光;韩国的“浚源”运动,使一大批官吏、政客丢尽了脸。如果因为贫穷而犯罪,或许还能赢得一些怜悯,但这种难以治愈的官场病,其病因却决非贫穷而是贪欲,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掠夺或交易。因此,它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激起民众的公愤。政界的贪贿与腐败,当然是由于贪贿者私欲的膨胀,但贪贿者私欲得以膨胀、贪贿能够得逞,又是为什么呢?社会究竟应当怎样才能割去这一腐败的毒瘤呢? 为此,本刊组织了一次越洋采访,请驻意大利、日本、韩国和芬兰的特约记者,各就他们的见闻,发来了这一组报道。 相似文献
4.
5.
2014年中国迎来了又一个反腐败的高峰期,在新一届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的反腐工作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当前的反腐体系进行阐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思考促使反腐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杨爱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4)
论文认为,我国处于转轨期的政府腐败实质是规模过渡的政府权力对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力的损害和侵犯,这种不受制约或制约不力的政府权力运作规模是当前腐败的总体性根源。“法制控制论”的基本主张是通过“严刑酷法”来监控和约束公务员手中的公共权力,采取“坏哪修哪”的亡羊补牢战术来遏制腐败局面,只治标不治本。因而只有采取法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权力运作规模过度进而解决政府权力运作过程的制约不善的连带难题,从根本上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7.
臧乃康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5):28-32
本文所说的利益冲突,是指发生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的公私利益冲突行为,它频发于权力与利益的共同界域,主要由于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的相互作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相互交融所形成。公共性、正义性、制约性是防止利益冲突的权力基本价值。当代中国防止利益冲突的公共权力制约的路径选择主要在于:基于存量政治资源,适当输入增量政治资源,建立以法制权、以权制权、以民制权、以德制权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9.
秘书腐败与领导干部腐败一脉相承,正视和解决秘书腐败问题,也是全面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央纪委监察部于2008年12月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中共十七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近年来,中央对惩治腐败始终保持强劲势头。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在多个场合强调,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 相似文献
11.
1993年2月,金泳三出任韩国第14届总统,这位在野党出身的文人总统,在竞选时就提出了治愈韩国病的口号,上任以后,他把清除腐败、建立清廉政治作为新政权第一课题,首先从社会权力的顶端开刀,进行“清源正本”.被认为是金泳三身边人物的新政府法务长官因子女靠自己的权势走后门入学被免职.新内阁中的为数不多的女性长官朴娘实、资历高深的建设部长官许在荣都因有不动产投机和偷漏税的嫌疑被罢黜. 相似文献
12.
1 不过,在美国,买官卖官与别国相比手段更隐蔽,更讲究策略,也更具欺骗性,还披上了合法外衣.君不见,美国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大选后,如果不是本党继续执政,现有政府部长、局长级别的官员就会考虑辞职,由此导致高级官员、驻外使节像走马灯一样调换. 相似文献
13.
冯并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9,(4)
建设廉政,已经提出多时,有关的思想教育也搞了不少,然而至今收效不大。原因何在?我以为,是严刑峻法没有认真实施。当然,对各级公务员来说,廉与贪是个职业道德问题,但又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因为道德败坏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去谴责,通过思想教育来改变,而建设廉政必须从铲除贪官污吏这样一个基本环节做起。没有这一点,思想教育也会失去令人信服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前研究集团腐败一般是从低度社会化的经济人假设和过度社会化的社会人假设出发,两者由于没有考虑具体的社会情境来补充解释,从而陷入理论假设的陷阱.集团腐败是由不法交易关系联结而成的,必须将其嵌入社会关系结构中进行观察.通过分析发现,集团腐败在纯粹利益交换之上衍生出了基于互惠信任的社会交换,通过真实的社会情境建立了情感义务的人际纽带.中国社会文化情境中集团腐败受到亲缘血缘等人情要素的影响,亲密、信任与责任使得交换过程中形成互惠规范.通过互惠交换产生了横向平行与纵向垂直的关系结构,推动集团内部的权力分化进而构建微观秩序系统,最终使集团腐败成为嵌入在社会关系结构中具有总体性文化情境认知的人际联结. 相似文献
17.
结果风险:社会领域腐败客观状况和主观认知的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领域腐败的客观风险表现在损害的现实性、主体的连带性、规则的隐蔽性、腐败的普遍性等多个方面;而其主观风险则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话语表达、媒体的话语建构、专家的话语解读以及公众对腐败的话语认知而被逐渐夸大和扭曲,脱离了腐败风险自身的客观状况。这样就形成一条断裂带,造成了腐败风险的归因难、腐败风险的演化与异化等新的社会风险后果,形成了人为风险、关系风险和文明风险共存交织的险恶风险网,加剧了社会的无序,进而为新的公共危机埋下祸根。对此,政府、媒体、专家、公众等多主体应协同合作,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策略,开创对腐败及其衍生风险的合力共治的良好局面,推进社会的互构和谐。 相似文献
18.
申斌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13(3):37-39
在反腐倡廉建设形势复杂的背景下,从多角度探究腐败的本质,对于探索反腐倡廉的有效路径大有裨益。腐败是一种行为,但与廉政一样具有诸多文化的特质,属于文化范畴。腐败为世人所共愤,但在现实中却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廉政与腐败的较量,不仅是行为上的较量,也是文化的较量。探究腐败的文化性,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反腐观念,正确认识到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9.
20.
何炳文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2):84-85
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因此,应建立一个发挥教育、制度、监督整体功能的反腐体系,其中,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这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