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思想战线》曾经开展关于庄蹻起义的讨论(见该刊一九七五年第一、五、六期)。马曜同志的《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一文,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首倡开滇的庄蹻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农民起义领袖,引起了省内外的关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也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意见。楚将庄(足乔)不可能开滇毛主席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到了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由封建割据走向封建统一的趋势。当时的七国,谁都不想被别人吃掉,但都想  相似文献   

2.
《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并《关于庄蹻起义的讨沦》诸文,恢复了劳动人民起义领袖庄蹻的英雄形象,批判了汉高诱臆测的庄蹻先“将”后“盗”的阶级调和论,和唐杨倞贩卖的先“盗”后“将”的投降哲学,批得有理。并以庄蹻“开滇”的重要史实,论证了云南作为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对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是很有帮助的。有一个庄蹻,还是有两个庄蹻?若有两个庄蹻,“开滇”的又是那一个?诸文各自剖析有据。论证有条。我赞成有两庄蹻,而“开滇”者是“将”而不是“盗”。若庄蹻只一,则先“盗”后“王”,这宁有理乎! . 一、为“盗”庄蹻是奴隶起义领袖,而不是农民起义领袖。中国的农民大起义,是“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这是毛主席的科学论断。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刚刚形成,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较之奴隶制生产关系有优  相似文献   

3.
庄蹻起义,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继柳下跖起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本刊第一期发表了马曜同志《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一文后,收到了一些来信来稿,赞同该文恢复了农民起义领袖庄蹻的英雄形象。在此共同认识下,也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遵照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期发表几篇有不同看法的来稿,开展讨论。我们相信,通过严肃认真的讨论,将会促进我们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历史上的农民战争问题,使历史科学更好地为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相似文献   

4.
马曜同志: 大著《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拜读一过,论点剖释明晰,有理有据,极为钦佩。在完全赞成您的结论的前提下,也想提几点不同的补充意见,供您参考: (1)关于庄蹻既是“将军”又是农民起义的领袖,这个矛盾怎么解释。过去有“两庄蹻”说,一庄蹻而先“将”后“盗”说或先“盗”后“将”说,当然都不足信。我同意你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庄蹻及其事迹自来为我国史学上的一个聚讼问题。马曜同志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依据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写成《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一文,提出了许多新见。细读一过,觉得在主要论点上,持之有故,论得有理,应该赞同。过去,对庄蹻问题之所以聚讼,关键在于庄蹻为一人抑为两人。主张有两庄蹻者主  相似文献   

6.
马曜同志的《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蹟》一文里,提出“云南作为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战国时期席卷全国的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的产物,庄蹻起义和开滇是这个时期伟大的历史事件”,是很正确的。云南局部和祖国全局从来就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只有从全国的历史发展来了解云南的历史动态,才能把实质问题讲清  相似文献   

7.
读了方国瑜同志的《从秦楚争霸看庄蹻开滇》一文,(《思想战线》第五期)有一点说得很对:“只有从全国的历史发展来了解云南的历史动态,才能把实质问题讲清楚,庄蹻开滇也不例外。”我也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看法和方国瑜同志商榷。方国瑜同志说:“战国时期……楚国变法失败,继续执行儒家路线,怀王、顷襄王时国势衰弱,在强秦威胁下,由进攻转为防御,力图自保。”这个论断概括了从吴起变法到秦将白起攻占楚都一百Ο三年中秦、楚国力消长形势,是很正确的。但是,方国瑜同  相似文献   

8.
《创造》2016,(2):72-73
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将领庄蹻就率领军队西进云贵高原,并最终留在了云南.庄蹻入滇,拉开了外来强势文化开发云贵高原的序幕,西南地区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云贵高原各民族同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由此深入.  相似文献   

9.
试论岷山庄王与滇王庄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四川丽水地区盛产黄金,成为楚国西向移民的巨大动力。春秋战国时代楚王在楚雄和荥经两地先后设立两个移民总管作为他的代理人,管理黄金的开采和东运。同时,楚国就有金饼和金钣两种金币在全国市场上流通。楚国黄金之多,在世界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岷山庄王是楚王在荥经的代理人。如自战国时代开始,迄于秦灭巴蜀之时,这个小朝廷就已有一百六十年的历史(公元前476—316年)。岷山庄王和滇王庄蹻皆以庄为氏,庄蹻就应是岷山庄王的后裔;秦灭巴蜀,庄蹻乃南迁于滇池之上。这一段历史,都是前史所不载的珍闻。现在从地下发掘所得的丛残遗迹遗物,结合史笈上的零缣片纸,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出现多民族的统一安定的中央集权的政权时,总是以伟大的奴隶、农民战争为先导。柳下跖在春秋末年发动的奴隶大起义,开辟了战国前期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时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成为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步骤。庄蹻在战国后期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和秦国“势不两立”的楚国奴隶主复辟势力,促进了全国大统一形势的发展,有利于秦始  相似文献   

11.
祝贺与希望     
《思想战线》创刊至今,已经出版一百期了。我作为《思想战线》的第一任主编,感到由衷的兴奋和喜悦。《思想战线》创刊于1975年。当时,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开展了全面整顿,国民经济一度出现了转机。《思想战线》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的。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是伟大祖国西南边疆的门户。《思想战线》从创刊开始,就以研究西南边疆民族问题为主,并由此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创刊号《致读者》中曾明确提出要进行“各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团结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云南,在创刊的当年,发表了《庄(足乔)起义与开滇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2.
马曜同志: 承嘱对大著《庄蹻》一文提意见,总的看来,论证周详,很有新见。有两点,我认为比较重要,提供参考: (一)这文认为庄蹻为楚将,不见战国诸子,乃出于司马迁的臆造,并认为《荀子·议兵》所说庄蹻“善用兵”,也指他“起而为乱”,这点似乎可以讨论。荀子对答赵孝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庄蹻王滇,是我国史学上长期有争论的老问题。《史记·西南夷列传》最先提到此事后还不到三百年,东汉荀悦的《汉纪》中就有不同看法。继后,范蔚宗《后汉书》和常琚《华阳国志》与《汉纪》的说法又有不同,如果再和《史记》原文比较,出入更大。此后文献记载众说纷纭,有庄蹻为一人和二人说者;有庄蹻先盗后将或先将后盗说者。究竟那一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楚国对西南地区的经营主要体现在启 濮、对巴地的侵逼、对蜀地的经营、对夜朗的占领和庄蹻入 滇等诸多行动上;楚国在经营西南地区的过程中,采用了诸 多不同方式,如战争、移民、监管、直接管理和变服从俗等; 这些经营方式的有效运用,对西南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不 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 合,开通了楚滇通道从而加强了中西文化交流,同时还在客 观上加快了秦统一中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十八年前,我在《思想战线》第一期发表《庄(足乔)起义与开滇的历史功绩》一文,由故人田汝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求教于杨宽教授,同年(1975年)7月15日收到杨宽教授复信,信中认为,该文论证周详,很有新见。同时提出两点不同看法: (一) 这文认为庄(足乔)为楚将,不见战国诸子,乃出于司马迁的臆造,并认为《荀子·议兵》所说庄(足乔)“善用兵”,也指他“起而为乱”,这点似乎可以讨论。(二) 这文说庄(足乔)提出了“乱者能言治”的革命纲领,是根据《论衡·本性》的。《论衡·本性》这段话,是驳陆贾有关人性的理论的,从上下文来看,王充之意,是说性恶者也能做到伪“善”。“故贪者能言廉,乱者能言治”,是说“贪者”也能虚伪地“言廉”,“乱者”也能虚伪地“言治”,下文举出跖、(足乔)为例,是对跖、(足乔)的诬蔑。似乎不能认为这是庄(足乔)的革命纲领。杨宽同志认为拙著“论证周详,颇有新见”。并肯定庄跻反复辟斗争的作用和对秦国统一的作用,也赞同关于庄(足乔)入滇的时间和路程的考证。都使我深受教益。杨宽同志同时提出两点不同意见,指出拙著认为“庄(足乔)为楚将,不见战国诸子,乃出于司马迁的臆造。”此点似乎可以讨论。关于这一点,我已在《从<史记>本证论庄(足乔)非“楚庄王苗裔”和楚国“将军”》一文中加以申论,不再赘述。至于杨宽同志认为,《荀子·议兵》篇上文提到“善用兵”的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西南民族史的研究中,庄?入滇是华夏族与西南边疆民族关系史的大事件,但是从荀悦的《汉纪》开始,出现了历史文本书写的差异,庄?入滇成为一个有争议的历史悬案。到了现代,随着研究的深入,还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研究结论。就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西南边疆发展的历史而言,对庄?入滇问题进行系统的学术史梳理,同时对庄?入滇的真实性、时间、战略目的、进军线路和驻留原因问题进行辨析,将丰富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史的研究内容,推动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7.
朱惠荣 《思想战线》2005,31(4):26-28
清代嘉庆年间,师范遴选了编写得最好的一篇《郑和传》,收入他编纂的《滇系》里。他在史评当中,高度赞扬了郑和的历史功绩,并且用郑和事迹激励乡里。师范是研究郑和的云南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庄王滇,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有关庄从楚都江陵──云南(滇)的西征路线,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博引《诗经》、《左传》、《史记》等史籍记载,综括前人研究之所长,再结合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明确地阐明笔者观点,即庄西征的路线,乃应从江陵循长江而上,经涪陵逆延水(乌江)至黔中郡(今四川东南、黔东北、黔东一带)而抵滇(云南)。文中较详细地分析了当时楚国的历史及势力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1787—1788年台湾林爽文起义,通常被列为清代前期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台湾学者则称之为反满革命运动。陈碧笙同志在《台湾地方史》一书中提出一种新的看法,即包括林爽文起义在内的清代台湾人民起义,不是反满的民族起义,也不是反对地主阶级的农民起义,而是“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反对封建压迫的起义”,有的同志则称之为反贫官起义。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历史农民起义斗争的研究,古籍有载,史书有述,今人研究更多。但就一个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的起义斗争,其研究与探索便不仅少而已弱了。于是便有了此文的目的:一是对思南少数民族的起义斗争作探索,以便使今天的人们从一个侧面了解思南,认识思南,发展思南,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思南而拼搏奋斗;二是以此祈教于同行忐上,期待着这方面的研究深化下去,以促进民族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发展。思南少数民族的起义斗争.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发生的每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斗争中,实届沧海之一票。而在黔东乃到贵州农民起义斗争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